不少美食都有着奇怪的名号
額
比如....
拿破侖蛋糕和拿破侖有什麼關系?
班戟這麼威武的名字與甜品怎麼聯系上的?
羊蠍子和蠍子簡直差了十萬八千裡!
啊!
看完這些亂七八糟的美食名字
隻想說:原諒我讀書少
「 拿破侖蛋糕與拿破侖沒有半毛錢關系 」
其實拿破侖蛋糕根本不應該叫拿破侖,它的法文名字叫Mille feuille,即有一百萬層酥皮的意思,所以它被稱為千層酥更合适。
而到了美國,不知道為什麼反倒被叫做了 Napolitain,單詞源自一種來自意大利那不勒斯的酥皮。因為拼寫相似加上發音的誤傳,被念成了Napoleon。至于和著名法國人拿破侖,沒有關系不說,他可能更愛吃生蚝吧!
「 菠蘿包裡其實不會放菠蘿~ 」
菠蘿包其實是因為面包表面經過烘焙後會變成誘人的金黃色,凹凸的脆皮像是菠蘿的表皮,才得名“菠蘿包”。
剛出爐的菠蘿包,酥皮脆香甜美,配上熱騰騰柔軟的面包,吃一口滿滿的幸福感!難怪這也一直是香港人的心頭好。不過,現在某些店家改良後,倒是有可能會遇見菠蘿餡的菠蘿包。
「 班戟根本就是音譯嘛!」
對着好吃的甜品,班戟,大家可能都有些好奇:它長得明明不像兵器啊、為什麼要叫“班戟”?
那是因為,班戟這種甜品最初是香港地區的各大糖水鋪裡衍生出來的,而班戟的粵語讀音跟pancake幾乎是一模一樣的:英語(pancake)→粵語(班戟)→普通話(班戟)
「 刺身差點就叫切身了?」
刺身的原身,是日語さしみ,讀作撒西米。而刺身,又可以寫作指身、插身。據說是當魚肉被剝皮、切好端上來的時候,為了區别不同的肉類,就用竹簽紮上魚鳍,插在肉片上。
同時,另一種說法是作為刺身的切片魚肉,一開始被稱為切身。但「切」聽着奇怪又不怎麼吉利的樣子,所以就改作「刺」了。
「 荷蘭豆、中國豆傻傻分不清!」
荷蘭豆光看名字,會被認為是荷蘭本地引進中國的。但是!荷蘭豆不僅不是荷蘭的,還産自中國!結果萬萬沒想到……
其實在荷蘭等地,它還有“中國豆”這一名稱,英文名翻譯作“Chinese snow pea”(中國雪豌豆)。所以是在中國叫荷蘭豆,在荷蘭叫中國豆咯?這小豆子居然還有兩幅面孔,佩服佩服!
「 羊蠍子才沒有蠍子那麼可怕!」
羊蠍子,名字裡又有羊又有蠍,那到底是羊還是蠍子呢?
這道菜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間。蒙古王爺奈曼王,有次打獵回來路過後院聞見香氣撲鼻。跟下人打聽才知道是新來的廚子給下人們炖羊脊骨吃呢。王爺一嘗,美味啊。然後看脊骨那形狀酷似一隻蠍子,就起名為“羊蠍子”并且作為府上的食譜。結果後來就傳到民間了。
其實羊蠍子是羊帶有裡脊肉和脊髓的從頸到尾尖完整的羊脊椎骨,有些還帶有兩個前腿的骨頭。因此羊蠍子就是羊脊椎的部位。
羊蠍子向來有着“補鈣之王”的美譽。富含鈣質的它,經過長時間焖炖後,鈣質更容易吸收。不僅如此,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簡直就是全家人都能享受的美味!
最最關鍵的是,羊蠍子肉質的鮮美才是成為大家心頭好的關鍵。羊蠍子取整條,和羊棒骨一起大火焖煮,分紅白湯兩種。紅湯厚,白湯淡,但湯香的精髓都在中藥香料,什麼白蔻、茴香、桂皮、草果、丁香都是少不了的。
吃羊蠍子時,不僅要吃着骨頭外圍厚實酥爛的肉,最後還要吸掉骨頭中心的髓才算大功告成。
很多時候
美味的食物永遠和家人的愛相連
爸爸燒的小菜
媽媽廚房裡的唠叨
交織成溫暖一生的回憶
快拿好這些“食物智慧”去和家人分享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