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張衡,大家都會說,他是發明渾天儀、地動儀的天文學家,其實他是個文理全才,既喜歡發明創造,還能夠當個清官。
因此對他準确全面的介紹應該是:中國東漢時期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入朝任尚書。
張衡像
那麼他是怎樣做到科學上文理兼顧,仕途上研究與做官并行的呢?今天與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從小興趣廣泛,不交往俗人
張衡的祖父張堪,是東漢光武帝時期的好官,他曾受命領兵以數千騎兵擊破匈奴來犯的一萬騎兵。此後在他的任期内匈奴再也沒有敢來侵擾。後被任命為蜀郡太守,又教人民開耕稻田緻富。他為官十分清廉,在伐蜀時對公孫述留下的堆積如山的珍寶分毫未取;在奉調離蜀時乘的是一輛破車,攜帶的隻有一卷布被囊。
祖父的高風亮節,是張衡學習的榜樣。他從小刻苦學習,少年時就能寫作文章,16歲起他離開家鄉去外地遊學,曾經到過當時的文化聖地,領略了壯麗的山河和宏偉的秦漢古都遺址,這給他後來的文學寫作與發明創造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之後又到都城洛陽進太學深造。
張衡介紹
到達青年時代的張衡,已然興趣廣泛,他自學《五經》,将主要精力放在研讀詩歌、辭賦、散文上,且還喜歡研究算學、天文、地理和機械制造等。盡管他學術水平不低,卻不驕傲自滿,平常性格從容淡泊,不喜歡與俗人交往。
二。 當官、研究兩不誤,為官清廉、正氣浩然
在漢和帝永元年間,張衡曾有機會被朝廷招入為官,但他看不慣當時官場風氣不正的現象,堅決不肯入仕,并仿照班固的《兩都賦》,花費十年時間,寫作成《二京賦》來諷谏朝廷。後被南陽太守鮑德盛情邀請,作了他的主簿,掌管文書工作。但八年後,當鮑德調任京師時,張衡立即辭官回家了。這說明他對官場的不正之風是多麼深惡痛絕。
直到漢安帝即位後,聽說張衡的才學,拜他為郎中,後因工作出色被升任太史令。專門負責管理宮廷藏書與天文方面的工作,這正與張衡的興趣相投。
南陽張衡
于是張衡開始如饑似渴地工作起來,他研究陰陽、天文曆法,随即發明制作了渾天儀,同時還撰寫了《靈憲》、《算罔論》等著作。後來漢順帝即位,他續任太史令,前後任此職達14年之久。他許多重大的科學研究工作都是在這一階段裡完成的。
當時,東漢因宦官幹政,政事逐漸走向衰落。張衡關心國家大事,就上疏勸谏順帝清理宦官幹政現象。這引起了宦官們的不滿,他們一起到皇上面前誣陷張衡,順帝不願得罪宦官,将張衡調出京城,任河間王劉政的國相去了。
渾天儀
張衡到任後,嚴整法紀,打擊豪強,為政以清廉著稱。但在任職三年後,張衡實在看不下去了,就上書請求辭職歸家,最終被皇上征召拜為尚書。
三。 文理兼顧,多産創作者
張衡一生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興趣廣泛,博學多才,不僅發明創造了衆所周知的渾天儀、地動儀,還獨創了瑞輪莢(自動日曆)、指南車(具備現代導航儀功能)、計裡鼓車(汽車裡程表的筆祖)、獨飛木雕(能在高空翺翔)、地形圖等。除此之外,張衡在數學方面的造詣也很深,他不僅寫出了《靈憲》、《算罔論》等數學專著,還給立方體定名為質,給球體定名為渾。并是中國第一個理論求得π值的人。
指南車
張衡在文學、史學、曆法等文科領域同樣有建樹,如他建議采用最精密的《九道法》來代替東漢《四分曆》;他的文學作品有有《周官訓诂》等32篇等。
綜上所述,張衡是一位跨越文理,多才多藝的學者型人物。他之所以能取得這麼多成就,與他的刻苦好學,對事業兢兢業業,觸類旁通,平時勤于觀察思考,善于總結概括等等是分不開的。
我們應該學習他可貴的敬業精神,不要隻顧埋頭讀書,還要同時關心國家大事,争取為祖國、為人民、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财富。
地動儀
本文由"老wu侃國學今用"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