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最像什麼?有人說領導者最像設計師,也有人說領導者就是大管家。管理大師德魯克卻說,領導者最像樂團的指揮。
有人會不解,指揮家可比公司領導者輕松多了,站在舞台上随便揮揮雙手就能完成演出。而且下邊的樂手們也是根據曲譜進行演奏,指揮家的發揮空間很小。其實這是對指揮家最大的誤解,成為一名優秀指揮家比企業領導者可不容易,不然為什麼全球知名的指揮家才寥寥幾個呢?那領導者和指揮家都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指揮大師的領導課》 圖片來源:湛廬文化
首先,樂團和公司的組織架構類似。經常去聽音樂會的朋友都知道,一個小規模的樂團有四五十号人,規模大的四管制編制樂團起碼要一百人。這裡又包括弦樂部分、管樂部分、木管和銅管部分,這意味着至少有十多種樂器需要在不同的時間開始演奏,所以非常容易出錯。這和一家公司是何等的相似。公司由銷售,制造,研發,财務和人力資源等不同的職能部門構成,每個部門又有主管、副主管,各個部門之間更是需要相互協作。從指揮大師的視角重新思考領導力
其次,指揮家和領導者都是團隊的靈魂人物。任何一個交響樂團,光有樂譜沒有指揮是無法順利演出的。這需要指揮家的介入,指揮家不僅要負責理解作曲者作曲背後的意義與情感,還保證每一種的樂器都在适當的時間開始演奏,并控制樂曲的速度和力度。——這不就是團隊管理者要幹的事情麼?他既要站在公司戰略的高度把控整個團隊,甚至是公司的運作,又要帶領其員工提供優質的産品和服務來回饋給客戶和股東。
當然,指揮家和領導者的相似之處遠不止這些,在世界著名指揮家伊泰 · 塔爾格瑪的新書《指揮大師的領導課》中,還有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有趣對比。伊泰 · 塔爾格瑪師從頂級指揮大師伯恩斯坦,指揮了巴黎管弦樂團等世界級樂團。他的傳奇不僅限于他在指揮方面的成就,他更是音樂大師項目的創始人,這個項目旨在将指揮和音樂的智慧融于生活融于領導,已經影響了包括谷歌、高盛、卡夫、英特爾、TED等企業和組織。
作者:[以] 伊泰 · 塔爾格瑪(Itay Talgam) 圖片來源:湛廬文化
6位指揮大師诠釋6大領導風格
伊泰·塔爾格瑪由其豐富的指揮和培訓的經曆談起,生動描述了6位世界級指揮家的指揮方式,以此诠釋了6種典型的領導風格。這6位世界級指揮家及其風格分别是:裡卡爾多·穆蒂——不容置疑的獨裁型領導者,阿圖羅·托斯卡尼尼——恩威并施的家庭型領導者,理查德 · 施特勞斯——照本宣科的規則型領導者,赫伯特·卡拉揚——模糊的精神型領導者,卡洛斯·克萊伯——充分賦權的過程型領導者,倫納德·伯恩斯坦——終極典範的意義型領導者。
從這六位指揮大師的指揮風格上我們能看到自己,或者我們的主管的領導力風格,甚至不隻像一位,而是與這六位都有相似之處。這就是作者充分展示6位指揮大師的目的所在,在多面鏡子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是反思和改進的契機。
與市面上那些動辄全面否定某一領導風格是書籍不同,作者伊泰 · 塔爾格瑪的建議是:與其把現有的領導力風格看作某個缺點,不如将其當作一個契機,塑造一種不同于其他人的獨一無二的領導風格。
領導者們要從擴展和包容的角度思考,不要從消除或放棄一部分自己的角度出發。換句話說,不要試圖停止自己的領導模式——相反,尋求拓展自己的領導視野,包括最靈活、最多樣化的領導力解決方案,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接近6位指揮大師中的伯恩斯坦和克萊伯的管理方式,相比其他指揮大師,這兩者的領導風格更加包容和多元,也更有生命力。
卓越領導者必修3大能力
在探讨這些世界級指揮大師所展現的不同的領導風格,以及對其各自的“團隊”所産生的影響後,伊泰 · 塔爾格瑪總結出了卓越領導者必修3大能力:刻意無知、忽略差距、基調傾聽。
刻意無知能夠創造出新事物。如今,員工的能力、市場動态和公司情況與過去都相比有太多不确定性。所以,在開始探索新知的時候,團隊領導者要讓自己跳出原有的知識框架,選擇刻意無知,讓未來可以成為一種選擇,而不是慣性思考的結果。
忽略差距又是什麼意思呢?在企業裡,差距(gap)意味着錯誤和矛盾,我們日常受過的訓練都在教如何避免差距,管理者們解決的方式常常是塞入更多的目标、僵化的流程或例行的程序,而這樣例行公事的代價就是沒有揮灑創造力的空間。所以,指揮大師們的做法是保留這份空白,找到真正需要改善的的地方,
基調傾聽代表着将自己從高高在上的演講者轉變為謙卑的傾聽者,用傾聽創造變化,并讓美好的事情發生。以大師伯恩斯坦為例,在演奏之前他會組織一一交流的環節,每個團員都能感覺到他全情投入的、無條件的關注,這代表着他樂于建立一種相互信賴和默契的合作關系的表達。所以,作為領導者一定要能創造這樣的環境,能讓雇員自由參與到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雙向渠道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