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用修辭和手法賞析渡荊門送别

用修辭和手法賞析渡荊門送别

時尚 更新时间:2025-01-08 22:32:33

用修辭和手法賞析渡荊門送别(描繪臆想中的美麗景色)1

中小學生必背古詩文賞析之四十四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

用修辭和手法賞析渡荊門送别(描繪臆想中的美麗景色)2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寫景抒情詩,此詩所寫景物固然很美,但詩人在描寫景物的同時,更多在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詩人巧用修辭,把情和景有機地結合起來,讓讀者在欣賞美麗景色的同時,也領略了作者的主觀感受,感受到作者的情懷和氣度。

用修辭和手法賞析渡荊門送别(描繪臆想中的美麗景色)3

首句描寫湖水與秋月交相輝映的景象,“兩相和”一詞,特别是“和”字用得工煉,“和”乃融洽、和諧、不相違之意,這是作者對湖光秋月的描寫,更是作者“望洞庭”時的感受和評價,這主觀色彩濃郁的描寫,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畫境,把蕩漾的月光與湖水相互吞吐的韻律傳達出來。

用修辭和手法賞析渡荊門送别(描繪臆想中的美麗景色)4

次句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具體描寫月光下的湖面: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裡洞庭風平浪靜、安甯溫柔的景象,讓人感覺到月光下的湖面别具一種朦胧美。句中“鏡未磨”的比喻本身頗具主觀色彩,其實這種比喻本身就是一種感覺,而且緊承首句的“兩相和”三字。因為“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相反,如果湖面狂風怒号,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沒有“兩相和”可言了。

用修辭和手法賞析渡荊門送别(描繪臆想中的美麗景色)5

第三、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前句交待觀賞君山的視覺角度“遙望”和君山所處的環境“洞庭水色”;後句用比喻描寫君山,詩人的視線從廣闊的湖光月色的整體畫面集中到君山一點: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隻雕镂剔透的銀盤裡,放了一顆小巧玲珑的青螺,惹人喜愛。面對秋月下的湖光山色,詩人把自己的喜悅之情融于筆下,發揮奇特想象,把月色下的湖面比作銀盤,把湖水之中的君山比作青螺,詩人筆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白銀盤裡一青螺”,這匪夷所思的妙句,不僅給讀者以莫大的美的享受,也流露出詩人鮮明的主觀色彩。

用修辭和手法賞析渡荊門送别(描繪臆想中的美麗景色)6

《望洞庭》是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秋劉禹錫赴和州刺史任、經洞庭湖時所作。劉禹錫在《曆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曆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曆夏口,涉浔陽而東。”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在屢遭貶谪之際,詩人仍能以平靜的心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足見其胸襟博大。

用修辭和手法賞析渡荊門送别(描繪臆想中的美麗景色)7

所以,劉禹錫的這首寫景抒情詩,帶着強烈的主觀情緒描寫美景,飛馳想象,以清新的筆調,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水甯靜、祥和的朦胧美,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鮮明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緻。詩人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詩人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

用修辭和手法賞析渡荊門送别(描繪臆想中的美麗景色)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