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博物館正在舉辦“鴻古餘音:早期中國文明展”, 展覽共有224件珍藏文物。
中新社 王笈 攝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玉片數量最多、制作工藝最精的一件金縷玉衣也在此期間展出。
平時隻能在小說、電視劇裡知曉的金縷玉衣真身首現上海,引來了不少網友關注,畢竟這是不可多見的寶貝!
中新社 王笈 攝
玉衣是中國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殓屍用具,用金屬絲或絲線将玉片連綴而成,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喪葬用玉。
據《後漢書》記載,隻有皇帝入葬可穿金縷玉衣,諸侯王、始封列侯、達官貴人依次隻能穿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它寄托了漢代人對永生,對屍體不腐的一種希望。
小微姐從官方得知,這件徐州博物館藏的西漢金縷玉衣是本次特展唯一一件外借展品。
目前出土的金縷玉衣有三件,均出自漢代,即葬于河北滿城的劉勝墓、河北定縣的劉修墓和徐州獅子山楚王陵。
徐州博物館珍藏的這件金縷玉衣就是在1995年,在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墓中發現的。
金縷玉衣由4000多片上好的和田玉和1500多克金縷制成,總長1.74米,從頭到腳連成一體,非常像古代的盔甲。
當年在徐州獅子山楚王陵發現這件金縷玉衣時,玉片散落一地,有些已經四分五裂,後來經過考古工作者600多個日日夜夜的緊張修複,4000多片玉被重新用金縷串綴成一件完整的玉衣。
上博青銅器研究部葛亮
這件金縷玉衣是諸侯王級才能用的,還是玉片最好的一件。漢代有不少玉衣,但是級别高且好的就沒幾件了。
玉衣是怎麼制作的?
之前徐州博物館前館長李銀德先生在上海浦東的震旦博物館辦過一場關于玉衣的講座,其中提到了玉衣的制作工藝。
我們在博物館看到的複原之後的玉衣是一個整體,實際上是可以拆卸的。
圖片來源:東方網
玉衣大體上由頭套、上衣、褲筒、手套、鞋套五大部分組成,其中頭套又由臉蓋和頭罩構成,上衣由前後衣片和左右袖筒構成。玉衣的袖筒、褲筒的開縫都設置在内側,手套的開縫在手掌,鞋的開縫在腳跟。
玉衣結構分解圖
滿城出土玉衣上身前後片
要制作玉衣,首先得選料。玉片的材質主要可以分為玉、石和琉璃三種,一般要經過鋸片、抛光、鑽孔等加工程序。當然在選料、加工之前,會根據人體進行設計,采用縱模網格法,将玉片的形狀規劃出來,然後逐片編号。對于玉片的編聯,古人也有好幾套方案,如交叉法、套聯法、并聯法、結聯法等。據李銀德介紹,西漢時期用多根金絲(或其他材質的絲條)連綴,到了東漢時期則隻用一根絲連綴,最後可以絞成麻花狀。
玉片結聯的方式
好啦,玉衣的制作方式就介紹完了,大家都學會了嗎?沒事可千萬别瞎做,還是去上海博物館看展吧!
圖片來源:東方網
“鴻古餘音:早期中國文明展”上還有很多展品都值得一看,比如青銅器、玉石器、陶器、漆木器、印章、錢币和建築模型等。如果你對中華曆史饒有興趣的話就千萬别錯過啦!
小微姐悄悄告訴你,一個月後,另一件銀縷玉衣還将接替金縷玉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鴻古餘音:早期中國文明展”
展覽地址:上海博物館
(注:文中未标明來源圖片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