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圖片來自生态環境部。圖文無關。
最近,諜戰電影《懸崖之上》很火。但在現實中,也有“諜戰劇”在上演。
“如有企業人員看到‘京PXXXX’這個車牌号要注意,這是中央(第五)督察組的暗訪車,一定及時在企業群裡通知。”
4月18日,中央第五生态環境保護督察組通過信訪舉報獲取這條信息。據《中國環境報》披露,中央第五生态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河南省下沉督察伊始,“暗訪車”就被洩露了車牌,督察人員仿佛被裝了GPS,行蹤都被當地相關部門負責人掌握。
于是,就出現了神奇一幕:在濮陽,3名督察組人員去濮陽檢查一家羽絨加工企業,到附近排水口不到五分鐘,幾位縣區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跟上來“熱情”地打招呼:“機動組領導來了?”“好家夥,您連機動組都知道了。”一位督察組人員說。
這不是中央生态環保督察組的行蹤第一次被洩露。但在中央環保督察已經進行到第二輪第三批的階段,如此“盯梢”督察組的惡劣伎倆依然未能禁絕,确實讓人大跌眼鏡。
一些地方部門和企業,之所以對督察組的行蹤如此感興趣,根子上還是“心虛”。如果環保責任真的落實了,就自然不怕督察。因此,洩露督察組信息,乃至跟蹤督察組車輛,這本身就是一封環保舉報信。對這種越是青睐搞“小動作”的地方,環保督察越要“挖地三尺”。
環保督察下沉,是對地方環保責任落實狀況的一次實地檢驗,相關部門和企業會感受到壓力,這是很正常的。但正确的釋壓之道,是要把相關工作做在前,真正依法依規按照環保要求和法律,壓實監管與生産各個環節的責任。
如果平時不努力,總想着在督察環節打“歪主意”,要麼試圖更“精準”地弄虛作假,要麼希望套近乎搞變通,這不僅是自欺欺人,也是對于環保督察本意的背離。
更值得警惕的是,環保督察中所上演的“諜戰風雲”,其最大的危害,絕不止于是讓某一次督察可能出現失真,或者是提高督察的成本,而更體現在,個别地方部門與違規排放企業站到“同一條戰壕”,長期危害地方生态。
環保督察不斷下沉,地方的“反督察”手法也在與時俱進。這提醒,督察組也應該提高“反套路”的能力,真正練就火眼金睛。但另一方面,也更要加大對“反督察”行為的追責力度。
一個細節值得注意,上述案例中,督察組前腳抵達企業,當地縣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後腳就跟上來“熱情”打招呼,這表明一些地方部門毫不掩飾自己對于督察組的“盯梢”行為,很可能意味着背後的紀律紅線還不夠清晰。對此,還需要有相關的政策、機制繼續完善,真正對任何洩露督察行蹤、通風報信的行為一查到底,追究到底。
□吳振(媒體人)
編輯:王言虎 校對:李立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