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客串做評委,一堂“畫長方形”連聽28遍,聽到懷疑人生。聽了二十多遍終于對“說課”有了一點新的認識,與大家分享。
什麼是說課?
顧名思義,說課就是教師用說的方式展示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簡單地說就是說“怎麼教”和“為什麼這樣教”。
說課内容是“畫長方形”,怎麼說?
說課老師隻有1頁教材,沒有網絡,沒有資料,40分鐘準備時間,内容簡單,時間倉促,不可能分析得很深入、很透徹,抓住重點即可。
1. 說教材
首先,教師要清楚本課的内容。《畫長方形》屬于四年級《平行四邊形與梯形單元》單元的例4,本課之前的内容主要包括平行與垂直的相關知識,垂線的畫法,點到直線的距離。之後是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初步認識。畫長方形(正方形)是畫垂直知識與技能的應用。
其次,教師要清楚本課的類型。《畫長方形》教材将之歸入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一種綜合性知識,是一種技能,解決問題的教學有相對固定的模式: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這三個環節在教材上亦有完整呈現。《畫長方形》雖然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解決問題,但仍應該按解決問題教學的一般步驟展開教學。
2. 說學生
從知識與技能上看,對于畫長方形和正方形,學生在知識和技能上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知道長方形對邊平行且相等,鄰邊互相垂直,會用三角尺畫垂線。
從思維與表達上看,四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與遷移能力,畫長方形與畫垂線本質相同,完全可以讓學生自主嘗試,發現長方形(正方形)的畫法。四年級兒童同時具有一定的交流與概括能力,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交流中概括出長方形的一般畫法,并讨論不同的畫法的異同,進一步加深對垂直與平行的理解。
3. 說設計
分析完教材和學生,接下來就是說課的重點部分——教學設計。通過前面的分析,不難确定本課的主要環節。
(1)問題的引入
問題解決的教學以問題引入最恰當,我們可以設計如下問題“美術課上,老師需要一張長10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卡片,可以她隻有一張不規則的卡紙,你能幫她解決困難嗎?”以此引入在一張紙上畫長方形。
(2)閱讀與理解
教材以對話的方式呈現了兩個問題,一是長方形有什麼特征?怎樣畫垂線?這兩個問題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不需要再準備另外的問題,然後将重點放在畫法的探究上。但我會在闆書“對邊平行,對邊相等,4個直角”,通過視覺進行強化。
(3)分析與畫圖
畫圖是本課的重點。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确信大部分學生可以完成畫長方形。所以教師在本環節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發現不同畫法。
方法一:先畫一條10厘米的線段,然後通過兩個端點分别畫出長為8厘米的垂直線段,最後連接兩點形成長方形。
方法二:先畫一條10厘米的線段,然後通過一個端點畫一條長8厘米的線段,再畫出8厘米線段的垂線,最後連接兩點,形成長方形。
第二個任務是引導學生思考2個問題:
①為什麼不同方法畫出來的長方形相同?
②為什麼第4條線段與相鄰的兩條線段互相垂直(或平行)?
一般教師都會忽略這幾個問題,操作的背後一定有數學理論作支撐,所以尺規作圖才有研究價值。隻有将操作與思考相結合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為什麼不同方法畫出來的長方形相同?
因為長都是10厘米,寬都是6厘米。這裡滲透着圖形全等,甚至是三角形全等。(兩條邊和夾角對應相等)
為什麼第4條線段與相鄰的兩條線段互相垂直(或與對邊相等)?
因為兩條直線分别與第三條直線垂直,那麼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因為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這些知識是同學們在上一節課中的研究結果(點到直線的距離與平行線間的距離)。畫長方形不僅是垂線畫法的應用,同時也是上述知識的應用。對加深學生對垂直與平行的理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個任務是畫正方形後組織學生思考:畫正方形的長方形的方法一樣嗎?為什麼?
引導學生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當長方形的長與寬相等時,就是正方形。
(4)總結與反思
整體來說這節課内容比較簡單,所以課堂小結時可以簡單地問學生: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
讓不同的學生概括出長方形的一般畫法,同時通過對畫法的回顧,加深對長方形特征,長方形和正方形關系,平行線、垂線的理解。
新課程删除了平行線的畫法,但教學中發現有部分同學會通過其他途徑掌握平行線的畫法,并應用到長方形的畫法中,可以在總結中适當拓展,并對這類同學進行鼓勵和表彰,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 說課小貼士
一次說課,一般隻有10分鐘,若将上面的内容全部陳述,時間基本也就結束了,“為什麼這樣教”大部分也結合教學設計進行了簡單的分析,無需贅述。
這節課結構簡單,教法清晰,那如何讓自己從衆多對手中脫穎而出呢?可以在細節上下功夫,細節決定成敗。
①理論為輔
前文說到,說課不僅要說怎麼教,還要說為什麼這樣教,也就是用理論支持教學。為了顯示自己設計的科學性與先進性,有些教師往往會在發言中加入很多時髦的理論。實際這些“大帽子”反而影響了自己的發揮。因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需要長時間的磨合,一個平時不擅長的理論,短時間内大概率無法與教學實踐融合,生硬、牽強最後可能适得其反,給評委留下假大空的負面印象。正确的做法是以實踐為主,以理念為輔。
②謹慎創新
為了給評委留下比較好的印象,有些教師會選擇出新、出奇。這次評比中有一位選手教學設計非常有新意,最後三位評委給出了三個截然不同的分數。一位評委給了最高分,他的理由是設計新穎,另一位評委給了中等分數,因為沒有發現新在哪裡(作為選手,可能覺得自己在創新,對于聽了20多遍的評委,早已見怪不怪了。很多時候會根據整體印象打分,此時教師的基本素質重于專業素養)。我給了低分,因為我聽到了兩個明顯的錯誤。我的理念是甯可不教,不可教錯。專業知識出現錯誤,任何教學技術都無法彌補。創新有風險,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則可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③速度适中
作為講演者,發言稿已經在腦海裡,無論語速多快也超不過思考的速度,所以自己不會感覺不适應。但作為聽衆,接收、處理信息,并形成邏輯結構需要時間。所以一旦語速太快,沒有停頓,缺少層次,聽衆就會不知所雲。聽不懂,那麼對你的評價就會不準确,可能影響你的成績。
總而言之,現場比賽,不出現重大失誤就是勝利。現場賽課比的是教師的基本功,沒有捷徑可行,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