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經濟發展“期中考”,甯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上半年,我市經濟運行穩定保持了良好發展态勢、穩定保持了全省領跑勢頭,GDP增長9.6%,農林牧漁業總産值、規上工業增加值、财政兩項收入、貸款、進出口總額等7項指标增幅全省第一。
疫情大考之下,保持增幅第一的動力和定力,離不開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多年來,我市始終牢記“多上幾個大項目,多抱幾個‘金娃娃’”的殷切囑托,弱鳥先飛、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培育了锂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鏽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個具有國際競争力的主導産業,數字經濟、低碳經濟等新技術新業态新模式不斷湧現,農業發展基礎性作用持續增強,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經濟發展呈現出後來居上、跨越趕超的良好态勢。
創新驅動
主導産業全球領先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甯德時代全球市場份額達到了34%。目前,甯德時代的産品已經覆蓋了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動力電池出貨量超過了400GWh,全球每三輛電動車中就有一輛配套甯德時代的電池。
在全球産業版圖中豎起“甯德地标”,不僅有甯德時代。以福建首家産值超千億民企——青拓集團,多年保持全球最大不鏽鋼生産基地的領先地位。其依托全産業體系和筆尖鋼、手撕鋼等創新産品,豎起了首屈一指的産業地标。
“金娃娃”何以成為“甯德地标”?靠的是科技創新。上半年,主導産業龍頭企業創新頻頻,亮點紛呈:甯德時代打造全國首張5G專網賦能“全球燈塔工廠”極限制造,推出刷新全球電池系統集成度的最高紀錄CTP3.0麒麟電池,換電品牌EVOGO陸續落地;上汽甯德基地打造中國汽車工業史上首款純電全球車已發往歐洲,搶灘國際市場;青拓集團0.03mm手撕鋼、環保型易切削筆尖鋼及高耐蝕QN系列等10多件代表産品集中亮相海創會……
回望“金娃娃”們的成長曆程,從起步到領跑,為何如此之快?
“甯德速度”的背後凝聚的是“甯德服務”。市委市政府全心全意提效能、優服務,并以開展落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和“三比三賽”活動為抓手,為企業心無旁骛幹實業、搞創新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市委市政府量身定做了一攬子促進四大主導産業發展的政策,精心唱響“甯德服務”,同時敏銳抓住四大主導産業之間的關聯度、協同性,深度梳理産業發展之間的聯系,全産業鍊布局、高精準定位,推動四大主導産業提檔升級,主導産業“頭部效應”“集群效應”日益凸顯。
6月28日,格林美福安青美園區磷酸鐵锂正極材料首批量産,該産業園項目,促成青拓集團和新能源兩家企業強強聯合、協同發展。同時銅精深加工企業,把中銅和甯德時代的項目聯合起來,四大主導産業構建了循環發展模式,實現從锂電池原材料——三元材料——電池、汽車成品——回收物拆解——原材料的全閉環。
産業鍊條不斷完善,空間布局更加豐滿。當前,我市主導産業龍頭企業布局在沿海,配套産業鍊項目在山區,既形成産業鍊上下遊的相互支撐,也在空間布局上形成協同效應。一條條産業鍊橫跨山海、縱貫全域,我市産業發展“後半篇文章”後勁更強,彰顯山海大格局。而随着四大主導産業的迅猛發展,我市“萬億工業時代”即将開啟。
數字賦能
助推産業提檔升級
産業能級再提升的動能在哪?可以在“數字”中尋找答案。
創新驅動新變革,數字引領新格局。乘着數字中國建設的東風,市委市政府圍繞建設“四個區”、構建“一核兩廊五軸”發展格局的目标,堅持山海聯動,推動數字經濟與産業融合發展不斷邁出新步伐,為“四大經濟”發展注智賦能,推動一系列數字創新成果落地投用,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産業發展的新引擎。
7月24日,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閉幕。在今年的數字峰會上,我們見到了更多“甯德智造”,聽到更多“甯德聲音”,展示了更多“智造自信”。
閉幕當日,在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最佳成果頒獎儀式上,我市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的“海域立體覆蓋新一代5G站點”獲評“十大硬核科技”成果。該項目已經在甯德海域試點,打造全國首個海域5G精品網。
今年上半年,市政府、福建移動、華為公司聯合舉辦“5G東風來 海洋經濟飛”5G智慧海洋發布會,展示了全國首個“5G ”海上巡回法庭項目、全省首個海洋執法項目以及智慧海洋綜合管理平台、智慧漁排養殖等最新5G應用成果。
數字賦能産業,創新改變未來。走進甯德時代湖東工廠産線,可以看到5G充分融入生産的應用場景:中央智慧工藝感知控制系統、超高速運動全量視頻流AI質量檢測、全量大數據實時檢測、增強現實專家系統、智慧物流……5G作為工業互聯網的關鍵智能技術,正在為甯德時代的智能化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雙碳”背景,锂電新能源行業将邁入TWh時代。甯德時代構建了以5G為基礎的工業互聯網架構,依托其高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的技術先進性,解決極限制造的難點痛點。去年,甯德時代入選“燈塔工廠”,其利用人工智能、先進分析和邊緣/雲計算等技術,在三年内實現了在生産每組電池耗時1.7秒的速度下僅有十億分之一的缺陷率,同時将勞動生産率提高75%,将每年的能源消耗降低10%。
當前,我市面向以甯德時代、上汽等為代表的四大産業集群,提供5G 智慧工業、5G 智慧港口、5G 智慧物流等一體化解決方案,與多方合作推進5G智慧工廠合作項目,讓工業生産更智能。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全市工業機器人累計産量增長14.3%,印制電路闆達10.67萬平方米,工業自動調節儀表與控制系統産量增長103.8%,基本形成以主導産業帶動數字經濟産業快速發展的新格局。
我市還将緊緊抓住全省支持打造全球最大的锂電池生産基地和不鏽鋼生産基地的重要機遇期,聚焦锂電新能源産業戰略前沿和無人駕駛領域,加快建設電化學儲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1C創新實驗室、高性能氮合金化不鏽鋼工程研究中心,推進産業基礎研究,賦能産業高質量發展。
科技興農
民生産業保障有力
工業大盤支撐有力,農業基礎紮牢夯實。7月25日,在福鼎,今年夏糧開始開秤收購,每日入庫糧食200多噸。數據顯示,我市上半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85.02億元,增長5.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2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全省首位。
農業高質量發展,依舊還是要靠創新。今年以來,“我在甯德有畝田”已成為一句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口号,這朗朗上口的七個字已從口中落到田間,轉化成農穩心安的糧食。
為守護糧食安全,我市以改革創新為引領,把撂荒耕地變成人人搶着認籌、搶着耕作的“希望良田”。同時創新平台載體,發動黨員幹部自主認購,采取委托合作社、家庭農場或種糧大戶代耕代種、共享土地收成等方式,推動抛荒地複墾複耕複種。
我市列出“三張清單”:通過逐村建檔,摸清地塊清單;因田施策,制定整治清單;強化監管,列出獎懲清單,想方設法激活荒地,“我在甯德有畝田”活動反響熱烈。截至目前,全市已認領耕地15106.66畝,其中撂荒地複墾14836.26畝。
創新開展“認領一畝田”活動,是我市縱深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具體實踐。圍繞“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我市還系統集成推出了金牌旅遊村和鄉村振興指導員、金融助理員、“工料法”等一系列具有地方标識度的改革舉措,打造了一批立得住、叫得響的改革品牌。
農業發展,生産要素是關鍵。我市積極探索建立縣、鄉、村三級農村産權交易流轉平台,實現農村生産要素“确權——評估——登記——流轉——處置”一站式閉環運行。福鼎建成全省首個農村生産要素流轉服務中心,漁排養殖貸、海參白茶倉單質押貸款、茶園抵押貸款、茶企廠房托管貸款、古屋貸等立足農村生産要素融資流轉的金融創新産品不斷湧現。截至2021年底,全市農村生産要素融資47958戶,餘額69.9億元。
機制創新,科技興農。無人機噴藥、機械化收割、葡萄架下種土豆、全自動化生産線加工白茶、種子上太空、5G入海洋……從“會”農業到“慧”農業,從“靠經驗”到“靠科學”,我市穩步推進農業與科技深度“聯姻”,讓傳統的“人拉肩扛”向現代化機械作業轉變,提高種業發展水平,孕育新的豐收圖景。
我市始終堅持把産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頭号工程”,立足閩東特色,着力做好精準定位、轉型升級、融合發展“三篇文章”,2021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645.6億元、增長4.2%,“8 1”特色産業全産業鍊産值突破2000億元。
“下一步,我們還将持續深化農業農村領域改革,積極探索創新更多原創性、差異化的改革新舉措,為走好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增勢賦能。”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