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黑龍江高位截癱的兩姐妹

黑龍江高位截癱的兩姐妹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8-15 19:16:13

(說曆史的女人——第1583期)

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

——張海迪。

黑龍江高位截癱的兩姐妹(但她選擇挑戰人生)1


一:折翼的小天使。

筆者常想:不管一個人後來成為什麼樣子,每個人在童年時都曾經是一個天使。之所以說是天使,在于那時候的心是純淨的、快樂是單純的、身體是健康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此完全。比如我們今天所說的這個小天使——張海迪。

黑龍江高位截癱的兩姐妹(但她選擇挑戰人生)2

1955年9月16日,在山東文登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降生了一名女嬰,小名叫玲玲,學名叫張海迪。

這名女嬰的出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很大的快樂。像許多女孩一樣,她長得非常可愛,性格開朗活潑,愛美,愛蹦蹦跳跳。任何人都不會想到這樣一個女孩,會有什麼不幸在她身上發生。親人們設想的都是她會有一個美好的人生,長大、上學、工作、結婚,她會成為一名有作為的女性,也會成為一位好媽媽。

但是現實的殘酷和冰冷,超越了人們的想象,超越了人心所能承受的底線。這名小天使般的女孩,長到5歲的時候,忽然一場磨難降臨其身——1960年的一天,天真可愛的小張海迪上完玩具課,下課後,她和所有小朋友一樣,從玩具室跑了出來。可是,在門外,她突然摔倒了——這一摔,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

當時小張海迪暈了過去,失去了知覺。

她被緊急送到醫院,經過醫生檢查,發現她患的是脊椎血管瘤。

因為年齡幼小,所患之病又如此嚴重,醫生對此有過一個比較令人揪心的判斷,那就是這個孩子的壽命可能不會太長,27歲就是一個大關。這個無情的現實像魔爪撕扯着她的父親張坦夫和母親畢江嬌的心,但是這對父母并沒有放棄自己的孩子,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積極為孩子治療。結果在五年之内,小張海迪的身體就經曆了3次大手術,脊椎闆被摘取6塊之多。别說小小的張海迪,就算是一個身體強壯的成年人,也經受不了這麼大的手術折磨。

有時候,在病魔面前,人類顯得十分無助和渺小。張海迪,一個天真爛漫的女孩,在病魔之下,高位截癱。從此,她隻能坐在床上,或輪椅上,在地上走路——成了她永遠也無法實現的夢想和回憶。

癱坐在床上,不能走路,生活也不能自理,上學自然更是奢望,那麼怎麼辦呢?人生難道就這麼過嗎?在被照顧和絕望中虛度嗎?折翼的天使,難道真的沒法實現在天空中飛翔嗎?天空,不僅有宇宙中的天空,還有一片更重要的天空,那就是心中的天空,生活中真正的強者都是在心之天空翺翔的雄鷹!

于是,張海迪在傷心過、哭泣過、絕望過、放棄過之後,最後她還是在父母的愛護下,在自我勉勵之下,慢慢走出了陰影,慢慢堅強起來,開始直面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磨難,開始安排自己的未來,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新的張海迪,一個決心用别樣方式繼續放飛人生的張海迪。

黑龍江高位截癱的兩姐妹(但她選擇挑戰人生)3

二:破繭的曆程。

夢想總是美好而偉大的,但是實現夢想的現實總是堅硬而困難重重的——這就是一個破繭的曆程。張海迪在這破繭的過程中所經受之過程和苦難,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也非一般人所能想象。我們可以來看幾件事。

其一是如何面對肉體之痛苦。在承受身體痛苦,以及和這個痛苦做鬥争的過程中。張海迪為了分散痛苦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折磨,她曾經不斷揪自己的頭發來達到“以痛制痛”之目的。根據後來她的回憶,她曾經揪下的頭發,都能編一根發辮。

此外,張海迪的身體還曾承受過另外一種痛苦,不過這種痛苦不是因為自己的病痛,而是因為别人的痛苦。在1970年4月,全國正在搞知識青年下鄉運動,張海迪的父母是知識分子,自然也要跟随政策走,而張海迪生活不能自理,父母自然要帶着她。就這樣,張海迪跟着父母從縣城乘坐一輛大卡車,和很多人一起來到了莘縣十八裡鋪尚樓村。在這裡,張海迪看到了另一種生活,或者說她看到了另一種苦難,那就是老百姓的苦難。

在苦難的對比中,張海迪心裡産生了一種責任感——她想幫助他們,那些患病卻沒有醫藥來醫治的老百姓。她開始刻苦研讀中醫書籍,尤其是針灸方面的,比如《針灸學》《人體解剖學》等。但是針灸學,光靠理論也是不行的,必須結合實踐才行。為此,她開始以人體模型做對象進行針灸穴位的模拟訓練,但是這種實踐畢竟隔着一層,無法快速提升針灸水平。于是,她開始拿自己的身體作為實踐對象,在身體穴位部位用筆标注了好多各種顔色的小圈,一針一針紮去,為了不斷找準穴位,找到更好的針灸效果,她的身體再次承受了别樣的折磨。後來回憶起這一段難忘的經曆時,張海迪這樣寫道:

“……就在自己身上(進針),我覺得醫生就是要這樣,首先要自己感覺。有人問我說,海迪……你在自己身上紮針不痛苦啊?我說恰恰相反,我最開始針灸的時候,是紮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向包括臉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紮了以後是什麼樣的感覺,我要知道……”

也正是因為張海迪這樣不惜以自己身體為模型的紮針訓練,她逐步掌握了針灸這門醫術。後來,張海迪通過針灸這門中醫為很多需要幫助的病人醫治疾病,竟然醫過的病人多達一萬有餘。作為病人,卻努力去醫治其他病人,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後來面對記者的采訪:

“如果說有第二次健康的機會,你最希望做的事情是什麼呢?”

張海迪的回答令人意外,她說:

“我希望成為一名醫生。”

當然我們都知道,張海迪最後沒有成為一名醫生,因為畢竟命運也沒有給予她第二次健康的機會。因此,對于一個在輪椅上的病人而言,她隻能盡力選擇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實現人生的價值。于是,她選擇了成為一名作家。

成為作家,是需要閱讀很多書,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當時張海迪的家裡條件非常窮,因為為了給她治病,父母已經花光了積蓄,還欠下了一大筆債務。盡管如此,她的父母依然對女兒選擇了支持,他們設法省吃儉用,給女兒買來大量的書籍,讓她盡情地閱讀。張海迪不僅閱讀中文書,還努力學習英語。更為了不起的是,她還通過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等課程(甚至獲得了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還自學了英語、德語等數種語言。根據張海迪的回憶,當時她為了學習英語等語種,非常努力,在她的胳膊上、牆壁上,凡是能看到的地方,都寫滿了英語單詞。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海迪的努力終于有了回報。1983年,張海迪翻譯出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等英文作品。這一年,張海迪“身殘志不殘”的事迹,被《中國青年報》以《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為題進行了深度報道。這一年,全國掀起了“張海迪熱”。但是張海迪并未被這種表象所迷惑,她繼續努力閱讀和寫作《輪椅上的夢》。

這本書,她寫了整整五年。在這五年裡,她經曆了一個健康作家所無法理解和明白的艱辛和苦難。比如夏天的時候,因為她的身體排汗困難,她忍受了别人難以理解的痛苦。此外因為不能行動,她久坐産生了褥瘡。尤其是她的右胳膊因長時間支撐身體使得血管變粗而落下殘疾。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張海迪都一一克服,最後她把這本書寫完了,并于1990年成功出版推向市場。後來她又一鼓作氣寫了《生命的追問》《絕頂》等作品,受到讀者的喜歡。

黑龍江高位截癱的兩姐妹(但她選擇挑戰人生)4

除了讀者的喜歡,她的作品也得到了權威部門的認可,先後獲得了中國知名的文學獎,比如1992年獲得莊重文學獎、1997 年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尤其是她的長篇小說《絕頂》先後獲得了6個國家級的獎項。

在文學上取得成就的同時,她還以“身殘志堅”的典範和代表積極投身于殘疾人事業,取得了很高的成績,獲得了國内外社會各界的認可。比如1997 年,她被日本 NHK 評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再比如她在2001 年,被知名媒體《環球》雜志評為“環球二十位最具影響力的世紀女性”。2014年時,她更是被選為緻力于幫助世界殘疾人恢複健康的國際公益組織——康複國際的主席。此外,還有一個獎也很重要,因為她作為一個殘疾人積極取得成就的同時,在幫助殘疾人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就,在2012年,榮獲“亞太殘疾人權利領袖獎”。她還獲過太多獎,不再一一列舉。

黑龍江高位截癱的兩姐妹(但她選擇挑戰人生)5

(左)鄧樸方和張海迪

張海迪一路走來,讓我們見證了一個折翼天使破繭成蝶的過程。這一路,有血有淚,但是最後這些苦難都成為“雨後的彩虹”!

黑龍江高位截癱的兩姐妹(但她選擇挑戰人生)6

三:悄悄地結婚,深深的幸福。

張海迪的成功是全面的,她不僅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而且在愛情和婚姻方面,也頗為幸福。張海迪的丈夫叫王佐良,供職于山東師範大學外語培訓中心,擔任教授。他們兩人雖然是經過朋友介紹而相識,但是因為精神上的共同知趣,兩人很快相愛,并且悄悄結為夫妻,組建了一個幸福的家庭。有關丈夫,張海迪這樣形容說:

“他就是我少女夢想中的那個人。”

對于傳統的夫妻而言,結婚生子是一般的自然規律。但是對于張海迪而言,她的高位截癱,使得她不可能生育子女。然而這個問題,并未成為他們之間的障礙。因為張海迪不能生育,心裡也曾有過顧慮,主要是擔心丈夫,所以就問丈夫王佐良:

“我們沒有孩子,老了怎麼辦呢?”

丈夫王佐良平靜地看着張海迪說:

“不怕,我們去敬老院。”

王佐良的話,讓張海迪感動,又感到安全和幸福。也正因此,當張海迪談及自己的婚姻時說若能打分,我給我的婚姻打九十分,另外那十分大概是沒有孩子的缺憾吧。

黑龍江高位截癱的兩姐妹(但她選擇挑戰人生)7

左邊為張海迪和丈夫王佐良

結語:張海迪——一個5歲就不幸患高位截癱的女孩,但她沒有在病魔和不幸面前選擇放棄人生,而是選擇了去挑戰人生,結果她踩踏着苦難一路走過,最終赢得了屬于自己的人生,嫁教授丈夫王佐良幸福美滿,官至正部級的中國殘聯主席,不僅成就了自己,也去幫助了更多的人。

張海迪說:“假如真的有假如的話,我是一個健康的人的話,我想我會做得比,比今天還要好。”

黑龍江高位截癱的兩姐妹(但她選擇挑戰人生)8

那麼相比輪椅上的張海迪,我們這些四肢健全的人是多麼幸福,我們擁有更多成功的條件和基礎,可是我們卻總是忽略了這些對于殘疾人而言最為寶貴的健康身體。

(文/說曆史的女人·綠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