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案例分析題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案例分析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0:38

人類曆史中,有一個時期極為重要。這就是大約公元前500年左右,東西方思想巨匠群星璀璨,孔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等都在這一段時間生活。他們在思想上為世界人民留下了豐富的财富,在這一時期,中國、印度、希臘三大文明最終形成,被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稱為“軸心時代”。在“軸心時代”的中國,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等人所代表的不同學派的思想不斷進行着交流碰撞,各學派之間互相批評、又相互借鑒。這一時期在中國思想史上被稱為“百家争鳴”,它所留下的豐富文化成果至今仍影響着人們的思維方式,為中國的思想史書寫了最為絢麗的篇章。

一、知識介紹

(一)儒家

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說,堅持仁義禮樂,主張維護統治秩序,其學說包含着救濟蒼生的偉大理想。從西漢至晚晴的各個時代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一直作為古老中國的主流思想。“匹夫而為天下師,一言而成萬世法”。孔子被人們尊稱為“至聖先師”,至今仍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推崇。春秋末年,禮崩樂壞,天子的威信受到極大的挑戰,諸侯之間為了稱王稱霸互相攻伐,社會紛亂。孔子提倡“禮”和“仁”,呼籲恢複“周禮”,主張“克己複禮”,重構被戰争所破壞的社會秩序。孔子路過泰山,看到一位婦人正在哭泣,便向她詢問。這位婦人說道:“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被老虎咬死了,今天我的兒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問她,為什麼不離開這裡呢?這位婦人回答,因為這裡沒有苛政。孔子便對旁邊的子路說道:“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禮記·檀弓下·苛政猛于虎》)

孟子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亞聖”。孟子認為,“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公孫醜下》),指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必然陷于孤立。孟子周遊列國,曾在魏大都遊說梁惠王,梁惠王問他不遠千裡而來能為我的國家帶來什麼,孟子說:“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孟子見梁惠王》)孟子主張統治者應該實行“仁政”,他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他認為,老百姓感受到君王的仁義,才能夠發自内心地擁戴這位君王的決定。除此之外,孟子還堅信“性本善”,主張輕徭薄賦,對待百姓要不嗜殺。然而在戰國時期各國都在進行兼并戰争的前提下,孟子的主張顯然不能得到急于擴疆拓土的梁惠王的認可,因此,孟子說梁惠王“望之不似人君”,便憤然離開了魏國。孟子的晚年和孔子一樣也著書立學,儒家的思想在春秋戰國期間長期不被統治者所接受。

(二)墨家

距離孟子故裡不遠的滕州,是墨家創始人墨子的故鄉。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曾相互對立。與儒家提倡維護等級制度的主張不同,墨家排斥禮樂,認為儒家按照血緣遠近親疏去“愛人”的思想是片面的,主張“兼愛”。墨家往往代表最底層人民的利益,身為墨家創始人的墨子主張和平,提倡“非攻”他曾在楚國要攻打宋國之時,不遠萬裡來到楚國,和楚王手下的攻城高手公輸班在沙盤上演習九局,場場擊退公輸班的進攻。公輸班的攻城手段窮盡了,墨子的守城之術還有餘。墨子用自身的行動阻止了一場戰鬥的爆發。除此之外,墨家還提倡“尚賢”“節用”,墨家内部組織森嚴,其首領稱為巨子,是由前一任巨子選定。信仰墨家的人往往穿着樸素,過着苦行僧一樣的生活。他們的信念堅定,和儒家一樣心中懷着救濟蒼生的理想。除了學術上的成就之外,墨子在科學上還發現了小孔成像現象。

(三)道家

生活在大概和孔子一個時期的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創立者。老子名李聃,其著作《道德經》,内中有很多樸素的辯證法的思想。在政治理念上,老子呼籲統治者要“無為而治”,“不尚賢,使民不争;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道德經》第三章)

意思就是:不尊賢者虛名,民衆就不會攀比相争,不去特意哄擡貴重物品,民衆就不會生出盜竊占有之心,不去挑拔欲望,民衆之心便不會亂。因此聖人治世,便淡其心志,讓其吃飽,削弱其争名奪利之志,強健其身體健康生活。讓人民不要去自以為聰明,追求逐利被欲望牽着走,不自以為聰以便不會胡來,一切順自然天道而行,如此無為無欲發展,則無所不為的發展,人類終回走向天道最完美世界,而不堕入惡性循環,走不出殺與被殺的怪圈。是以“無為而有為”,“無為而無不為”。在漢初,奉行黃老,使民休養生息,從而有“文景之治”。

道家的另一代表人物莊子,提出了“逍遙”、超脫的人生态度。他認為,道行打到極限的人會達到無我的境界,修養神化的人不求功利,聖人不求出名(《逍遙遊》: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四)名家

莊子曾和好友慧施共同遊于濠水之上,莊子說:這魚是多麼自由自在啊!

慧施說:你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慧施說:我不是你,自然不知道你的感受;你不是魚,自然也不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問我怎麼知道魚的快樂,是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才問的,我是在濠水之上知道魚的快樂的。(《莊子·秋水》)莊子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被後人稱道,但這場辯論他卻輸了。因為他的對手是名家之一慧施。名家,在戰國時以長于辯論著稱。慧施曾在魏國擔任相國,奉行合縱戰略,但最終敗給了張儀。但慧施在學問上卻有很深的造詣。莊子稱慧施“惠施多方,其書五車。”(《莊子·天下》)這也是成語“學富五車”的來源。

除了慧施之外,趙國人公孫龍也是名家之一。一日他牽着一匹白馬路過秦函谷關,因為趙國最近在鬧馬瘟,所以函谷關守兵隻讓公孫龍入關,不讓公孫龍的馬入關。公孫龍說,我的馬是白馬,不是馬。守衛說:白馬也是馬。公孫龍說,那我公孫龍是龍嗎?守衛愣住了。公孫龍說,馬是名稱,白是顔色,名稱和顔色是兩回事。守衛被他說暈,竟然放了公孫龍和他的馬入關。公孫龍側重于分析名詞和概念的關系,但他過于強調概念的存在,從而陷入了詭辯。

雖然如此,以公孫龍、慧施等人為代表的名家,注重探讨名實問題,長于辯論,他們提出的辯題,有“卵有毛”、“犬可以為羊”、“火不熱”等等。看似荒誕不經,背後卻蘊含着樸素邏輯學和辯證的思想。

(五)法家

戰國時代,諸侯兵戈不止。以主張建立君主專制集權、以法治國和變法革新的法家受到各國諸侯的重用。在魏國,法家人士李悝率先進行變法;韓國,法家申不害主持變法;秦國,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橫而鬥諸侯,所以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賈誼《過秦論·上》)。

重用法家人士進行變法的國家都逐漸走向了富強,其中尤以秦最為強大。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韓非子,主要代表還有李斯,二人都曾師從荀子。

(六)兵家

兵家是春秋戰國另一流派,及軍事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孫武、孫膑等人。代表作有《孫子兵法》、《孫膑兵法》等。

二、例題展示

墨子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以下屬于墨子思想的是:

A、兼愛、非攻、尚賢、節用

B、明貴賤,辨等别

C、無為而治

D、不戰而屈人之兵

【答案】A。解析:墨子是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他站在窮苦百姓的角度,提倡“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的觀點。故本題答案為A。

三、考察形式

記憶性題目。以背誦識記性為主。注意不同的思想家所對應的思想内容。在公共基礎知識常識模塊裡進行考察。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案例分析題(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