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華為手機什麼時候能夠重新崛起

華為手機什麼時候能夠重新崛起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2-26 22:37:32

如今,手機行業已經走到了成熟期,但手機仍然是消費者關注度最高、關系最為密切的消費電子類産品。這一年間,手機行業既有巨頭隕落的唏噓,亦有嶄露頭角的新秀,讓速途網看到在智能手機市場激烈競争之下,雖有一些品牌光鮮不及當年,但還有一些品牌憑借着自我的堅持,成為照亮行業的星火。

速途網長期關注智能手機行業,特發起“2021中國智能手機沉浮錄”,通過對行業一整年試圖洞察行業發展趨勢,還原國内的真實業态,共同尋找智能手機紅海之下的新機遇。

華為手機什麼時候能夠重新崛起(由硬變軟的華為)1

第一期,就讓我們來看看,曾經位列國内手機市場一哥的——華為,在2021年究竟經曆了怎樣的變動。

手機業務成為行業“鲸落”

從運營商時代起家的“中華酷聯”,到市場充分競争時的“華米OV”,一路走來華為一直是手機廠商的代表。然而在2021年,因為芯片短缺問題,讓華為遭遇了重創,從全球前三的手機廠商(2019年一度超越蘋果躍居第二),到如今進入“Others陣營”,讓最高時一度占總營收超過50%的消費者業務遭遇嚴重打擊。

由于受到美國制裁的原因,自2020年9月15日起,華為無法再生産麒麟芯片,這意味着華為5G芯片進入到了“用一顆、少一顆”的庫存時代。而同年11月華為出售榮耀手機,更是甩掉了華為曾經手機出貨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期斷臂求生。

今年上半年,華為發布了Mate X2、Mate 40E、nova 8 SE活力版等5G機型,然而很快5G版本便宣告售罄,随即推出的便是同型号的4G版本。

而到了下半年,華為的處境則更為尴尬,從年初跳票到7月份華為P50系列,全系列無緣5G通信功能,出乎了不少消費者的意料。作為拿到國内首張5G手機入網牌照的廠商,卻在2021年千元機都已普及5G網絡的大環境之下,華為P50在網絡上的“人有我無”,仍然成為最終放棄的原因。

華為手機什麼時候能夠重新崛起(由硬變軟的華為)2

根據市場機構Conterpoint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華為手機市場占有率從上一年的30%,大幅跌落至8%,銷量相比去年同期降低了77%。

今年6月,華為正式推出針對于手機的操作系統——鴻蒙OS 2.0,然而,在手機整體出貨量不斷下降、相關供應鍊的不斷收縮,如果不能形成規模網絡,那麼在生态建設上将因為逐步失去話語權而落後。

面對缺乏5G手機的頹勢,華為在9月推出手機翻新業務,通過将用戶手中5G手機更換電池、後蓋等部件,為手機“續命”,讓用戶向鴻蒙OS遷移争取更多的時間。但在競争對手新機型的不斷發布之下,如何讓消費者按捺住更換新機的沖動,華為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

雖然在華為手機無緣5G之後,TCL雷鳥、樂視、鼎橋等品牌都想借“華為”的名号在手機市場分得一杯羹,有的借着華為智選商店的由頭、有的借鴻蒙系統的名号、還有的甚至内置了華為麒麟芯片。

華為手機什麼時候能夠重新崛起(由硬變軟的華為)3

不過,很快有網友指出,這個“鼎橋”的品牌背後,竟多是華為系人員,例如其副董事長,是現任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而其法人鄧飚,今年5月才剛剛離開華為終端有限公司,不由讓人覺得這個“鼎橋”便是華為手機的“馬甲”,而其發布的鼎橋N8 Pro,被指出系華為nova8 Pro的“換皮”産品。

就如同不少華為前員工離開華為之後,往往難以複現當年的成就,除去尚未上市的樂視手機,無論是雷鳥還是鼎橋,都未在市場上掀起足夠大的風浪。

IoT業務難拯救消費者業務

随着手機業務大幅縮水,2021年上半年,華為消費者業務營收1357億元,相比2020年上半年的2558億元,同比暴跌46.9%。

華為自有品牌方面從早先就有的耳機、智慧屏、智能音箱等産品,今年又增加了顯示器、打印機、鼠标、鍵盤等,開始進軍智慧辦公領域,通過國内擁有較為成熟的産業鍊,通過鴻蒙OS的微内核架構,可以快速接入華為生态體系,再通過華為品牌的号召力,溢價獲得利潤。

在生态鍊産品上,華為也加大與生态夥伴的合作範圍,從傳統的智能家居産品,還擴展到了一些生活方面的選品,在華為商城官網的“全球甄選”頁面,速途網發現其中多為咖啡、茶葉、幹果、酒類等産品,甚至可以還有五糧液等産品,大有向“百貨商場”的模式轉變。

華為手機什麼時候能夠重新崛起(由硬變軟的華為)4

然而,華為在生态商品上的擴張,壓力卻轉嫁給了經銷商。速途網了解到,一些地方的經銷商,還在進貨時也收到了打包進貨智慧屏、電動牙刷、茶葉等“華為智選”産品的要求。這些經銷商向速途網表示,如果不進貨這些産品,那麼将失去提供Mate、P系列等熱銷手機的資格,讓門店的經營遭遇困難。

嘴上不造車,身體卻很誠實

說到“華為智選”中的最貴的産品,可能便是在汽車賽道上的——賽力斯SF5。

華為手機什麼時候能夠重新崛起(由硬變軟的華為)5

今年4月,賽力斯SF5的“華為智選”正式發布,搭載HUAWEI DriveONE三合一電驅動系統、HUAWEI HiCar智慧互聯系統,并在華為商城正式上架。據了解,賽力斯SF5的生産企業全稱為金康賽力斯,是小康集團全資子公司金康新能源旗下的汽車品牌。

縱使有“華為”品牌巨大的影響力做背書,但用戶對于相對于陌生的賽力斯SF5購買仍然謹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賽力斯華為智選SF5的上市三個月累計銷量為1246輛,其中6月銷量僅為498輛。

一時間,行業對于華為“造車”的傳聞在網絡中讨論得沸沸揚揚,然而就華為而言,對于“堅持不造車”似乎有着自己的理解。

在今年9月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在談及造車一事時,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再次強調“華為不造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并透露,餘承東曾經就想造車,“但對于華為高層團隊而言,很清楚在求生階段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徐直軍還提到:“不同公司各有各的選擇。“有幾個造車的掙了多少錢了,不造車的掙錢反而更多。未來汽車品牌能生存多少,還有幾個能存在,還是未知。越是人人都造車的時候,越要冷靜。”

這意味着,“不造車,專注于ICT”的華為,表面上因為是缺乏造車能力的“量力而為”,但從深層次的角度而言,不僅可以讓華為通過避免與汽車市場老将與新秀的正面競争,規避造車帶來的風險,同時還可以通過ICT上遊供應商的身份,攫取汽車行業的核心利潤。

而如今複盤國内新能源車市場,确實也面臨着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太多,但小而散的狀況,部分企業因資金困難開始出現破産清算。工信部曾指出新能源汽車技術含量高,所以資源應該盡可能市場化集中,避免分散,要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進一步提高産業集中度。

雖然華為宣布與寶馬、比亞迪、北汽等企業宣布達成戰略合作,但就目前而言,合作多是集中于手機與車機之間的聯動。對于汽車核心的電控方面,态度卻是一頭冷一頭熱。

除去金康賽力斯甚至不惜隐去本名以“華為智選SF5”示人外,如北汽ARCFOX極狐選擇搭載全套由華為提供的車機系統與駕駛輔助系統;但上汽則嗤之以鼻,上汽董事長陳虹曾提到“與華為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動駕駛,就好比又一家公司為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它就成了‘靈魂’,而上汽就成了‘軀體’。對于這樣的結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警惕對于華為電控系統的依賴。

從硬件終端到軟件服務

随着硬件終端領域逐漸式微,鴻蒙生态能否成為氣候還需要時間驗證的背景之下,華為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斃”,而是開始了其業務轉型,從“硬”變“軟”。

10月11日,華為宣布成立煤礦軍團、智慧公路軍團、海關和港口軍團、智能光伏軍團和數據中心能源軍團“四大軍團”,加上2月成立的煤炭軍團,華為在今年共成立了“五大軍團”,更加傾向于智慧雲與數據治理領域,從業務涉及的領域來看,其服務對象将更加向政企方向靠攏,享受到更多政策紅利。

值得注意的是,“五大軍團”所涉足的主要是以軟件驅動的智慧服務領域,相對于芯片受制于美國封鎖,在軟件服務方面,華為能夠擁有更多的自主可控的區間。

在消費者業務逐漸萎縮并無有效扭轉的情況之下,華為通過智慧能力的輸出,通過軟件行業為企業争取營收,确實也是時宜之下的最優解,至于這些業務的增長,能否抵消硬件終端業務的萎縮,跑赢剪刀差,将成為華為未來興衰的重要節點。

華為手機什麼時候能夠重新崛起(由硬變軟的華為)6

在速途網看來,華為一直是一家以“狼性”著稱的企業,對于那些缺乏發展空間、或是盈利能力弱的業務總是“殺伐果斷”,例如2006年華為公司出售H3C公司、2020年出售榮耀手機業務、今年再次出售x86服務器業務,成功為企業減負,并成為企業興盛的轉折點。

因此,對于華為而言,随着逐漸轉型成為一家軟件賦能企業,處處受制于外界的硬件業務将不再成為企業發力的重點,昔日的手機巨頭,正在黯然退出手機行業。


關于《2021中國智能手機沉浮錄》

如今,智能手機仍然是消費者關注度最高、關系最為密切的消費電子類産品。這一年間,手機行業既有巨頭隕落的唏噓,亦有嶄露頭角的新秀,亦有陷入同質化或是戰略調整的階段困局。

俗話有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一年即将過去的節點,通過複盤手機廠商們一年來的産品、決策、動向,我們或許就能夠在回顧之中,找到智能手機打破同質化枷鎖、擊穿發展過程中的迷霧,發掘出引發廠商沉浮的因果。

速途網長期關注智能手機行業,特發起“2021中國智能手機沉浮錄”,通過對行業一整年試圖洞察行業發展趨勢,還原國内的真實業态,共同尋找智能手機紅海之下的新機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