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不文明行為四項

不文明行為四項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1-27 06:27:39

央視網消息:嚴防疫情死灰複燃的同時,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要留下。24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除了對一些大家普遍反感的不文明的行為“開刀”,還首次把和疫情相關的行為規範寫進地方性法規。

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

《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規定:在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時應當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等傳染性呼吸道疾病時應當佩戴口罩;患有傳染病時,應配合相關檢驗、隔離治療等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條例》還規定,不在地鐵、輕軌等城市軌道交通的列車内進食等。

用餐實行分餐制 使用公筷公勺入法

不文明行為四項(向不文明行為開刀)1

而在健康文明、綠色環保生活方面,《條例》提倡用餐實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在維護社區和諧方面,《條例》規定,飼養寵物應當采取必要的安全、衛生措施,不遺棄寵物。

《條例》還單獨用一章的内容來闡述不文明行為治理。将重點整治:随地吐痰、便溺;亂丢煙頭、紙屑、塑料袋等廢棄物;随意傾倒垃圾、不按規定進行垃圾分類;從建築物中抛擲物品等不文明行為。

北京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正斌:快遞外賣亂穿行,共享單車亂停放,這些内容直接寫入法規中,對陳規陋習和頑症固疾依法加以治理。

随地吐痰、亂丢煙頭等罰款額度提高

不文明行為四項(向不文明行為開刀)2

那麼對這些不文明行為,到底誰來管?又怎麼管呢?我們注意到,就在《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通過的同一天,和它有重要關聯的新版《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也獲得表決通過,也同樣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裡面的内容和原來相比做了一個修改,将随地吐痰、便溺、亂丢煙頭、瓜果皮核、口香糖、包裝物等廢棄物、亂倒污水等影響市容環境衛生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了,除責令整改外,還可處50元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0元罰款。而在此之前,這些行為的罰款額度則在20元至50元之間。

不文明行為 誰來管 怎麼管?

針對其他不文明行為,《條例》規定:

在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内實施不文明行為的,經營管理單位有權勸阻、制止;不聽勸阻或者制止無效的,可以拒絕提供服務或者将其勸離,并可以視情況不退還或者部分退還已經支付的費用。

物業、保安、環境衛生等服務企業對服務區域内的不文明行為,應當予以勸阻、制止;屬于違法行為,不聽勸阻或者制止無效的,應當及時報告有關行政執法部門。

有關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加強日常檢查,及時發現、勸阻、制止、查處不文明行為,并向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歸集執法信息;對嚴重不文明行為開展聯合懲戒。

對不文明說不,人人有責。《條例》明确,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勸阻、制止,并可以向政務服務熱線或者有關行政執法部門投訴、舉報;對不文明行為采用拍照、錄音、錄像等形式所做的合法記錄,可以提交行政執法部門作為執法的參考。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法制辦主任王榮梅:對其他法律法規已有處罰的行為,我們作出銜接性的規定,沒有對個人增設新的處罰,比如有人在公共場所打噴嚏不捂住口鼻,或者患有流感不戴口罩。通過立法使更多的人民群衆知法領會法的精神,産生内在的約束,不但用規則指引自己,還能用規則對不文明行為進行批評,從而形成全社會的文明氛圍。

在這次疫情中,大家養成了很多好習慣。比如正确洗手、打噴嚏用肘部遮擋、聚餐用公筷公勺等。這些好習慣不應隻是特殊時期的“防疫法寶”,更應該轉化成日常的健康生活方式和文明行為習慣。

倡導公筷公勺 消費者餐館響應

近日在上海的多家餐館,記者都看到了提倡使用公筷公勺的标識。絕大多數就餐的人,也在主動使用公筷公勺。

不文明行為四項(向不文明行為開刀)3

國家衛健委内科消化重點實驗室主任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副院長房靜遠:緻病微生物從一個人身上傳到另外一個,主要是通過口口就是唾液、口腔,像有一些人口腔裡邊還有幽門螺旋杆菌,它會引起胃裡邊的一系列問題,包括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消化内科主任令狐恩強:中國胃癌發病率比較高,現在很多學者把這個胃癌發病歸結為幽門螺旋杆菌的感染。

“雙12”公約:12個不要、12個倡導

針對一些衛生健康陋習,上海近日起草《上海市民衛生健康公約》并公開征求意見。核心内容是12個不要、12個倡導。使用“公筷公勺”,就是12個倡導中的一條。

根據上海愛衛辦的數據,超過90%的市民和20000多家餐廳表示贊成。這家餐廳設計了顔色、長短都不一樣的筷子公筷,這家餐廳則配置“公叉勺”,兼具叉子與勺的功能。上菜時,服務員還會專門提示。

專家指出在家裡也最好使用公筷公勺。為了讓好習慣繼續下去,上海120多名市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建議加快地方修法進程,制定地方标準。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衛健委黨組副書記鄭錦:從倡導到大家的一個規範的使用,到最後的立法來說,對于我們整個公筷公勺的使用,應該是有了法制的保障。

垃圾分類制度化 村民養成好習慣

不文明行為四項(向不文明行為開刀)4

吉林長春市也制定了文明十條,包括勤洗手、勤通風、不随地吐痰、文明養犬等内容。

政府引導,民衆參與,不亂扔垃圾也在成為共識。在浙江金華市金東區下王村,現在看起來幹淨漂亮的村子,此前卻是另一番面貌。

原來,實行垃圾分類後,村裡有了專門的垃圾集中投放點。扔垃圾要定時、定點,按易腐、可回收、有害、其他分類。投放點安裝的垃圾處理設備,可将剩菜剩飯等易腐垃圾現場處理。不能現場處理的,投放結束一小時内用垃圾清運車拉走。徹底消殺後,垃圾投放點,就成了村裡的快遞投放站和村民休息點。

在我國,垃圾分類在很多地方都納入制度化、法制化。上海去年7月1日起推行強制垃圾分類。今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即将實施。到今年年底,46個重點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培育好習慣需要法律的支撐

北京條例出台的目的并不是要懲罰有不文明行為的人,而是引起公衆的自覺自律,改掉陋習,樹立好習慣。這樣的習慣在防疫期間保護無數人,在疫情結束後,依然會給人們裁剪一套無形的防護服。不過很多人會問:有壞習慣的人不是一個兩個,壞習慣養成也不是一天兩天,立法禁止的行為瑣碎微小,時時處處都可能發生,執法者盯得住、管得過來嗎?這個疑問很合理,但我們不必悲觀。制定規範是第一步,能執行、有力度,和其他法規配套銜接,讓執法更有剛性是下一步。可以确認無疑的是,革除陋習,培育好習慣,不但得到公衆的支持,還将得到法律的支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