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instagram 電商

instagram 電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4 23:28:10

instagram 電商(Instagram新産品負責人回答一切)1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深響,翻譯 | 劉鳳儀,審校 | 劉語珊,原文作者 | Alex Heath、Michelle Castillo

在2018年年末,由于兩位聯合創始人 Kevin Systrom和 Mike Krieger的倉促離職,Instagram的公司高層管理重新洗牌。

作為調整的一部分,曾經負責Instagram商業産品的Vishal Shah,一位資深Facebook員工,如今晉升為産品負責人。過去幾年,Shah一直尤為關注Instagram的電商項目。近期Instagram推出新産品能力,允許用戶直接在App内部完成購物。

instagram 電商(Instagram新産品負責人回答一切)2

新任産品負責人 Vishal Shah

Shah認為,電商有潛力成為Instagram繼廣告之後的又一大收入支柱。

“貿易在GDP裡的比重比市場營銷要大得多,” Shah告訴記者,“電商在整個市場中的占比還很小,移動電商占比更小。因此我認為,要想達到今天我們廣告業務的高度,電商業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電商的市場空間非常非常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它感到這麼興奮。”

Shah近期在Instagram紐約分部接受了Cheddar兩位記者的采訪。雙方探讨了Instagram在電商方面的商業前景、IGTV的現狀、Instagram兩位創始人離職的選擇,以及Facebook關于整合旗下應用通訊功能的争議性決定,和Instagram的産品發展論等等。

以下是采訪内容,為保證篇幅及準确性略有調整:

Q:我們先來聊聊這周你們宣布用戶可以直接在Instagram上購物,你能不能談一談,在你們看來Instagram作為一個購物平台,未來的機會有多大?

機會很大。廣告業務還将是我們的基本業務。很顯然,和購物有關的一切,無論是人們的浏覽行為還是購買行為,也将有利于我們的廣告業務。我們現在還不允許你把購物内容變成廣告,但這是我們在考慮的方向。總體來說,商機蘊藏在平台上的生意裡,無論大小,尤其是那些直銷品牌的崛起。

在Instagram上,很多直銷品牌做得風生水起。我們平台有2500萬商家,其中一半都沒有網站,Instagram是它們唯一的數字平台。所以他們已經在通過Feed、Story和Direct功能,直接與顧客互動。這樣,他們也能将這個“發現-考慮”的行為機制轉化成真實的購物消費,我覺得這樣有利于商家,有利于用戶,而且相當有利于我們的業務。

instagram 電商(Instagram新産品負責人回答一切)3

Q:你們平台會從交易中抽成嗎?

商戶端,是的。在應用内結賬的時候我們會抽成。

Q:抽成比例是?

我們現在還不方便透露具體的百分比,這是非公開測試的内容。一旦測試結束,我們會公開具體的比例,但是目前無法透露。

Q:你預測未來Instagram的電商收入會和傳統廣告收入一樣多嗎?回到第一個問題,這個市場的機會究竟有多大?

我覺得非常大。你看整個貿易市場,它構成了我們今天GDP很大的一部分。電商是整個貿易領域很小的一部分,移動電商占比更小。因此我認為Instagram的電商業務要達到廣告業務的規模,還要一段時間。

但是我們還是很興奮,因為這個市場潛力非常、非常大。随着電商來到線上,尤其遷徙到移動端,人們買東西變得更加方便了——如果他們有明确想買的東西的話,他們找個平台,搜索商品,下單,完事。挑選,看價,簡單明了。

而我認為有困難的場景是,你就是單純地想逛逛。這樣的話,你去哪兒花時間看看最新的流行款,看看你喜歡的設計師或品牌,甚至是你不知道的品牌?基本上如果遇到這種情形,你一般都會挑個周末,約上好友去商場裡走走。

Instagram上的角度就是這樣。某些情形下,人們可能想購買确定的産品,但這不是我們的擅長之處,也不是我們最大的機會。我們的商機在于拓寬視野,讓你發現心儀的商品,而不隻是有目标地買你想要的東西。

instagram 電商(Instagram新産品負責人回答一切)4

Q:聽你這麼說好像會有一個獨立App,據報道你們的團隊正在開發相應的程序。

是啊,肯定會有人這麼報道。但我們的想法是,如果有10億個人使用Instagram,1.3億人想要購物,那麼他們在當下的首選就是Instagram。如果我們想做成一樁像樣的生意,那麼最好是去人多的地方。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端内的購物頻道和探索(Explore)加大投入。如果你在Feed和Stories上浏覽,那麼這種偶然發現的體驗是很棒的。你正在feed上搜索朋友家人,或者感興趣的照片,忽然瞄見了好玩的東西。但如果你就是想要買東西,這個平台就不适合你。因為你必須不停向下滑動界面,才能找到想買的産品。因此購物頻道被放在探索裡,而購物在個人頁(Profile)——是一個讓特定的商家展示他們商品的空間——這些是我們希望人們可以在有購物心情的時候,可以多花點時間的地方。

Q:我在Instagram上的購物記錄會被廣告公司利用嗎?

會和我們平常使用平台的方式沒有什麼不同。

Q:因為那點是營銷困境之一,對吧?你是怎麼讓顧客最終為購物車裡的商品付錢呢?你們似乎正在縮小用戶意圖和最終購買行為之間的鴻溝。

對,可以說這是兩件事情。我想把它分成兩個階段。一個是強調人們可能感興趣的東西,發出信号。另一個是在用戶購買行為和其原因之間形成閉環。因此當我們發布商戶的小工具時,我們會為每一條内容提供消費者洞察,讓人們知道,“好的,不僅僅是有多少人看到或點贊這條内容”,而是有多少人點擊了網站,發送了信息,有多少人實際上驅動了下遊價值的實現?這些和我們要做的購物平台完全相同,“好的,這條内容能帶來消費轉化,這條内容是比其他内容都有成效的”。這樣你就能真的在内容和商業價值之間建立上聯系。

Q:你的好多點子聽起來都和Pinterest很相似,但是你在發送消息、用戶意圖和其他功能上花樣更多。你認為他們是你在這個領域的主要競争對手嗎?

我認為,如果你考慮的是專門“随着心情購物“的類型的話,有些公司确實做得很好。但是我覺得我們的産品和他們有本質的區别,那就是在Instagram上,你會得到一個感興趣商品的直接圖片——讓你可以選擇關注。當你從商家那裡看到商品時,你想看的不是像個商品的東西,你想看的就是那個明确的商品。因此,你能在内容裡看到那個為你标記出來的特定商品,并且能直接購買,這一點非常重要。

對于另一種情形,“向我展示像這個産品一樣的産品,或者不同價位不同品牌的産品”。我認為這也很有價值,但不是我們追求的。我們的宗旨是以品牌為中心和導向,也尊重人們追捧品牌的事實。因此我覺得這兩種營銷模式很相似,但有不同的應用場景。

Q:比如說,我總能看到Away箱包的廣告,于是就去買了一個。但是,如果Away購買了廣告,你就不會讓我看到——至少就目前而言——其他品牌類似的商品?

首先,他們可以決定從哪個維度向你發送廣告。從自然消費的角度來說,我們會表示,“好吧,這是個産品圖片,如果上面有産品标注,那标記的信息一定就是那個産品”。一旦你進入産品詳情界面,如果你想退出來,再看看别的産品也可以。但這并不是說,你打開一張照片然後說,“給我看在這張圖裡沒有被标記的産品”,然後你可以通過機器視覺技術來識别這些産品。目前我們認為,保持對産品的專注度還是很重要。

Q:那麼支付層呢?Instagram正和PayPal聯手,支持主要的信用卡。Facebook會推出自己的支付層嗎?成為他們自己的Stripe 或者PayPal。

我們實際上依賴着Facebook支付。Facebook支付才是實際上在使用PayPal的能力進行支付業務的那個主體。但是所有的支付方式,以及發生的一切交易都是通過Facebook支付完成的。

Q:我想了解一下Instagram的産品整體規劃。去年年底你晉升為産品總負責人。在此之前,你主要負責商業産品,在Instagram電商業務方面也比較資深。你過去的經曆對你現在的新職務有什麼影響?你怎樣看待非商業産品和商業産品,怎樣将兩者結合?

我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主要是看Instagram未來産品發展的規劃思路。即使我之前做的是廣告産品,後來涉足其他商業産品,這些和今天産品的用戶側也并不是分開的。

我們的産品團隊就是一支完整的産品團隊。我們不是說有一支獨立的商業産品團隊,然後和其他的用戶側産品團隊完全分開。對我們來說,就隻有一個産品組織。有些公司的經營模式是廣告團隊和用戶側團隊分離,但我們不打算這樣做。

原因是,這樣最終用戶可以在Instagram上獲得完整統一的體驗。因此雖然我之前的工作主要是廣告和商業産品,但是我在這兒工作已經四年了,經曆了很多像Stories這類新版式的決策。正是我的團隊之前去掉了Feed中圖片的方形要求,因為有20%用戶上傳的圖片不是方形的。這告訴我們,這個方形限制并不是會令用戶激動的産品特性。觀察用戶的行為信号和對平台的反饋,并利用這些信息做出決策和調整,是我們已經整體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事情了。我也已經在這樣的C端産品氛圍内工作了好一段時間了。

第二點是,随着我們業務的增長和擴容,明确Instagram的産品價值變得越來重要,以及看我們的決策是否能持續反映這些價值。所以第三點就是用戶至上,我們的每一個決策都必須紮根于我們所能描述的,用戶真實遇到的問題。

我們推行Clayton Christensen設計的工作框架。人們為完成特定工作而選擇一款産品,而你的産品可能會用于完成不同的工作。但是,你必須對你這個産品到底是為什麼需求建立非常清楚,這樣你才能完成它。2010年,Feed就是最早Instagram被開發出來的目的。随後,由于Feed中開始出現用戶為了模仿更專業的PGC用戶而産生的壓力,也随着圖片數量的增長,Feed上的内容從“你人生中的一刻”,演變成隻呈現“你的光輝時刻”。

目前這些光輝時刻之間的日常如何被記錄的問題,并沒有真正地被Instagram解決。我們可以嘗試修改Feed以滿足這部分需求,但也許它對于高光時刻的記錄來說,确實是相當不錯的産品功能。那我們就需要為日常時刻創造一個新空間。所以這個框架就适用于像Live [video]或者Direct之類的東西,比如說把購物的訴求放進來。因此,就我們如何繼續構建這個産品而言,這是非常一緻的。這裡的一個關鍵價值觀就是以人為本。

第二點相當重要,那就是簡潔。這回歸到一個概念,就是将所有功能點當成一個整體來考慮,将所有用戶當成一個人考慮。即使這些年來,我們為Instagram增添了很多複雜的産品和功能,你可以在Instagram上做的事情多了很多,但我們仍然相信這款App是相對簡潔的。因為我們崇尚簡潔。所以當發布新功能時,我們要考慮的不隻是這個功能本身,更要考慮Instagram的整體結構。

如果我們發布Stories功能,那麼在主頁、個人頁、搜索闆塊它分别該是什麼樣的?同樣,當我們推出購物功能時,它的标注、産品細節該長成什麼樣?它的結賬功能怎麼融合進通知?這些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們有時候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将産品推向市場。因為我們對每一個細節都非常慎重。

第二點是我們盡量不發表不必要的新設計。因此,我們的決策可能對任何一個單獨的功能點來說不是最理想的,但對于Instagram——整個系統——來說是正确的。

第三點就是設計。有時候人們說Instagram的設計很精良。我并不喜歡這個說法,好像Instagram是為了凸顯設計感而設計似的。我們做的更多的是,哪怕再細枝末節的東西,哪怕是最小可行産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對我們來說,也要足夠完整。它要有恰當的動畫,要給人感覺我們已經考慮了所有因素。而這種程度的對細節的關注,也同樣導緻我們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将産品推向市場。

我花在讨論這三個價值取向上的時間有點多,因為随着我們的增長,團隊開始在區域進行本土化優化是很自然的,對吧?這是團隊成長的自然動力。因此,我們必須在傳遞價值、從整體角度看待Instagram上進行足夠多的指引,以确保每個工程師、每個設計師都首先考慮Instagram的整體,然後才是他們産品所在的區域,最後如果有的話,才是考慮他們自己的需求。

Q:IGTV發展得怎麼樣了?

我覺得很不錯,從一個新的媒介形式的角度來看的話。我們曾看到人們用同樣的方法學會使用Stories,尤其是那些商家和創意人員都在想方設法利用這個豎版的形态。

長視頻很難經營,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先前很多人都認為橫向視頻形态比較有前景,然後裁剪視頻的尺寸,讓它符合展示形式。并不是這樣的,你真的需要用豎屏的方式進行拍攝,以豎屏的方式思考。

但是我覺得,有時候限制也會激發出更多創造力。我覺得橫向視頻适合對于我們看這個世界來說是不錯的形式,而豎版視頻更适合個人和vlog形式的内容。在這方面,我認為IGTV表現得不錯。

同時,我們也看到有不少内容的表現不錯。無論是藝術家、舞者還是廚師,或者其他方向。我是一個汽車迷,我關注了很多F1車手。F1協會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豎版視頻。如果你從車的角度考慮問題,橫向視頻更合理。但是從司機的視角,看他們坐在車裡時所看到的,豎版就合理了。他們正在嘗試将GoPro轉90度來拍攝,并弄清楚如何拍攝豎版方向。 所以看到人們在做的各種試驗真的很有趣。

instagram 電商(Instagram新産品負責人回答一切)5

同時,我們并不是坐在旁邊不幹事的,我們是真正的參與到産品的演進中的。用之前提到的工作結構法,考慮為什麼人們會打開Instagram:如果你打開Instagram,想要浏覽Feed或Stories闆塊,唯一能看到IGTV内容的地方是位于頂部的橫幅。如果你打開Instagram是想看視頻,那就很好。但如果你不知道哪兒的内容是什麼,我們就很難将這些内容展示給你。

所以,最近我們開始做的是在Explore頻道做了一些對IGTV内容的融合。我們在IGTV最主要的點,就是要向用戶展示他們最關心的創作者的内容。現在你是在主頁消費這些人的内容。因此,将IGTV和主頁的内容相融合,主要是讓你知道在我們的内容生态裡,都有些什麼樣的内容,我覺得這對我們的增長而言,會是一個有幫助的領域。

Q:所以IGTV并不需要作為一個獨立的App而成功?

我認為,長期的成功是,人們打開Instagram是為了看IGTV。 因此,在這個領域裡,成功并不是泛泛地将功能融合進生态中,而關鍵的是它怎麼實現價值。但你需要讓人們知道這些内容在那兒,才能開啟這個生态。所以,如何開始和如何提量非常重要。我确實認為長遠的成功是人們就是為了IGTV而來,這意味着你需要内容,需要人們在這兒創作,這樣人們才會來。

Q:我從媒體公司聽到了些關于豎版視頻的說法:如果人們拍的是橫闆視頻,隻要剪切一下就能上傳到YouTube上了。但是IGTV的視頻方向是豎版的。你怎樣說服人們額外為Instagram這樣一個特殊場景而投入?

我确實認為這裡有兩點是很值得我們激動的。先不提IGTV。當人們遷徙向移動端,或是轉向Stories裡面的豎版短視頻,隻是剪輯一下其他地方的視頻,就希望在其他地方有好的效果,并不是一個最優的方案。所以我覺得在這種情況下,專門拍些新的視頻會更好。

但确實就IGTV來說,确保人們會考慮他們要上傳到這裡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僅僅是從别的地方搬運視頻。這一點對我們很重要。我不指望沒人看,人們也會在這裡生産内容。所以我覺得生态的發展非常重要。要是IGTV沒有增長,我還跑去和媒體公司或創作者說,“在IGTV持續投入吧”,這樣很奇怪。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産品的增長和用戶規模的擴大,保證有人消費這些視頻。這樣人們才有動力去拍攝新的作品。

Q:最近,馬克·紮克伯格發博客稱Facebook将從公開發文向私人的即時通訊轉型。顯然,Instagram已經有了Stories,但是這次轉型将怎樣影響Instagram的産品決策?你觀察到什麼變化了嗎?

我認為我們讨論私人通信不是一天兩天了。這也是我們在Direct上投入了更多資源的原因。私人通信是人們交流的重要方式。

如果你觀察最先用手機上網的那批人,他們或者是美國的青少年,或是東南亞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他們花了很多時間發消息。因為這是很自然的交流方式,Instagram也要向此方向靠攏。

所以我們關注私人溝通有一段時間了。我們正在考慮兩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一件我們最近讨論的比較多的,是有關加密和隐私,與安全之間的關系,以及這裡可能存在的一些權衡。另一個是互通性。以及,能夠聯系到不在你所使用的主要社交網絡上的聯系人,到底意味着什麼。

我在Messenger、工作對話、WhatsApp和Direct上有同樣的一群朋友。在Instagram上,通常是基于端内内容或Story之類的對話。我和遠在印度的家人都用WhatsApp聊天,和工作上認識的人就主要用Messenger。舉例來說,兩周前我的妻子回印度幫她妹妹操辦婚禮,我們的聊天就從在iMessage或Direct上為主,轉到了WhatsApp為主。這也沒什麼,因為我手機裡裝了所有的App,但我确實也為了選擇要用哪個應用跟我的妻子溝通有點犯暈。

對于短信互通性,最重要的點就是,你可以随時随地聯系到你想聯系的人。那麼,是否應該讓人們能夠跨不同的社交網絡進行溝通呢?

我說的可能不如Mark之前寫的那麼清晰。這更多是一個選擇。作為用戶你會說,“我希望别人可以跨不同的平台都能聯系到我”,那麼希望這樣的可以讓你的生活更輕松,也可以讓想聯系你的人更輕松。但如果你在Instagram和Facebook上有不同的賬号身份的話,我們也不會要求你将它們合并成一個。你應用有權選擇一個你打通哪些賬号。

Q:聽你的描述,這個事情好像沒那麼有争議了。但是最近的很多變化,最後帶來了高層離職的結果,比如說Instagram的聯合創始人Chris Daniels和Chris Cox。所以顯然,這還是說明,你們所朝向的這個新方向,是有争議的。

是的。

Q:你感受到了嗎?為什麼這會造成團隊之間緊張的氛圍?

其實,我認為每個離職背後的原因和邏輯都多少有所不同。 Kevin [Systrom] 和 Mike [Krieger]已經在Instagram工作六年了。很多人都在說,“收購之後還有人能堅持這麼久,簡直太驚人了。”

确實,别說六年了,今天的Instagram經營起來和四年前都完全不一樣了。這是一門生意。如今我們的用戶有十億人。現在我們的每個選擇都會帶來影響都大得多了。這裡有制度的考量。也有政治的考量。

這些都是好事。當産品做大做強的時候,這種事情肯定會發生。但是,這意味着我們每天都要做出不同的改變。小公司的經營決策已經不适用了,轉變速度要快得多。因此,即便我們是一個獨立的公司,從未被Facebook收購,現在每天的經營模式還是會不同的。我認為大家都忽略了這一點。

對于創始人來說,能堅守在公司的不同階段,甚至是收購後,是非常不容易的。馬克·紮克伯格很難得,亞馬遜的 Jeff Bezos也很難得。所以我覺得Kevin和Mike所做的是一些很個人的選擇。

你看Chris Cox,他已經在Facebook工作13年多了,經曆了公司一系列的重大轉變。

關于關注隐私的問題上——馬克曾用客廳和小鎮廣場來打比方——這是一整套全新的産品挑戰與機遇,包括我們之前所讨論的互通性。還包括我之前所提到的安全性與隐私之間的權衡。對長遠未來,以及我們所正在建設的新方向、新事物的投入。而13年了,Chris實際上已經針對這個問題考慮了一段時間了。如果你想要繼續對這些事情投入幾年,很好。但如果你不打算這麼做,那或許是他已經想明白了。

Q:能解釋一下關于合并Facebook旗下App的決定嗎?

嗯,這并不是合并,而是讓這些App互通。你仍然可以使用不同的App。如果你想用Instagram發送視頻信息,很好。或者你覺得WhatsApp的短信功能更強大,也可以。關鍵是在另一端的人不需要去考慮:“如果我想聯系這個人,我隻能通過這個App聯系他,因為他不在其他産品上。”所以事情的關鍵在于讓各個App通用,而不是将它們合并。

Q:所以說WhatsApp裡要添加Instagram的收件箱了?這還挺麻煩的。

是的,不僅外觀設計很麻煩,操作設計也很麻煩。有一堆異常和特例需要思考。我認為這是另一種泛化運營的方法,就是在我們已經對如何操作、如何執行、測試如何進行有具體的細節之前進行讨論。我們還在試着搞清楚這一切。

Q:我認為這一代有潛力成為有價值用戶的年輕人,還在使用Snapchat。你将怎樣将他們吸引到Instagram?兩個産品現在在很多方案非常相似。

回到先前的工作結構法上,我認為Instagram幫人們滿足了很多使用需求。我們能做的就是知道我們都解決了哪些需求,并持續優化解決的路徑。

我覺得我們并沒有特意要去成為一個私人通信應用。因為如果我們這樣做,登陸的時候讓你進入的不是你的收件箱,而是讓你進入主頁選項卡就不是什麼好的選擇,那麼你就不得不再劃到收件箱,那在你進入主要通訊體驗之前,就有了大量損耗。在Stories裡,我們的想法是:讓我們想想,對那些尚未使用Stories的人們來說,我們能産生什麼價值。這是他們的社交網絡。這是他們想要看到其他人生活動态的地方。這就是我們給Stories設定的最初的戰略。

然而随後我們就思考:能不能向Stories中加入一些特别的元素,讓人們更充分地表達和分享情感,比如投票、emoji,甚至是打字工具。這也會是你在通訊功能上,将看到的Instagram現在的發展方向。

功能性當然很重要。我們還在互通性的問題上強調觸達和便捷。但是我想如果要讓一個偏好于某個通信app的人改用Instagram,那你一定要比那個産品好用十倍才行。或者你的産品能提供更廣的觸達、更方便,也更能聯系到你想要聯系的人。我覺得這樣的社交網絡才有足夠的吸引力。因此,如果你所有的朋友都在一個平台上,那你很可能也會選擇它來和朋友通信。這很自然。這也是我們覺得互通性有意思的原因之一,即它一定程度上是将你所有孤立的社交網絡連接在一起,然後說,“嘿,他們都可以互通有無。”所以,實際上,這樣的做法會讓你更容易觸達到你想要觸達的人。

Q:很多人,尤其是華爾街,認為Instagram是Facebook未來的增長引擎。你的團隊内部有感受到壓力嗎?你有需要成為下一個Facebook的壓力嗎?

說我們沒有考慮過我們為用戶、為商家和為公司創造的價值,那是說謊。但我認為目前為止能為我們提供幫助的主要有幾個方面:忠于先前提到的價值觀,這是我們設計産品的根本。另一點就是,在很多事情上,我們并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對吧?我們可以借鑒先前其他平台的經曆,無論是Facebook的或是其他公司的。然後參考他們說:“我們也要做相同的決策嗎?我們沒有其他的想法嗎?”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Instagram上的Feed已經很多年沒有改變了。往Feed中添加新的功能很容易,比如說轉發内容到Feed流裡,或者向Feed中添加非關注内容,來增加用戶可以看到的内容庫存。然而這樣做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難以控制。當轉發功能不存在的時候,病毒式的傳播更少。這意味你在Feed中看到的内容是别人專門展現在這裡,而不是别人的轉發進去的。我們可以将産品向另一個方向設計,但我們首先要清楚可能發生的後果和代價。

因此我們對将要保留的部分非常謹慎,因為:A)我們希望保持産品的簡潔,B )因為我們知道長遠看來,控制和舒适的理念更加重要。也因此我們能做不同于前人的産品決定。

所以我想這一點也是我們作為Facebook旗下産品的優勢之一。我們有基礎建設優勢,比如先前提到的廣告線,也比如說先行者經驗的價值,讓我們可以問自己,“我們想要Instagram朝向這個方向發展嗎?又或者我們是否會基于不同的原因,做出略有不同的選擇?”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Ap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