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銀
倫敦橋塌了。當地時間9月8日,在位七十年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與世長辭,享年96歲。
作為曾經盛極一時的大英帝國和現在英國鍊接的紐帶,她既是英聯邦國家唯一認可并尊重的“女王陛下”,同樣也親自見證了這一古老帝國的衰落。
在位70年,為英國殚精竭慮
1952年,伊麗莎白正式登基。當時的英國經濟在二戰中受到了重創,軍事、科技、工業等力量日漸衰弱。這導緻其沒有足夠的能力再對海外殖民地進行控制,因此,二戰結束後,英國變得松松散散。
但女王在接受現實的基礎上,依然很努力地靠着四處訪問拉攏着能拉攏的聯邦内的國家。如今還有52個國家或地區願意跟着英國,很大程度就是因為伊麗莎白的面子。
不過沒有了大量殖民地,意味着失去了原料産地、大量的人口、和巨大的市場,英國經濟就此元氣大傷。
為了實現英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麥克米倫、威爾遜政府都相繼實施了經濟計劃化,但1966 年遭遇英鎊危機後,威爾遜政府采取英鎊不貶值和經濟緊縮政策,一定程度終止了經濟計劃化嘗試,也造成英國出現了失業率與通脹率同時高漲的局面。
70年代後,英國長期奉行凱恩斯主義,但英國面臨的主要是供給側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凱恩斯主義推崇的需求側刺激不但難以提高經濟增速,反而導緻持續的高通脹和高失業,再加上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全球經濟陷入衰退,這導緻英國經濟陷入滞脹泥潭長達10年之久,失業率也不斷攀升。
1979年,在英國經濟地位日益惡化的情況下,撒切爾上台執政。為了控制高通脹,她采取了緊縮的貨币政策,并大力壓縮國有資本經營範圍,釋放民營資本活力,削減政府福利開支,以提高生産效率。
撒切爾的一系列舉措終于使英國經濟逐步走出了滞脹,呈現出少有的活力,但撒切爾的改革也導緻了大量工人失業,貧富差距增大。
因為此,撒切爾在英國一度不被理解,雖然女王和她政見不同,但在撒切爾辭職後,處境最艱難的時候,女王還為她頒發了勳章。
進入90年代後,英國經濟不斷冒出衰退勢頭,1991、1992年GDP持續下跌,且跌幅明顯。這主要是因為 80 年代實施了一系列改革之後, 英國經濟的對外依賴程度加強了,然而 90 年代初,美國和歐洲經濟都不景氣,拖累了英國。
不過到了1993年 , 英國通過出口擴張、投資增速等措施在歐盟國家中率先擺脫衰退 , 經濟重新恢複了活力,通脹也明顯下降,但英國經濟持續增長仍缺乏足夠的動力。
1997年,Tony Blair領導的勞工黨執政,他提出了一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理念融合的政治方針,并宣布英格蘭銀行正式獨立,這降低了公共開支的同時也降低了失業率。之後10年,英國年經濟增長平穩,失業率也在逐漸降低。
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英國經濟後退明顯。在那年的聖誕緻辭,女王開篇即強調了英國經濟萎縮的問題,并号召人們在經濟艱難時期不應被困難擊倒,應該為創造美好的未來努力奮鬥。
之後,卡梅隆政府推出了緊縮計劃,英國經濟開始複蘇,2014 年和 2015 年,英國經濟增速一度在七國集團中排名第一。
但2016年,英國公投“脫歐”,次年,GDP增速創五年最低。在英國因“脫歐”公投愈發混亂的情況下,女王在蘇格蘭議會開幕式上表示:“有時,要保持冷靜和鎮定可能很困難。” 該演講一定程度緩解了英國當時的局面。
英國又将何去何從?今年以來,受疫情和俄烏沖突影響,英國通脹率随之飙升到9.1%,達40年來最高點。 除了通脹壓力山大,英國債務已經超過2億英鎊,債台高築,英國正面臨一場“東南亞式金融危機”。
更紮心的是,在2021年最後三個月裡,英國已經被其曾經的殖民地印度超越,經濟總量滑落到世界第六位。
想必女王在最後的歲月裡看着大英帝國變成如今能源短缺,通脹高企的樣子,心裡也不好受。
今年2月,伊麗莎白女王還重申了自己的決心:她将要終身奉獻于王室和國家。 回望她的一生,她确實做到了。
不過,雖然伊麗莎白二世本人依然維系着較高的威望,但是其他王室成員并不像她那樣受到愛戴,許多人不願意看到王儲查爾斯即位。
此前一項調查中顯示英國有25%的人認為,隻要女王辭世,英國就該變成共和國。伊麗莎白去世後,公衆對君主制可能會進一步反對。
今年3月,牙買加政界消息人士透露,牙買加已開始一項程序,以取消英國女王在該國的國家元首地位,牙買加也将脫離英聯邦,改為共和制國家。澳大利亞總督戴維·赫爾利曾在今年6月,提到了澳大利亞成為“共和國”的可能性。
而失去了女王的英國和英聯邦将走向何處, 還是個未知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