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7日,中國首例單身女性争取凍卵權利案在北京朝陽區人民法院一審第二次開庭審理。當事人徐棗棗在法院外接受采訪。圖/人民視覺
單身女性凍卵能否解凍
本刊記者/李明子
距離第二次庭審已經過去近半年,徐棗棗還在等待判決結果。2022年3月11日,全國首例單身女性争取凍卵案當事人徐棗棗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關于凍卵的事,她計劃等結果出來後再作下一步打算。
就在前不久,深圳一位非婚媽媽為争取生育權起訴了深圳衛健委,再度引發了社會對單身女性生育權益的關注。
“随着單身女性群體的逐步擴大,有生殖焦慮和生育力保存需求的單身人士也越來越多。如果因為中國法律制度依然沿襲原來傳統規定,隻會讓越來越多的大齡單身女性喪失當母親的權利,不利于誕生更多高質量後代,不利于提升生育率和生育質量。”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代理副校長金李在2022年兩會提案中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白岩松也提議“确保并落實非婚生子女權利”。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提這個提案不是在提倡什麼,而是在面對現實中存在的問題,要保護非婚生子女的權利。男性是可以冷凍精子的,法律是保護的,但是女性不可以凍卵,在這件事情背後是長久以來的歧視和不(把這件事)納入到正常範圍内。
白岩松表示,現在社會非婚生子女出現的可能性和現實性已和過去不同,要落實保障非婚生子女的權利,一是因為人生而平等,要保障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社會也應當尊重和保障女性的生育權。
等待被冷凍的卵子
四年前,正處于事業上升期的徐棗棗經曆了一場分手。職業發展和情感上的不确定性等原因,讓她萌生了凍卵的想法。“現在不想生孩子,萬一以後想生,可能身體條件又不适合了。”徐棗棗想通過凍卵保留自己黃金時期的生育能力。
女性黃金生育期被認為是23~30歲,甚至更年輕一些。這一時期,女性身體發育完全成熟,卵子質量高,胎兒生産發育好,早産、畸形兒和癡呆兒的發生率低。“30歲以後,随着年齡增長,卵子質量會越來越低。”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梁曉燕找出一張曲線圖,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說,卵泡數從出生後就一直在下降,而質量差的卵子比例從30歲左右開始提高,理論上,女性在40多歲後已經屬于生育末期。
某種程度上,凍卵被視為年輕女性保存其生育能力的唯一途徑。
2018年,決意凍卵的徐棗棗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産醫院咨詢凍卵事宜,并通過相關檢查确認身體正常、卵子健康。但由于衛生部門的相關規範,醫院拒絕為她提供凍卵服務。之後,徐棗棗将醫院告上法庭。
起訴書顯示,原告作為年滿30歲的成年女性,有把自己現階段最适合生育時期的卵子取出并冷凍保存的意願。原告認為,被告的拒絕行為,是對原告女性身份的歧視,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對男女平等,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等相關規定,侵害了原告的一般人格權。
然而,根據國内有關部門文件,凍卵屬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範疇。早在2003年,原衛生部頒布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就明确規定,禁止為單身女性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副院長王嶽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說,法律層面上并不限制單身女性凍卵,但有關法規通過禁止醫療機構為健康單身女性實施凍卵,從而阻斷了單身女性享有并實現生育權的可能。
例外的前提是具備某些醫學指征。原上海市衛計委2013年9月發布的《關于做好本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項目質量控制的通知》指出,可為罹患癌症的女性,日後想要生育的,可以在進行傷害生育能力的治療活動之前實施凍卵。
“即便如此,冷凍卵子、胚胎或卵巢組織,也必須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嚴格論證,這樣才符合現行法規。”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生殖中心副主任醫師王豔槟表示。
在為年輕女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保護治療過程中,河南省腫瘤醫院副院長花亞偉發現,很多大齡單身女性的生育權益無法得到保障。一方面,未婚生育還無法得到社會認可和政策保護;另一方面,優秀的單身大齡女性越來越多,可能還沒找到合适的結婚對象,就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她們中一部人有較強的生育意願,卻又不能在健康的情況下,在國内合法凍卵、人工授精,為留下一線生育希望,不得已去境外取卵、凍卵或人工受孕。
不過,海外凍卵的費用并不親民。據美國輔助生殖技術協會公開的數據,在美國完成服用藥物促排卵、取卵、凍卵、解凍、體外授精、植入體内的整個周期,花費在10000~15000美元,折合6萬~9.5萬元人民币,凍卵後,每年儲存費還要3000~5000元人民币不等。徐棗棗也表示,考慮到疫情原因和經濟負擔,暫時還不準備出國凍卵。
已婚夫妻同樣很難獲得“凍卵”。首先得有“三證”,即結婚證、身份證、準生證;其次,必須患有不孕不育症;第三,根據原上海市衛計委2013出台的規定,患不孕症的婦女采取試管嬰兒等輔助生殖技術時,取卵當日由于某些原因,如丈夫取精失敗,才可以暫時進行凍卵。
據花亞偉介紹,不孕症分為男性不孕和女性不孕,其中女方因素,主要是因為年齡或疾病原因導緻卵子質量不高,甚至無法排卵。因此,在各大醫院的生殖中心,很多夫妻在排隊等待被“捐卵”。
中國禁止一切商業化供卵行為,“捐贈”是卵子合法流轉的唯一方式。原衛生部《關于印發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校驗實施細則的通知》規定,借卵治療隻能限于做試管嬰兒的女性有剩餘卵子且本人自願捐贈出來的情況。實際情況是,由于隐私、倫理、生産不易等原因,通過試管嬰兒等技術成功生産的女性,往往不願意将剩餘凍卵捐出,加上現行法規對部分女性凍卵行為的限制,等捐卵生子,等上三五年是正常的,有的甚至要等十年。
公益組織“多元家庭網絡”曾于2017年發布過一份《公衆對單身女性生育态度的調查報告》,上海社會科學院性别與發展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陳亞亞等學者和多位公益律師都曾參與報告研究。該報告顯示,86.8%的受訪對象支持單身女性生育,其中58.9%的受訪對象表示“非常同意”。
盡管目前還沒有針對中國女性凍卵需求的統計,但對照美國輔助生殖技術協會的數據,可以發現,凍卵需求在海外成倍增長。2017年,美國有10936名女性進行了凍卵,是2009年的23倍。除美國外,英國、加拿大等歐美國家,以及亞洲地區的日本、泰國,和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地區,也都開放了針對單身女性的凍卵服務,隻是政策限制上各有不同。
王嶽擔心的另一個問題是,法律上存在真空,行政機關缺乏強有力的監管,由此催生出凍卵地下産業,将越來越多的單身女性推向法外之地。“不如在合法化基礎上加以限制,為女性保障生育權益提供多一個備選。”王嶽說。
“應該允許超過30歲的健康女性自願取卵、凍卵,不論婚否。”花亞偉表示。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花亞偉在2022年兩會上提出了“關于完善支持生育政策”的提案。
(資料圖片)荷蘭阿姆斯特丹,工作人員查看裝有女性冷凍卵子的容器。圖/視覺中國
技術成熟了嗎?
2014年10月,兩大科技巨頭蘋果和臉書宣布,公司将“為女性員工提供冷凍卵子的費用”作為一項福利。5個月後的一個晚上,在美國洛杉矶,一群衣着華麗、踩着高跟鞋的職業女性相聚在一場雞尾酒會,她們多30多歲,單身,追求自由,也渴望生育。這場酒會由一家凍卵公司籌辦,他們告訴來派對的所有女性:“年輕的你正在為年老的你捐卵。”
過往被視為專業且小衆的人工輔助生殖技術“凍卵”,近年來俨然成為一種流行。《紐約時報》曾報道,美國父母為女兒出資凍卵已成為一種時尚。随着美國各大輔助生育診所的大量促銷活動,凍卵目标客戶年齡層也出現越來越年輕的趨勢。
2018年7月,攜程也宣布,将在公司内部拓寬生育基金的内容與使用範圍,為中高級女性管理者提供10萬元至200萬元不等的費用及不超過7天的帶薪休假,使她們能享有凍卵等高科技輔助生育福利。攜程成為國内首家提供凍卵福利的公司。
冷凍卵子并非新晉誕生的高科技。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科學家出于對珍稀動物保護和配種的需要,開始研究冷凍卵子技術。直到1986年世界首例慢速卵子冷凍試管嬰兒“冰寶寶”誕生,凍卵才算正式成功用于人工輔助生殖。但當時凍卵技術還不成熟,相比于用新鮮卵子或解凍後的胚胎,凍卵複蘇後的成功受孕率還不穩定。
1999年,醫學家們采用更先進的玻璃化冷凍保存技術(也稱快速冷凍技術)成功凍卵,新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穩定性較之前都有了很大提高。經過十餘年的醫學實踐與觀察,2013年1月,美國生殖醫學會宣布凍卵不再是一項實驗性技術,可以應用于生殖醫學臨床。當然,這并不意味着凍卵就沒有了技術難關或健康風險。
女性取卵過程比男性取精子複雜得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生殖中心副主任醫師王豔槟介紹,取卵是一種有創操作,需經後穹窿穿刺,手術本身可能會帶來一些感染和損傷風險。
正常情況下,女性從月經初潮起,每個月隻能産生一個成熟卵子,為減少對女性身體造成太大傷害,同時又為保證相對充分的妊娠率,理想狀态是一次取到10~15顆卵子。為此,要事先給女性打促排卵針,每天一針,連續8~10天,此間患者可能會因超生理狀态的激素水平而出現各種不适,如情緒波動,下腹部酸脹,還有人會患有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引發腹水、胸水、血栓,甚至呼吸衰竭,需住院治療。
“凍卵本身已經是成熟技術,就像任何一個臨床技術一樣。”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梁曉燕說,從數據上看,凍卵解凍後生出的孩子沒有比自然出生孩子的畸形率顯著增高,但存在一些表觀遺傳學上的改變。
針對“凍卵不保證生育”的說法,梁曉燕認為,問題主要出在兩個環節。一是女性凍卵時的年齡,高齡女性的卵子質量本身不佳;二是儲存環節,不論凍卵還是凍胚胎,随着儲存時間變長,卵子或胚胎的質量都會有所下降,且卵子需長時間放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中保存,需要穩定的條件,不排除意外事件的發生。
2018年3月上旬,美國舊金山太平洋生育診所與克利夫蘭市大學醫院阿胡嘉生育中心相繼出現凍卵和凍胚胎的液态氮不足的問題,導緻儲存櫃溫度升高,并對冷凍儲存的卵子和胚胎組織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據克利夫蘭大學醫院後來在網站上發布的“緻用戶信”,事故導緻4000多個卵子和胚胎受到影響,大概波及950名客戶。
“進行凍卵後,未來隻能通過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方式來完成受孕,也就是試管嬰兒。”王豔槟表示,盡管随着技術進步,目前凍卵複蘇率已經可以達到90%、甚至95%,但試管嬰兒的平均活産率隻有百分之四五十,年輕人或可達百分之六七十。
在梁曉燕看來,對女性身體傷害最大的環節并非取卵,而是懷孕和生産的過程。“尤其高齡孕婦的懷孕風險是非常大的,母親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孕育孩子。能在年輕時自然分娩當然是應該被推崇的最好的選擇,但當下年輕人生育意願已然很低,對年輕婦女要求凍卵的問題,希望國家能盡快出台相關政策法規,在嚴格管理的情況下開展相關技術,以保證國家人口戰略的實施。”梁曉燕說。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副院長王嶽則認為,凍卵已經應用于臨床,說明其技術可行。即便凍卵還無法達到與凍精、冷凍胚胎技術相媲美的成熟程度,且存在一定風險,“我們可以不鼓勵,但不應當一刀切地禁止。”王嶽說。
禁止與開放之争
就在徐棗棗案一審開庭前兩個月,2019年10月,媒體曾報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生殖醫學專科醫院拿到國内首張健康未婚女性凍卵通行證,可以為未婚單身女性提供凍卵服務,迅速引發熱議。但是随後不久,湖北省衛健委便回應稱未婚女性凍卵并未放開,涉事醫院也聲明道歉。
次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彭靜提交了《保障女性平等生育權》的提案,建議賦予單身女性實施輔助生育技術權利。随後,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孫偉又提出“禁止醫療機構開展單身女性凍卵”的建議,她認為,在凍卵技術成熟之前,如果貿然放開禁令,大家都去冷凍卵子,可能造成資源浪費,或催生買賣卵子行為,甚至衍生代孕等違法行為。
2020年7月,國家衛健委在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2049号文件的答複函中表示,目前以延遲生育為目的,為單身女性凍卵不符合中國法律法規有關規定。一是應用卵子冷凍技術存在健康隐患;二是為延遲生育為目的的卵子冷凍技術應用在學術界依然存在較大争議;三是嚴防商業化和維護社會公益是輔助生殖技術實施需要嚴格遵循的倫理原則。
“随着女性教育和職業發展水平的提高,中國城市裡的大齡未婚女性也越來越多,其中不乏有能力和意願去獨立撫養孩子的未婚女性,為此,國家衛健委、婦聯應出台政策允許單身女性享有與已婚女性一樣的生育權利和福利。”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在議案中表示。
針對社會對未婚生育容忍度不夠的現實,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腫瘤醫院副院長花亞偉認為,應該更新觀念,逐步完善相關法律政策,滿足大齡單身女性的生育意願。他進一步提出,建議保障單身女性生育權利,對其生育的孩子在落戶、就學、就醫等方面一視同仁,并建議修訂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允許年滿30周歲以上的未婚女性生育一胎,且享受合法生育的産假、生育保險等一切權利。
另一個問題是,女性凍卵後仍面臨生育困境。确切地說,凍卵隻是保存了女性生育力的種子,如何進一步實現生育是更容易引發倫理争議的難題。女性随年齡增長,其生育風險增加,勢必會誘發代孕。
盡管美國幾乎完全放開了單身女性凍卵和生育的限制,但美國生殖醫學會依舊警告人們不要廣泛使用凍卵技術。商業化推廣卵子冷凍技術可能會給晚育女性帶來虛假希望,造成女性進一步推遲生育計劃。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劉長秋曾撰文批評蘋果和臉書将凍卵作為女性員工福利的行為。劉長秋認為,法律應當認可女性有凍卵以實現生育的權利,但卻不宜高調地倡導和鼓勵女性積極行使這一權利。
“取消限制不代表鼓勵。”王嶽表示,建議取消政策限制是出于對單身女性生育權的保障,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規,保障女性權益,但這些并不意味着鼓勵單身女性以保存生育力為目的去盲目凍卵,相關行為可以通過制定政策措施來加以規範。
(文中徐棗棗為化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