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馬其頓和馬其頓的關系

北馬其頓和馬其頓的關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4 08:56:33

北馬其頓和馬其頓的關系(馬其頓改名北馬其頓)1

資料圖。聯合國總部。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1月11日,聯合國正式成員國--馬其頓共和國進行了一次曆史性的議會投票,表決通過将國名由“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 Macedonia)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

一、建國第一天,馬其頓就陷入“我叫什麼”的困惑

《論語·子路三》中,孔子的學生子路受“雇主”衛國國君委托,請教老師“将奚先”(治理國家什麼是最優先事項),孔子擲地有聲地表示“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認為堂堂一個國家,“名正言順”是第一位的當務之急。

然而作為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6個加盟共和國之一的馬其頓,似乎自建國第一天就陷入了“我到底叫什麼名字”的困惑。

盡管這個年輕的國家在獨立後不到兩年便獲準加入聯合國,但國名卻在聯合國“花名冊”上變了模樣--成為拗口冗長的“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

而在馬其頓共和國自家,大家仍繼續管自己叫“馬其頓共和國”。

如今有将近140個國家和衆多國際組織承認,馬其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在國名方面卻各叫各的——

133個國家和馬其頓自己,管這個國家叫“馬其頓共和國”;

聯合國及其附屬機構、德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叫它“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或者簡稱之為"FYRM";

引人矚目的是,馬其頓的南鄰--希臘,在稱呼這個鄰國時盡量回避“馬其頓”這個單詞,習慣于稱之曰“那個北邊的鄰國”、“那個國家”。

問題就出在希臘身上。

北馬其頓和馬其頓的關系(馬其頓改名北馬其頓)2

馬其頓首都斯科普裡老城夜景,瓦爾達爾河南岸的辛塔爾區是該市的中心。圖片來自 視覺中國。

二、 “虛胖帝國”走過的興衰路

說起“馬其頓”這個名字,熟悉世界曆史的人并不陌生--

在古代史上“希臘”并非一個統一國家的概念,而是一個地區、一種文化,或“一個世界”,在這個擁有相近文化的“世界”裡,有雅典、斯巴達、叙拉古、科林斯等大大小小的城邦國家。

馬其頓則是希臘“世界”中位于北方、以薩洛尼卡為中心的一個邦國。

希臘和波斯人開戰之初,馬其頓原本是波斯的附庸,但很快“倒戈”回到希臘人陣營中,并在公元前4世紀趁雅典、斯巴達兩個大國争鬥兩敗俱傷而崛起。

一代英主亞曆山大大帝一度帶領這個王國席卷希臘,攻滅波斯,直抵尼羅河和印度河流域,建立起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

但好景不長,這個“虛胖”的帝國“消化不良”:在亞曆山大死後分崩離析被“打回原形”:

留在本土的馬其頓王國在公元前2世紀被羅馬征服,公元前146年成立了隸屬于羅馬帝國的“馬其頓省”,公元298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馬其頓隸屬于東羅馬(拜占庭帝國),成為“馬其頓軍區”。

14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崛起,1453年消滅了拜占庭帝國,整個“馬其頓軍區”被土耳其吞并、占領達400多年之久。

19世紀奧斯曼衰落,巴爾幹半島的奧斯曼占領區出現“複國運動”,塞爾維亞王國、希臘王國和保加利亞王國相繼獨立,而馬其頓卻成了個大大的尴尬。

北馬其頓和馬其頓的關系(馬其頓改名北馬其頓)3

1月11日,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後,馬其頓總理紮埃夫與議員擁抱慶祝。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三、“南斯拉夫馬其頓”更名為馬其頓讓希臘“很不爽”

原來在漫長歲月中,馬其頓成了個被戲稱為“沙拉拼盤”的複雜存在:古代馬其頓人都是希臘文化的一部分,如今卻分成了自稱“馬其頓人”但分屬希臘和斯拉夫文化的兩大塊。

而後者又分為認同保加利亞的“保加利亞斯拉夫馬其頓人”和認同南斯拉夫的“南斯拉夫馬其頓人”。昔日羅馬帝國的“馬其頓省”,則更分屬于希臘、塞爾維亞王國、阿爾巴尼亞和保加利亞四國。

在幾塊“馬其頓地區”中,“南斯拉夫馬其頓”原本是最溫和、民族意識最弱的,保加利亞馬其頓人曾多次“任性”,希臘馬其頓人更在二戰結束之初卷入希臘内戰,鬧出許多風波和争議。

而“南斯拉夫馬其頓”卻在鐵托死後的南斯拉夫内戰中置身事外,直到整個南斯拉夫分崩離析,才戀戀不舍、一步一回頭地獨立了。

這樣一來,希臘就不幹了:馬其頓在曆史上是我們希臘的概念啊,你獨立叫什麼不行,偏叫馬其頓?難道想挖我們牆角不成?

希臘這麼想也不完全是過度敏感:在那亂哄哄的年月裡,的确有勢力提出過“大馬其頓主義”,甚至新的“馬其頓共和國”也一度使用了“大馬其頓主義者”的标志--維吉納太陽旗,即有十六道金色光芒的太陽紅旗。

按照相聲的說法,希臘那邊才是“正根兒”,因此聯合國什麼的都得給點面子,于是才會有FYRM這個奇怪别扭的“學名”。

馬其頓共和國羽毛未豐,隻得能忍則忍,在1995年把國旗改成了現在的樣子(國旗上的太陽從原來的十六道金色光芒改為八道,這樣就不是“大馬其頓象征”了)。但希臘仍不依不饒,非逼着馬其頓改名不可。

北馬其頓和馬其頓的關系(馬其頓改名北馬其頓)4

2018年6月,馬其頓和希臘就馬其頓改名一事達成協議後,馬其頓民衆舉行大規模集會 抗議政府就更換國名向希臘“妥協”。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四、委曲求全改名不過是為了加入歐盟

對于希臘的咄咄逼人,馬其頓國内主要右翼政黨、國内第一大黨“内部革命組織-民族統一民主黨”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

2018年初,希臘、馬其頓兩國政府在讨價還價後“各退一步”:希臘方面放棄一直堅持的、要馬其頓改國名為“上馬其頓共和國”主張;馬其頓方面則同意改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

2018年6月,兩國簽署普雷斯帕湖協議,推動馬其頓更名公投;9月30日公投結果揭曉,盡管91%的有效票數支持更改國名,但投票率卻隻有可憐的37%,遠低于公投最低有效标準(50%),迫使馬其頓政府謀求國會修憲更改過名。

在“内部革命組織-民族統一民主黨”集體退出聯合政府和抵制投票的背景下,1月11日馬其頓國會驚險萬狀地以81票贊成、29票棄權通過更名修憲案。

在120個議席的馬其頓國會,修憲案通過的最低票數是80票,更名修憲案的贊成票僅比這個“門檻”多出一票而已。

馬其頓人之所以一忍再忍,說到底是為了加入歐盟、北約,尤其是歐盟,以便“搭車享福”,不再做守在豪宅邊要飯吃的“歐洲乞丐”。

所以,盡管馬其頓人(其實是“前南斯拉夫馬其頓人”)不服不忿,但他們中大多數仍然抱着“隻要能加入歐盟忍就忍了吧”的心态,滿懷委屈地投下了修憲更名的贊成票。

好吧,從今往後我們不要叫那個巴爾幹半島上的内陸國“馬其頓共和國”,而要與時俱進地稱呼其“北馬其頓共和國”,并祝他們心想事成了。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 王言虎 校對 王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