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微信·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劉思瑤 吳際
提到諜戰片,令我們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那陣“滴答、滴滴答”的電報聲。聲音背後潛藏的秘密和諜報人員的生死瞬間往往成為最吸引眼球的情節。
可在現代社會中,被手機、互聯網等現代通信方式包圍着的人們 ,對于電報的聲音越來越陌生,我們已經沒有了這種體驗。
然而,在某旅場站通信連,有這樣一群報務班的報務兵們。他們始終掌握着電報技能,成為國防通信中的重要防線。
像諜戰片中那樣發報是什麼體驗?報務班長講述了新時代報務兵的“三個法寶”。
法寶一
靈巧的手
“一字一碼,勝似千軍萬馬。”
每一個報務兵在學習業務之初都聽過這句話。摩爾斯電碼中的“滴”和“答”組成數字和字母,随着報務兵富有節奏地按下電鍵,清脆的嘀哒聲化作無線電波,飛越千山萬水,連接雄師百萬。
看似簡單的原理,卻需要極度的細緻,假若不小心錯一碼,造成的影響都會非常嚴重。要做到快速發報并且零出錯率,每名報務兵都需要大量的練習。
“在剛剛學習報務的時候,為了提高發報技巧,别人練發10頁報文,我就發20頁,别人練發1000組,我就練發2000組,後來手腕腫了,就貼上膠布接着練……”有着5年工作經驗的下士吳上鴻,略帶自豪地回憶着往事,“記得那時晚上做夢,都是在背誦拍發動作的要領:擡、打、撐、彈、落。”
“如果在軍營中進行‘手模’選美,報務兵肯定可以拿到冠軍。”這是報務兵們最自豪的事情。選送報務兵進行培訓的時候,都會優先選擇手型最好的戰士,手指太粗太細都不行,骨骼也不能有明顯的彎曲,這樣“優美”的手型,最方便處理電報業務。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他們的手指都生有厚厚的老繭,這是因為敲擊電鍵時,指尖是主要着力點,很多報務兵在大量練習時,手指都會腫起來,繼而生出老繭。可是要形成好的拍報手法,沒有别的途徑,隻有勤學苦練。
法寶二
順風耳
将外行人聽起來毫無規律的電報滴答聲抄寫成數字和字母,是報務兵的另一項絕技,然而練就這門絕技也非一朝一夕。
從辨别滴、答開始聽音,再到較難區分的字碼數碼,碼率也由慢到快,一個個的“滴、答”組合在報務兵心中慢慢紮根。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從每分鐘40碼的速度聽起,每次提速5碼左右。當時就想,一定要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争取最快速度。”外号“抄報王”的下士劉炜這樣說道,如今的他,收報速度已經可以達到每分鐘170碼。
在報務兵看來,經過不斷的練習,電波的滴答聲,已經可以不經過大腦思考,條件反射似的一瞬間到達筆尖,形成一個個數字和字母。
“有時聽到電視劇中響起滴滴答答的電波聲,我還會不由自主地在腿上寫出1、2、3、4,幹了這麼多年報務,都練出職業病了。”已經退伍的四級軍士長田志偉曾這樣打趣道。
法寶三
穩定心神
“有了前兩件法寶,隻能算是基本合格,要想成為真正優秀的報務兵并沒有那麼簡單,最大的 ‘攔路虎’還在前方,還要靠這第三件法寶。”報務班長張旭故作神秘地說。“在現實的工作中,根本不可能像坐在教室裡一樣安安靜靜地收報。熟悉的滴答聲,混雜着說話聲、電流聲,就變得陌生了。抗幹擾的能力,才是咱的看家本領。”
在高速收報的情況下,耳機中傳出的滴答聲混雜着各類幹擾,不斷敲擊着報務兵的耳膜,哪怕是半秒鐘的走神,幾個電碼就轉瞬即逝,直接影響到抄收電文的效率和完整性。
然而,通過平時的大量訓練,每名報務兵都能對通信設備的技戰術性能熟練掌握,最終形成“人機結合”的狀态,再加上工作中的全神貫注,縱有千萬種幹擾,也難不倒優秀的報務兵們。他們仍能從負責的電磁環境中,聽出那熟悉的滴答聲,并将其準确地翻譯在稿紙上。
有人說,電報已經是老掉牙的東西了,比手機、互聯網等現代通信工具落後很多。可無論通信手段如何發展,電報仍是時下軍事領域不可能被淘汰的通信方式。
當戰争來臨、通信癱瘓的時候,電報這種原始的通信手段是最後一道防線。在新時代的軍隊中,頭戴耳機、手握電鍵的報務員,日複一日地與電台紙筆為伴,這些“聽風者”時刻堅守着自己的崗位,構築起國防通信網中重要的防線。
(中國軍網微信·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