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長美34年前的嫁衣
(速新聞記者 顧園園)古往今來,女子嫁人,那一身嫁衣就是最重要的嫁妝,因為穿上它你就是最美的新娘,也代表着,即将開始一個新的人生。家住泗陽縣城的邱長美,至今還保存着自己34年前出嫁時穿的嫁衣。
來到邱長美的老家,她從老房子裡拉出一個陳舊的木頭箱子。她說這就是她當年結婚時的嫁妝箱子。“這個箱子是樟木的,平時是上鎖的,不輕易打開給我們看,裡面到底裝了什麼東西,我們并不知道,更不敢偷偷地撬開箱子。慢慢地長大後,我們對這個箱子早已失去興趣,也将它忘得一幹二淨了。”邱長美的女兒告訴記者。
邱長美撣去箱子上的灰塵,用鑰匙輕輕地打開箱子,女兒和兒媳都好奇地湊過去看,除了一些零碎的布料和一些舊物,沒啥好寶貝。邱長美從箱子中拿出一件水紅色有花紋的衣裳,呆望很久。邱長美的二女兒拿過來說:“媽,這不會就是你當年的嫁衣吧!”邱長美點點頭說:“這就是我當年的嫁衣,還是我大哥給我買的。”
邱長美是在1982年結婚的,當時她已經24歲的,在農村算是大齡姑娘了,為了給她找對象,雙親和兄姐也是費盡了腦筋。經過多番考察,最後,邱長美的父親給她定下了離家十幾裡地的顧莊的一個叫顧宗利的小夥子。“我父親當年還親自去他們莊子上訪過,知道他家很窮,他還沒有母親,但是我父親說那邊的土地好,出糧食,而且人能吃苦,就這麼給我定親了。”邱長美記得在結婚前他就和顧宗利見過兩面。
定親過後,雙方就準備結婚了。結婚前,邱長美的母親給她置辦了不少嫁妝,像是縫紉機、四季衣服、布料等等,學裁縫的邱長美還自己秀了一對鴛鴦枕套,做了一套準備結婚時穿的純棉衣褲,這些都放進了父親給她打的樟木箱子。
等到了結婚前兩天,在淮安工作的大哥回來了,一到家他就遞給邱長美一個包袱,打開一看,就是這件嫁衣。衣服是當年很流行的“的确良”的,的确良以其比棉布挺括、耐穿、好洗等優點,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非常受人們的青睐,剛開始價格也不便宜,對大部分農村家庭來說還算是高檔衣服。邱長美的大哥為了給她買這件衣服,在市場裡轉了不少天,當時的确良的衣服顔色單一,常見的就是白色和灰色等幾種,很單調。最後,他還是托人從服裝廠裡給邱長美買到了這件可以用作嫁衣的衣服。
這件衣服整體是水紅色的,衣領處還有标簽,上面印有“曉燕”、“淮陰市童裝廠”“規格”等字樣。衣服上面有花紋,款式還是傳統的樣式,配有喜慶的盤扣,兩側還有暗袋。邱長美說:“别小瞧這件衣裳,那時候農村人結婚都是自己或請人做一件新衣服就是了,能買現成的衣服的很少的。”收到這件衣服,邱長美心裡很溫暖,想到即将離開娘家,去到一個陌生的家庭裡過日子,她還偷偷的哭過。
穿上這件嶄新的嫁衣,邱長美正式嫁做人婦,到了夫家,她的這件嫁衣還引來了不少大姑娘小媳婦的注目。結婚的頭幾年,隻有逢年過節、趕集走親戚時,邱長美才會穿上這件衣服顯擺一下。再後來,有了孩子,生活條件好了,日子好過了,衣服也逐漸多元化,邱長美就把這件嫁衣收在箱子裡,算是留個念想。
采訪中,邱長美的女兒試穿了這件衣裳。款式看着簡單,做工卻很精細,過了30年,依然嶄新如初,女兒感歎道:“要是早知道媽媽還有這麼一件嫁衣,我結婚時一定會穿一次,或者穿着它拍一張婚紗照,那樣肯定很有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