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腹痛、哭鬧、嘔吐伴果醬樣大便時,家長要警惕腸套疊!
案例回顧
患兒男,13個月,因陣發性哭鬧、嘔吐12小時伴大便帶血入院,入院後急查B超示腸套疊,入院時患兒意識清,精神稍差,入院後給予患兒空氣灌腸、補液治療後患兒精神好轉,痊愈出院。
當患兒出現陣發性腹痛、哭鬧、嘔吐伴果醬樣大便時,家長一定要警惕寶寶的腸子是否被“套住”了?醫學術語稱之為“腸套疊”。下面我們來普及一下關于它的知識吧。
知識鍊接
01
什麼是腸套疊?
小兒腸套疊是兒外科的一種常見疾病,是指某段腸管及其相應的腸系膜套入鄰近腸腔内引起的腸梗阻。
腸套疊最多見于嬰兒期,以4~10個月嬰兒多見,2歲以後随年齡增長發病逐年減少,男女之比為2~3:1。
腸套疊一年四季均有發病,以春末夏初發病率最高。
02
臨床表現
1.陣發性哭鬧
突然出現陣發性有規律的哭鬧,持續約10~20分鐘,伴有手足亂動、面色蒼白、拒食、異常痛苦等表現,然後有5~10分鐘或更長時間的暫時安靜,如此反複發作。
2.嘔吐
多在腹痛、哭鬧數小時後發生,早期為反射性嘔吐,嘔吐物為胃内容物,有時可伴有膽汁;晚期為梗阻性嘔吐,嘔吐帶大便樣物。
3.便血
便血為嬰幼兒腸套疊的特有症狀,果醬樣大便是最典型的,也有的孩子大便呈黑色或淡紅色血水樣,血便多發生在發病後6~12小時。
03
治療
腸套疊一旦發現,需及時積極治療。
1.非手術治療
發病在48小時内的腸套疊,全身狀況好可行空氣灌腸複位術。
2.手術治療
适用于病程48小時以上,伴發熱、脫水等中毒症狀者。
護理措施
1.空氣灌腸的護理
(1)心理護理
患兒會出現血便、嘔吐、拒食、面色蒼白、哭鬧不安等表現,家長多伴有焦慮、緊張情緒,護士要詳細了解病史,發病病程,向患兒家屬講解病情特點、複位過程及複位後效果,以緩解家長的緊張、焦慮情緒。
(2)複位後護理
①應用靜脈留置針适當輸液,以保證患兒水、電解質平衡,并給予患兒抗感染藥物預防感染。
②治療後禁食、禁水,次日可逐漸進食流質、半流質飲食,如米湯、菜湯、魚湯、稀飯等。少食多餐,避免進食糖、牛奶、豆制品等産氣食物和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進食後應密切觀察患兒情況。
③灌腸後注意患兒的臨床症狀有無緩解。密切觀察患兒排便、腹脹、意識等情況,病情變化時應及時給予相應處理。
④由于複位後腸道壞死組織毒素的吸收以及腸壁不同程度的水腫,患兒會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和腹瀉,因此應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高熱患兒采取物理降溫或者藥物降溫;腹瀉患兒應指導家長合理喂養,密切觀察有無電解質紊亂,給予抗炎補液治療,觀察患兒排便情況,同時做好肛門皮膚護理,便後以溫水擦洗并塗氧化鋅軟膏,防止潰破及濕疹。
2.手術治療相關護理
(1)術前護理
①術前應給予補液治療,防止因梗阻引起腸管擴張,造成血液濃縮、水分丢失、電解質紊亂。同時應備好吸氧管、監護儀器等用物。
②向患兒家長講解治療方法及手術必要性,減輕家長對手術的恐懼心理。對待患兒及家長要有耐心、愛心,主動關心幫助他們,消除他們在新環境中的不适與陌生感。
(2)術後護理
①一般護理
術後平卧6h,給予低流量吸氧 1~2L/min,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變化。保持患兒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引起窒息,及時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②發熱護理
腸套疊患兒術後容易發生吻合口瘘,而一旦出現吻合口瘘,患兒的體溫會有明顯上升,通常會高達39℃,甚至會導緻患兒高熱驚厥。因此需要密切關注患兒體溫變化,同時采用物理降溫,例如冷敷、溫水擦浴等,必要時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③胃腸功能恢複
有效的胃腸減壓可降低腹腔壓力、減輕腹脹、防止吻合漏,胃腸減壓期間,要求護理人員每天抽吸胃管,防止内容物堵塞胃管,并記錄胃液的顔色、性狀和量,出現異常應盡快處理,還需要密切觀察患兒腹部情況,注意是有否腹脹、腹肌緊張、腸鳴音改變等,同時關注患兒排便、排氣情況。
④切口護理
觀察敷料包紮是否牢固,有無滲血、滲液情況,切口周圍有無紅腫,防止尿濕敷料。
⑤液體療法患兒長時間禁飲食,因此液體療法非常重要。根據患兒的體重、引流量、尿量計算患兒每日輸液量。根據患兒的年齡、失液量合理安排輸液順序及輸液速度,盡量用輸液泵維持輸液。
作者簡介
文章作者:尹婧哲
作者單位: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
本文最終解釋權歸作者所有
封面圖由璧山區人民醫院胡悅建提供,圖文無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