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曆史事件類每日一練含答案解析?1.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題【甲】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緻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裡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當餘之從師也,負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烨然若神人;餘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乙】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①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闾裡②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寝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荻dí,一種草本植物,形狀像蘆葦②闾lǘ裡,鄉裡節選自《歐陽公事迹》【小題1】下列詞語中的“益”與“益慕聖賢之道”中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小題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1)右備容臭臭:(2)及其稍長 及:【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援疑質理(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小題4】【乙】文中歐陽公的求學經曆與【甲】文中宋濂的求學經曆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話概括)【答案】【小題1】C【小題2】(1)香氣(2)等到【小題3】(1)提出疑難,詢問道理(2)因為我心中有足以讓我感到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小題4】要點:他小時候母親就教他識字,教他背(讀)古人的文章,他自己努力到忘記吃飯和休息(三個方面答出任何兩個方面即可)【考點】初中語文知識點【解析】【小題1】這道題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點字詞的解釋,這是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最基礎的一項,掌握解釋文言詞語的一般方法,同時将詞語放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該題中“益”是“更加”的意思,所以隻有選項中“精益求精”的“益”和題幹意思相同【小題2】本題考查重點實詞的解釋,實詞的解釋是文言文理解的第一步,詞語解釋準确了才能充分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實詞的解釋要掌握方法,也要注意平時的積累該題考查的詞語比較簡單,都是平時學習中常見的文言詞彙,注意“臭”是指香氣【小題3】本題考查的是對文言句子的翻譯我們在翻譯的過程中,運用學習的一般翻譯原則和方法,以及自己積累的文言詞彙,做到字字對譯,不丢關鍵字,語句通順簡潔該題中注意“援疑質理”是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同時注意第二句中“以”、“口體之奉”的解釋【小題4】本題針對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翻譯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總結宋濂和歐陽修的求學經曆,然後發現兩人求學的區别甲文主要是寫宋濂抄書求師的艱難,乙文寫歐陽修小時候母親教他寫字背書,他勤奮刻苦到忘記吃飯睡覺的學習經曆,這樣我們就可以的得到答案點睛:對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感悟,要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礎上來完成,結合課内實虛詞的掌握積累,翻譯文章内容,總結概括文章講述的内容要點,然後再結合題幹要求組織答案要點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劉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饑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積粟,躬食饘①粥,開倉以救鄉裡,多獲全濟少而靜處讀書,刺史杜骥聞名候之,辭不相見宋孝武見其對策強直,甚異之五年,青州沒虜,善明母陷北,虜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喪②帝每見,為之歎息,時人稱之轉甯朔将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虜中,不願西行,涕泣固請,見③許元徽初,遣北使,朝議令善明舉人,善明舉州鄉北平田惠紹使虜,贖得母還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績昭著,不幸殒喪,痛悼于懷谥烈伯”善明家無遺儲,唯有書八千卷 (選自《二十四史·南齊書》,有删節) 【注】①饘:zhān稠粥②持喪:守喪③見:被【小題1】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每句畫一處宋孝武見其對策強直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小題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 (1)多獲全濟 (2)甚異之 (3)見許 (4)唯有書八千卷 【小題3】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宋孝武見其對策強直 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
B.為之歎息 是吾劍之所從墜(《刻舟求劍》) |
C.善明以母在虜中 以備一闆内有重複者(《活闆》) |
D.痛悼于懷 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治水必躬親》) |
【小題4】翻譯下列句子 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喪【小題5】請用四字短語簡要概括劉善明的特征 ① ② ③ 【答案】【小題1】宋孝武|見其對策強直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小題2】(1)救助,救濟,幫助; (2)以……為異;(3)允許,答應;(4)隻【小題3】DABC【小題4】善明穿布衣吃素食,悲傷得如同守喪【評分要點及說明】“布衣”“蔬食”“哀戚”需翻譯到位【小題5】①樂于助人;②喜愛讀書;③孝順母親;④節儉清貧;⑤勤績昭著;⑥與衆不同;⑦不畏權貴 (答對一點得一分)【考點】初中語文知識點【解析】選自《南齊書》作者:梁蕭子朝代:南朝參考譯文: 劉善明是平原人元嘉末年,青州鬧饑荒,到了人吃人的程度善明的家裡有儲糧,他親自施粥給人們,并打開糧倉來救濟鄉鄰,許多人得到救濟而活了下來,鄉裡人稱他家的田為“續命田”四十歲時,刺史劉道隆征召他為治中從事父親劉懷民對善明說:“我已知道你能立足于世了,還想看看你能立足官場”善明同意應召,又被推薦為優秀人才宋孝武帝看他策對時談論剛毅正直,認為他很特殊 五年,青州被北虜攻陷,善明的母親淪陷在北方,北虜把她遷到了桑乾善明穿布衣,吃素齋,悲傷得如同守喪明帝每次看到他這樣子,為他歎息,當時人稱頌他轉任為甯朔将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因為母親還在敵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堅決請求不去,被允許朝臣大多同情善明的心情元徽初年,派遣去北方的使者,朝臣們商議讓善明推薦人選,善明推舉北平的田惠紹出使北虜,贖回了母親 建元二年去世,遺言薄葬兒子劉滌承襲爵位善明家裡沒有留下積蓄,隻有八千卷書【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給文言句子斷句的能力劃分古詩文的朗讀節奏一定要結合具體的語境來劃分,要考慮意義上是否恰當,有沒有把意義劃破總之,要靈活掌握,具體分析劃好之後仔細讀一讀,看看是否順口、順暢“宋孝武見其對策強直”意思是:宋孝武帝看他策對時談論剛毅正直“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中間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根據意思劃分節奏即可【小題2】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确辨析即可①句意為:許多人得到救濟而活了下來,濟:救助,救濟;②句意為:認為他很特殊,異:以…為異;③句意為:被允許,許:允許;④句意為:朝臣們商議讓善明推薦人選,舉:推薦【小題3】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虛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确辨析即可A項“其”意思分别是“代詞,他”和“表推測,恐怕”的意思;B項“之”意思分别是“代詞,他”和“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的用法;C項“以”意思分别是“因為”和“用來”;D項“于”都是“在”的意思故選D【小題4】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翻譯.翻譯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随意增減内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這句話重點詞語有:“布衣”,穿布衣;“疏食”,吃素齋.句意為:善明穿布衣,吃素齋,悲傷得如同守喪點睛:翻譯語句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确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删”“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将翻譯過來的内容進行适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小題5】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内容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内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關的語句,圍繞以下幾點概括即可:①樂于助人;②喜愛讀書;③孝順父母;④節儉清廉;⑤政績昭著;⑥與衆不同;⑦不畏權貴點睛: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概括人物形象,實際上是考查整體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讀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題時,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體現人物性格品質的原詞;通過人物的具體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質和個性;從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中整體感受人物形象的特點然後精心組織,做到言簡意赅,盡量不要重複3.子儀大度汾陽王①宅在親仁裡,大啟其第,任人出入不問麾下将吏出鎮來辭王夫人及愛女方臨妝,令帨汲水,役之不異仆隸他日子弟列谏,不聽,繼之以泣,曰:“大人功業隆赫,而不自崇重,貴賤皆遊卧内,某等以為雖伊、霍②不當如此”公笑謂曰:“爾曹③固非所料且吾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進無所往,退無所據向使崇垣扃戶④,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構以不臣,其有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則九族齑粉,噬臍莫追今蕩蕩無間,四門洞開,雖讒毀欲興,無所加也!”諸子拜服魚朝恩⑤嘗修具邀公,或言将不利公,其下願裹甲以從子儀不許,但以家僮數人往朝恩曰:“何車騎之寡?”子儀告以所聞朝恩惶恐曰:“非公長者,得無緻疑”(選自《智囊》,有删改)【注釋】①汾陽王:郭子儀,封汾陽郡王②伊、霍:伊尹,商湯之臣;霍光,受漢武帝之命輔佐昭帝二者皆是曆史上的名相③爾曹:你們④崇垣扃戶:圍牆高立,門戶緊閉⑤魚朝恩:宦官,恃寵驕橫,後為唐代宗下令缢殺【閱讀指津】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這樣評價郭子儀:“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衆不嫉,窮奢人欲而人不非之”這三句評語,古往今來的文臣武将夢寐以求其一而不得,郭子儀卻當之無愧地囊括了選文的兩個事例分别表現了郭子儀的光明磊落、平易近人、寬宏大量、坦誠相見他的洞察世事、為人之謀能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諸多有益啟示【小題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麾下将吏出鎮來辭 / 蒙辭以軍中多務(《孫權勸學》) |
B.魚朝恩嘗修具邀公 /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嶽陽樓記》) |
C.或言将不利公 / 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
D.子儀不許 /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與朱元思書》) |
【小題2】下列選項中加點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子儀告以所聞A.策之不以其道(韓愈《馬說》) |
B.無從緻書以觀(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
C.可以一戰(左丘明《曹刿論戰》) |
D.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左丘明《曹刿論戰》) |
【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今蕩蕩無間,四門洞開,雖讒毀欲興,無所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公長者,得無緻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題4】結合文章内容,談談郭子儀的過人之處以及帶給你的啟示【答案】【小題1】B【小題2】D【小題3】現在家中坦坦蕩蕩毫無遮攔,四門大開随便出入,即使有人想加以毀謗,也找不出借口來!如果不是像您這樣賢明的人,怎能不産生疑慮【小題4】過人之處:府門大開,坦蕩自然,不存隐私,即使有人想陷害,也無從談起;帶少數人赴宴,以自己的盛德,感化魚朝恩啟示:為人坦蕩,以德服人(言之有理即可)【考點】初中語文知識點》基礎知識及語言表達》課文内容理解 【解析】選自《智囊》作者:馮夢龍年代:明【參考譯文】唐代汾陽郡王郭子儀的住宅建在京都親仁裡,他的府門經常大開,任憑人們出入并不查問他屬下的将官們出外任藩鎮之職來府中辭行郭子儀的夫人和女兒若正在梳妝,就讓這些将官們拿手巾、打洗臉水,像對仆人一樣役使他們後來有一天,家中子弟們都來勸谏郭子儀不要這樣做,他不聽,子弟們繼續勸說,說着說着竟然哭了起來,他們說:“大人功勳顯赫,可是自己不尊重自己,不論貴賤人等都能随便出入卧室之中,我們覺得即使是曆史上有名的伊尹、霍光這些德高望重的大臣,也不會這樣做”郭子儀笑着對他們說:“我這樣做是你們所考慮不到的而且我們家由公家供給五百匹馬的糧草,一千人的夥食費用,位至極品,不能再高了,可是想退隐以避妒忌也不可能假如我們家圍牆高立、門戶緊閉,内外密不相通,一旦有人結怨報複,就會編造我們種種越出臣子本分的罪狀,如果有貪功害賢之人從中陷害成功,我們家九族人都将化為齑粉,後悔莫及現在家中坦坦蕩蕩毫無遮攔,四門大開随便出入,即使有人想加以毀謗,也找不出借口來!”這番話說得子弟們一個個拜服不已魚朝恩曾經備下酒宴請郭子儀,有人說這是魚朝恩想害郭子儀,部下們聽說後,都願意穿着铠甲随從而往郭子儀不同意,隻帶着幾個家僮前往赴宴魚朝恩問道:“為什麼您随從的車馬這樣少呀?”郭子儀把聽到的話告訴給他魚朝恩惶恐害怕地說:“如果不是像您這樣賢明的人,怎能不産生疑慮”【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一詞多義這一考點的掌握情況文言文中有一些詞是一詞多義,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據上下文的内容來考慮在平時文言文的學習中,要特别重視并掌握這類一詞多義的單音節詞A項“辭”分别是“辭行、辭别 / 托辭、推辭”的意思;B項“嘗”都是“曾經”的意思;C項“或”分别是“有的人 / 有時”的意思;D項“許”意思分别是“同意、允許 / 表示約數,左右”的意思【小題2】這道題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點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最基礎的一項要在平時的文言文學習中經常積累、對比,從而掌握虛詞的用法D項和例句中“以”都是介詞,把的意思A項是“按照”的意思;B項是“來”的意思;C項是“憑借”的意思【小題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應做到:忠實原文、語句通順、表意明确、語氣不變、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範“雖”是即使的意思,“疑”是疑問、疑慮的意思點睛: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小題4】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與感悟能力概括人物形象,實際上是考查整體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讀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題時,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體現人物性格品質的原詞;通過人物的具體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質和個性;從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中整體感受人物形象的特點然後精心組織,做到言簡意赅,盡量不要重複郭子儀的過人之處在于坦蕩自然,不存隐私,即使有人想陷害,也無從談起;帶少數人赴宴,以自己的盛德,感化魚朝恩從中可以使人明白為人坦蕩才能以德服人4.推 敲《劉公嘉話》雲:(賈)島初赴舉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着“推”字又欲着 “敲”字練之未定遂于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尹,島不覺沖至第三節左右擁至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雲雲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歸留連論詩,與為布衣之交【小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解釋正确的一項是( )A.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 伸出 ) | B.島具對所得詩句雲雲( 詳細 ) |
C.韓立馬良久 ( 很 ) | D.遂并辔而歸( 并且 ) |
【小題2】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始 欲 着 “推” 字 又 欲 着 “敲” 字 練 之 未 定 遂 于 驢 上 吟 哦【小題3】從選文中我們可以看出,賈島為什麼願意與韓愈結為布衣之交?【答案】【小題1】D【小題2】始 欲 着“推”字/又 欲 着 “敲”字/練 之 未 定/遂 于 驢 上 吟 哦【小題3】示例:(1)韓愈對待寫作有嚴謹的精神;(2)韓愈創作時專注入神;(3)韓愈能夠虛心接受别人的意見【考點】初中語文知識點》閱讀與鑒賞【解析】選自《劉公嘉話》 作者:胡仔 年代:北宋【小題1】這道題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點實詞的解釋,是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最基礎的一項隻有對重點字詞解釋正确了,才能進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現象、一詞多義的理解D項解釋錯誤,“并”是兩馬并駕的意思【小題2】本題考查學生給文言句子斷句的能力劃分古詩文的朗讀節奏一定要結合具體的語境,要考慮意義上是否恰當,有沒有把意義劃破總之,要靈活掌握,具體分析劃好之後仔細讀一讀,看看是否順口、順暢了解句子的意思,根據停頓劃分即可【小題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首先要仔細閱讀文章,在了解字詞意思的基礎上通譯全文,再分析作答從文中韓愈的表現可以看出他對待寫作有嚴謹的精神,愈創作時專注入神,而且能夠虛心接受别人的意見這些優秀的品質讓賈島敬服,所以願意與韓愈結為布衣之交5.閱讀,完成後面小題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将,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蔔蔔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蔔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衆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将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衆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将相甯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将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将兵徇蕲以東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谯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号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将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複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勝乃立為王,号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小題1】翻譯下列加點的字(1)為天下唱( ) (2)楚人憐之( )(3)被堅執銳( ) (4)以數谏故(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①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②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小題3】對本文解析有誤的一項是( )A.選文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主要叙述了發動起義的經過,着眼于反映陳勝在反抗秦王朝暴政鬥争的關鍵時刻所發揮的作用,體現出他作為一個農民起義領袖的傑出才能 |
B.陳勝、吳廣為了得到神靈的庇佑,作了“置書魚腹”“篝火狐鳴”的輿論準備;為了得到人民的響應,提出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策略口号 |
C.前期的準備為起義的發動打好了基礎起義的發動分為三步:并殺兩尉,召令徒屬,為壇而盟至此,一支團結戰鬥的起義軍隊伍宣告組成 |
D.選文善于用極為豐富精煉的語言刻畫人物形象,如“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将相甯有種乎”就十分傳神地表現了陳勝的性格 |
【小題4】起義能順利進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陳勝的才能他有哪幾個方面的才能?請簡要作答【答案】【小題1】(1)唱同“倡”首發(2)憐:愛戴(3)被同“披”穿(4)數:屢次【小題2】(1)如今逃跑(被抓回來)是死,起來造反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2)即使不被斬殺,但是守衛邊塞戰死的人本來就占了十分之六七【小題3】B【小題4】有敏銳的洞察力;卓越的組織領導才能;有非凡的宣傳鼓動才能;做事考慮周密,有計劃等【考點】初中語文知識點【解析】選自《史記》作者:司馬遷 年代:西漢【小題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能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确辨析即可如唱同“倡”, 首發;“數”是 “屢次,多次”的意思點晴:試題考查對重點文言詞語的理解平時要注意積累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以及特殊詞語的特定含義平時要分類積累,解答此類習題并不是太困難【小題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1)句中的“亡、舉大計、等、死國”幾個詞是賦分點;(2)句中的“藉、第令、而、固”幾個詞是賦分點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小題3】試題分析:B. 陳勝、吳廣作了“置書魚腹”“篝火狐鳴”的輿論準備;為了得到人民的響應,提出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策略口号,不是為得到神靈的保佑,而是為了發動起義【小題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内容要點和分析人物的能力做這類題型,要求考生必須仔細閱讀原文,找出原文能夠回答的話,然後根據題目要求,是用原文回答或用自己的話回答,最後在理解的基礎上,來分析歸納本題陳勝具有:①敏銳的洞察能力——“天下苦秦久矣”“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②嚴密的組織能力——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時機,使用激将法;“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将軍,吳廣為都尉”③非凡的宣傳、鼓動能力——“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将相甯有種乎”,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初中語文曆史事件類每日一練含答案解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語文曆史事件類每日一練含答案解析
1.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題。【甲】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緻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裡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當餘之從師也,負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烨然若神人;餘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乙】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①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闾裡②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寝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荻dí,一種草本植物,形狀像蘆葦。②闾lǘ裡,鄉裡。節選自《歐陽公事迹》【小題1】下列詞語中的“益”與“益慕聖賢之道”中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小題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1)右備容臭臭:(2)及其稍長 及:【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援疑質理(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小題4】【乙】文中歐陽公的求學經曆與【甲】文中宋濂的求學經曆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話概括)【答案】【小題1】C【小題2】(1)香氣(2)等到【小題3】(1)提出疑難,詢問道理。(2)因為我心中有足以讓我感到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小題4】要點:他小時候母親就教他識字,教他背(讀)古人的文章,他自己努力到忘記吃飯和休息。(三個方面答出任何兩個方面即可)【考點】初中語文知識點【解析】【小題1】這道題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點字詞的解釋,這是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最基礎的一項,掌握解釋文言詞語的一般方法,同時将詞語放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該題中“益”是“更加”的意思,所以隻有選項中“精益求精”的“益”和題幹意思相同。【小題2】本題考查重點實詞的解釋,實詞的解釋是文言文理解的第一步,詞語解釋準确了才能充分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實詞的解釋要掌握方法,也要注意平時的積累。該題考查的詞語比較簡單,都是平時學習中常見的文言詞彙,注意“臭”是指香氣。【小題3】本題考查的是對文言句子的翻譯。我們在翻譯的過程中,運用學習的一般翻譯原則和方法,以及自己積累的文言詞彙,做到字字對譯,不丢關鍵字,語句通順簡潔。該題中注意“援疑質理”是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同時注意第二句中“以”、“口體之奉”的解釋。【小題4】本題針對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翻譯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總結宋濂和歐陽修的求學經曆,然後發現兩人求學的區别。甲文主要是寫宋濂抄書求師的艱難,乙文寫歐陽修小時候母親教他寫字背書,他勤奮刻苦到忘記吃飯睡覺的學習經曆,這樣我們就可以的得到答案。點睛:對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感悟,要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礎上來完成,結合課内實虛詞的掌握積累,翻譯文章内容,總結概括文章講述的内容要點,然後再結合題幹要求組織答案要點。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劉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饑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積粟,躬食饘①粥,開倉以救鄉裡,多獲全濟。少而靜處讀書,刺史杜骥聞名候之,辭不相見。宋孝武見其對策強直,甚異之。五年,青州沒虜,善明母陷北,虜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喪②。帝每見,為之歎息,時人稱之。轉甯朔将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虜中,不願西行,涕泣固請,見③許。元徽初,遣北使,朝議令善明舉人,善明舉州鄉北平田惠紹使虜,贖得母還。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績昭著,不幸殒喪,痛悼于懷。谥烈伯。”善明家無遺儲,唯有書八千卷。 (選自《二十四史·南齊書》,有删節) 【注】①饘:zhān稠粥。②持喪:守喪。③見:被。【小題1】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每句畫一處。宋孝武見其對策強直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小題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 (1)多獲全濟 (2)甚異之 (3)見許 (4)唯有書八千卷 【小題3】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宋孝武見其對策強直 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
B.為之歎息 是吾劍之所從墜(《刻舟求劍》) |
C.善明以母在虜中 以備一闆内有重複者(《活闆》) |
D.痛悼于懷 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治水必躬親》) |
【小題4】翻譯下列句子。 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喪。【小題5】請用四字短語簡要概括劉善明的特征。 ① ② ③ 【答案】【小題1】宋孝武|見其對策強直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小題2】(1)救助,救濟,幫助; (2)以……為異;(3)允許,答應;(4)隻【小題3】DABC【小題4】善明穿布衣吃素食,悲傷得如同守喪。【評分要點及說明】“布衣”“蔬食”“哀戚”需翻譯到位。【小題5】①樂于助人;②喜愛讀書;③孝順母親;④節儉清貧;⑤勤績昭著;⑥與衆不同;⑦不畏權貴。 (答對一點得一分)【考點】初中語文知識點【解析】選自《南齊書》作者:梁蕭子朝代:南朝參考譯文: 劉善明是平原人。元嘉末年,青州鬧饑荒,到了人吃人的程度。善明的家裡有儲糧,他親自施粥給人們,并打開糧倉來救濟鄉鄰,許多人得到救濟而活了下來,鄉裡人稱他家的田為“續命田”。四十歲時,刺史劉道隆征召他為治中從事。父親劉懷民對善明說:“我已知道你能立足于世了,還想看看你能立足官場。”善明同意應召,又被推薦為優秀人才。宋孝武帝看他策對時談論剛毅正直,認為他很特殊。 五年,青州被北虜攻陷,善明的母親淪陷在北方,北虜把她遷到了桑乾。善明穿布衣,吃素齋,悲傷得如同守喪。明帝每次看到他這樣子,為他歎息,當時人稱頌他。轉任為甯朔将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因為母親還在敵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堅決請求不去,被允許。朝臣大多同情善明的心情。元徽初年,派遣去北方的使者,朝臣們商議讓善明推薦人選,善明推舉北平的田惠紹出使北虜,贖回了母親。 建元二年去世,遺言薄葬。兒子劉滌承襲爵位。善明家裡沒有留下積蓄,隻有八千卷書。【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給文言句子斷句的能力。劃分古詩文的朗讀節奏一定要結合具體的語境來劃分,要考慮意義上是否恰當,有沒有把意義劃破。總之,要靈活掌握,具體分析。劃好之後仔細讀一讀,看看是否順口、順暢。“宋孝武見其對策強直”意思是:宋孝武帝看他策對時談論剛毅正直。“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中間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根據意思劃分節奏即可。【小題2】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确辨析即可。①句意為:許多人得到救濟而活了下來,濟:救助,救濟;②句意為:認為他很特殊,異:以…為異;③句意為:被允許,許:允許;④句意為:朝臣們商議讓善明推薦人選,舉:推薦。【小題3】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虛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确辨析即可。A項“其”意思分别是“代詞,他”和“表推測,恐怕”的意思;B項“之”意思分别是“代詞,他”和“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的用法;C項“以”意思分别是“因為”和“用來”;D項“于”都是“在”的意思。故選D。【小題4】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翻譯.翻譯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随意增減内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這句話重點詞語有:“布衣”,穿布衣;“疏食”,吃素齋.句意為:善明穿布衣,吃素齋,悲傷得如同守喪。點睛:翻譯語句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确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删”“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将翻譯過來的内容進行适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小題5】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内容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内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關的語句,圍繞以下幾點概括即可:①樂于助人;②喜愛讀書;③孝順父母;④節儉清廉;⑤政績昭著;⑥與衆不同;⑦不畏權貴。點睛: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概括人物形象,實際上是考查整體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讀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題時,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體現人物性格品質的原詞;通過人物的具體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質和個性;從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中整體感受人物形象的特點。然後精心組織,做到言簡意赅,盡量不要重複。3.子儀大度汾陽王①宅在親仁裡,大啟其第,任人出入不問。麾下将吏出鎮來辭。王夫人及愛女方臨妝,令帨汲水,役之不異仆隸。他日子弟列谏,不聽,繼之以泣,曰:“大人功業隆赫,而不自崇重,貴賤皆遊卧内,某等以為雖伊、霍②不當如此。”公笑謂曰:“爾曹③固非所料。且吾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進無所往,退無所據。向使崇垣扃戶④,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構以不臣,其有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則九族齑粉,噬臍莫追。今蕩蕩無間,四門洞開,雖讒毀欲興,無所加也!”諸子拜服。魚朝恩⑤嘗修具邀公,或言将不利公,其下願裹甲以從。子儀不許,但以家僮數人往。朝恩曰:“何車騎之寡?”子儀告以所聞。朝恩惶恐曰:“非公長者,得無緻疑。”(選自《智囊》,有删改)【注釋】①汾陽王:郭子儀,封汾陽郡王。②伊、霍:伊尹,商湯之臣;霍光,受漢武帝之命輔佐昭帝。二者皆是曆史上的名相。③爾曹:你們。④崇垣扃戶:圍牆高立,門戶緊閉。⑤魚朝恩:宦官,恃寵驕橫,後為唐代宗下令缢殺。【閱讀指津】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這樣評價郭子儀:“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衆不嫉,窮奢人欲而人不非之。”這三句評語,古往今來的文臣武将夢寐以求其一而不得,郭子儀卻當之無愧地囊括了。選文的兩個事例分别表現了郭子儀的光明磊落、平易近人、寬宏大量、坦誠相見。他的洞察世事、為人之謀能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諸多有益啟示。【小題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麾下将吏出鎮來辭 / 蒙辭以軍中多務(《孫權勸學》) |
B.魚朝恩嘗修具邀公 /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嶽陽樓記》) |
C.或言将不利公 / 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
D.子儀不許 /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與朱元思書》) |
【小題2】下列選項中加點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子儀告以所聞A.策之不以其道(韓愈《馬說》) |
B.無從緻書以觀(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
C.可以一戰(左丘明《曹刿論戰》) |
D.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左丘明《曹刿論戰》) |
【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今蕩蕩無間,四門洞開,雖讒毀欲興,無所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公長者,得無緻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題4】結合文章内容,談談郭子儀的過人之處以及帶給你的啟示。【答案】【小題1】B【小題2】D【小題3】現在家中坦坦蕩蕩毫無遮攔,四門大開随便出入,即使有人想加以毀謗,也找不出借口來!如果不是像您這樣賢明的人,怎能不産生疑慮。【小題4】過人之處:府門大開,坦蕩自然,不存隐私,即使有人想陷害,也無從談起;帶少數人赴宴,以自己的盛德,感化魚朝恩。啟示:為人坦蕩,以德服人。(言之有理即可)【考點】初中語文知識點》基礎知識及語言表達》課文内容理解 【解析】選自《智囊》作者:馮夢龍年代:明【參考譯文】唐代汾陽郡王郭子儀的住宅建在京都親仁裡,他的府門經常大開,任憑人們出入并不查問。他屬下的将官們出外任藩鎮之職來府中辭行。郭子儀的夫人和女兒若正在梳妝,就讓這些将官們拿手巾、打洗臉水,像對仆人一樣役使他們。後來有一天,家中子弟們都來勸谏郭子儀不要這樣做,他不聽,子弟們繼續勸說,說着說着竟然哭了起來,他們說:“大人功勳顯赫,可是自己不尊重自己,不論貴賤人等都能随便出入卧室之中,我們覺得即使是曆史上有名的伊尹、霍光這些德高望重的大臣,也不會這樣做。”郭子儀笑着對他們說:“我這樣做是你們所考慮不到的。而且我們家由公家供給五百匹馬的糧草,一千人的夥食費用,位至極品,不能再高了,可是想退隐以避妒忌也不可能。假如我們家圍牆高立、門戶緊閉,内外密不相通,一旦有人結怨報複,就會編造我們種種越出臣子本分的罪狀,如果有貪功害賢之人從中陷害成功,我們家九族人都将化為齑粉,後悔莫及。現在家中坦坦蕩蕩毫無遮攔,四門大開随便出入,即使有人想加以毀謗,也找不出借口來!”這番話說得子弟們一個個拜服不已。魚朝恩曾經備下酒宴請郭子儀,有人說這是魚朝恩想害郭子儀,部下們聽說後,都願意穿着铠甲随從而往。郭子儀不同意,隻帶着幾個家僮前往赴宴。魚朝恩問道:“為什麼您随從的車馬這樣少呀?”郭子儀把聽到的話告訴給他。魚朝恩惶恐害怕地說:“如果不是像您這樣賢明的人,怎能不産生疑慮。”【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一詞多義這一考點的掌握情況。文言文中有一些詞是一詞多義,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據上下文的内容來考慮。在平時文言文的學習中,要特别重視并掌握這類一詞多義的單音節詞。A項“辭”分别是“辭行、辭别 / 托辭、推辭”的意思;B項“嘗”都是“曾經”的意思;C項“或”分别是“有的人 / 有時”的意思;D項“許”意思分别是“同意、允許 / 表示約數,左右”的意思。【小題2】這道題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點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最基礎的一項。要在平時的文言文學習中經常積累、對比,從而掌握虛詞的用法。D項和例句中“以”都是介詞,把的意思。A項是“按照”的意思;B項是“來”的意思;C項是“憑借”的意思。【小題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應做到:忠實原文、語句通順、表意明确、語氣不變、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範。“雖”是即使的意思,“疑”是疑問、疑慮的意思。點睛: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小題4】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與感悟能力。概括人物形象,實際上是考查整體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讀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題時,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體現人物性格品質的原詞;通過人物的具體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質和個性;從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中整體感受人物形象的特點。然後精心組織,做到言簡意赅,盡量不要重複。郭子儀的過人之處在于坦蕩自然,不存隐私,即使有人想陷害,也無從談起;帶少數人赴宴,以自己的盛德,感化魚朝恩。從中可以使人明白為人坦蕩才能以德服人。4.推 敲《劉公嘉話》雲:(賈)島初赴舉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着“推”字又欲着 “敲”字練之未定遂于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尹,島不覺沖至第三節。左右擁至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雲雲。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歸。留連論詩,與為布衣之交。【小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解釋正确的一項是( )A.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 伸出 ) | B.島具對所得詩句雲雲( 詳細 ) |
C.韓立馬良久 ( 很 ) | D.遂并辔而歸( 并且 ) |
【小題2】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始 欲 着 “推” 字 又 欲 着 “敲” 字 練 之 未 定 遂 于 驢 上 吟 哦【小題3】從選文中我們可以看出,賈島為什麼願意與韓愈結為布衣之交?【答案】【小題1】D【小題2】始 欲 着“推”字/又 欲 着 “敲”字/練 之 未 定/遂 于 驢 上 吟 哦【小題3】示例:(1)韓愈對待寫作有嚴謹的精神;(2)韓愈創作時專注入神;(3)韓愈能夠虛心接受别人的意見。【考點】初中語文知識點》閱讀與鑒賞【解析】選自《劉公嘉話》 作者:胡仔 年代:北宋【小題1】這道題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點實詞的解釋,是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最基礎的一項。隻有對重點字詞解釋正确了,才能進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現象、一詞多義的理解。D項解釋錯誤,“并”是兩馬并駕的意思。【小題2】本題考查學生給文言句子斷句的能力。劃分古詩文的朗讀節奏一定要結合具體的語境,要考慮意義上是否恰當,有沒有把意義劃破。總之,要靈活掌握,具體分析。劃好之後仔細讀一讀,看看是否順口、順暢。了解句子的意思,根據停頓劃分即可。【小題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首先要仔細閱讀文章,在了解字詞意思的基礎上通譯全文,再分析作答。從文中韓愈的表現可以看出他對待寫作有嚴謹的精神,愈創作時專注入神,而且能夠虛心接受别人的意見。這些優秀的品質讓賈島敬服,所以願意與韓愈結為布衣之交。5.閱讀,完成後面小題。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将,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蔔。蔔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蔔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衆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将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衆。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将相甯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将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将兵徇蕲以東。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谯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号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将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複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勝乃立為王,号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小題1】翻譯下列加點的字。(1)為天下唱( ) (2)楚人憐之( )(3)被堅執銳( ) (4)以數谏故(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①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②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小題3】對本文解析有誤的一項是( )A.選文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主要叙述了發動起義的經過,着眼于反映陳勝在反抗秦王朝暴政鬥争的關鍵時刻所發揮的作用,體現出他作為一個農民起義領袖的傑出才能。 |
B.陳勝、吳廣為了得到神靈的庇佑,作了“置書魚腹”“篝火狐鳴”的輿論準備;為了得到人民的響應,提出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策略口号。 |
C.前期的準備為起義的發動打好了基礎。起義的發動分為三步:并殺兩尉,召令徒屬,為壇而盟。至此,一支團結戰鬥的起義軍隊伍宣告組成。 |
D.選文善于用極為豐富精煉的語言刻畫人物形象,如“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将相甯有種乎!”就十分傳神地表現了陳勝的性格。 |
【小題4】起義能順利進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陳勝的才能。他有哪幾個方面的才能?請簡要作答。【答案】【小題1】(1)唱同“倡”首發(2)憐:愛戴(3)被同“披”穿(4)數:屢次【小題2】(1)如今逃跑(被抓回來)是死,起來造反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2)即使不被斬殺,但是守衛邊塞戰死的人本來就占了十分之六七。【小題3】B【小題4】有敏銳的洞察力;卓越的組織領導才能;有非凡的宣傳鼓動才能;做事考慮周密,有計劃等。【考點】初中語文知識點【解析】選自《史記》作者:司馬遷 年代:西漢【小題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能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确辨析即可。如唱同“倡”, 首發;“數”是 “屢次,多次”的意思。點晴:試題考查對重點文言詞語的理解。平時要注意積累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以及特殊詞語的特定含義。平時要分類積累,解答此類習題并不是太困難。【小題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1)句中的“亡、舉大計、等、死國”幾個詞是賦分點;(2)句中的“藉、第令、而、固”幾個詞是賦分點。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小題3】試題分析:B. 陳勝、吳廣作了“置書魚腹”“篝火狐鳴”的輿論準備;為了得到人民的響應,提出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策略口号,不是為得到神靈的保佑,而是為了發動起義。【小題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内容要點和分析人物的能力。做這類題型,要求考生必須仔細閱讀原文,找出原文能夠回答的話,然後根據題目要求,是用原文回答或用自己的話回答,最後在理解的基礎上,來分析歸納。本題陳勝具有:①敏銳的洞察能力——“天下苦秦久矣”“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②嚴密的組織能力——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時機,使用激将法;“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将軍,吳廣為都尉”。③非凡的宣傳、鼓動能力——“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将相甯有種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