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聯合使用kill和top命令觀察系統性能的變化
首先啟動一個終端運行top命令,然後再啟動一個終端使用kill命令,見圖4所示。
圖4 觀察kill命令對top終端的影響
這時利用上面介紹的kill命令來中止一些程序:
#kill SIGKILL XXX
然後再看top命令終端的變化,包括内存容量、CPU使用率、系統負載等。注意,有些進程是不能中止的,不過學習Linux命令時可以試試,看看系統有什麼反應。
2.使用at和halt命令定時關機
首先設定關機時間是17:35,輸入下面代碼:
#at 17:35
warning: commands will be executed using (in order) a) $SHELL b) login shell c) /bin/sh
at>halt `-i -p
at> <EOT>
job 6 at 2004-01-01 17:35
此時實際上就已經進入Linux系統的Shell,并且編寫一個最簡單程序:halt -i -p。上面Shell中的文本結束符号表示按“Ctrl+D”組合鍵關閉命令,提交任務退出Shell。“Job 6 at 2004-01-01 17:35”表示系統接受第6個at命令,在“2004-01-01 17:35”時執行命令:先把所有網絡相關的裝置停止,關閉系統後關閉電源。
3.用crontab命令實現每天定時的病毒掃描
前面已經介紹了一個簡單的crontab命令操作,這裡看一些更重要的操作。
(1)建立一個文件,文件名稱自己設定,假設為caoproject:
#crontab -e
(2)文件内容如下:
05 09 * * * antivir
用vi編輯後存盤退出。antivir是一個查殺Linux病毒的軟件,當然需要時先安裝在系統中。
(3)使用crontab命令添加到任務列表中:
#crontab caoproject
這樣系統内所有用戶在每天的9點05分會自動進行病毒掃描。
4.用kill使修改的配置文件馬上生效
Windows用戶一般都知道,重要配置文件修改後往往都要重新啟動計算機才能使修改生效。而Linux由于采用了模塊化設計,可以自己根據需要實時設定服務。這裡以網絡服務inetd為例介紹一些操作技巧。
inetd 是一個監聽守護進程,監聽與提供互聯網服務進程(如rlogin、telnet、ftp、rsh)進行連接的要求,并擴展所需的服務進程。默認情況下, inetd監聽的這些daemon均列于/etc /inetd.conf文件中。編輯/etc/inetd.conf文件,可以改變inetd啟動服務器守護進程的選項,然後驅使inetd以 SIGHUP(signal 1)向當前的inetd進程發送信号,使inetd重讀該文件。這一過程由kill命令來實現。
用vi或其它編輯器修改inetd.conf後,首先使用下面命令:
#ps -ef |grep inetd
上面代碼表明查詢inetd.conf的進程号(PID),這裡假設是1426,然後使用下面命令:
# kill -1426 inetd
這樣配置文件就生效了。
這一講介紹的系統管理命令都是比較重要的,特别是crontab命令和quota命令使用起來會有一定難度,需要多做一些練習。另外,使用kill命令要注意“-9“這個參數,練習時最好不要運行一些重要的程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