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珍稀羊肚菌

珍稀羊肚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1:14:04

珍稀羊肚菌?羊肚菌羊肚菌于1818年被發現用于食積氣滞、脘腹脹滿、痰壅氣逆喘咳羊肚菌又稱羊肚菜、羊蘑其結構與盤菌相似,上部呈褶皺網狀,既像個蜂巢,也像個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是一種珍稀食用菌品種,因其菌蓋表面凹凸不平、狀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又名草笠竹,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藥用菌,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珍稀羊肚菌?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珍稀羊肚菌(珍稀食用菌-羊肚菌)1

珍稀羊肚菌

羊肚菌

羊肚菌于1818年被發現。用于食積氣滞、脘腹脹滿、痰壅氣逆喘咳。羊肚菌又稱羊肚菜、羊蘑。其結構與盤菌相似,上部呈褶皺網狀,既像個蜂巢,也像個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是一種珍稀食用菌品種,因其菌蓋表面凹凸不平、狀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又名草笠竹,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藥用菌。

形态特征

羊肚菌為馬鞍菌科羊肚菌屬珍稀的食用真菌。野生羊肚菌,子實體較小或中等,6-14.5cm,菌蓋橢圓形至卵圓形,頂端鈍:表面有許多小凹坑,外觀似羊肚,小凹坑不規則形至近圓形,蛋殼色,棱紋色較淡,不規則地相互交叉;小凹坑内表面布以子實層,子實層由子囊及側絲組成.子囊呈長圓柱狀,透明無色:子囊内含8個單行排列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長橢網形,透明無色;側絲頂端膨大~菌柄近白色,表面平滑,中空,基部膨大且有時有不規則的槽。

分布範圍

羊肚菌分布:甘肅、陝西、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蘇、雲南、河南、河北、北京、湖南、貴州等地區。羊肚菌是一種野生珍貴菌,由于它的菌蓋表面凹凸不平,狀如羊肚,故名羊肚菌。在自然環境下生長,單體可達二百多克,目前我國已發現的羊肚菌有20多種。

生長環境

春末至秋初生長于海拔2000~3000米左右的針葉闊葉林混交林中,多生長于闊葉林地上及路旁,單生或群生。還有部分生長在楊樹林、果園、草地、河灘、榆樹林、槐樹林及上述林邊的路旁河邊。單個或成片生長,土質一般為沙堿性或略偏堿性。一般5月上旬至6月上旬出菇較多,屬于喜冷涼型食(藥)用菌。

化學成分

1、羊肚菌含蛋白質,多糖,甲殼質,脂,磷酸鹽。Γ-L-谷氨酰-順-3-氨基-L-脯氨酸,γ-谷氨酰轉肽酶類,順-3-氨基-L-脯氨酸,又含氨基酸,基中含量較高的為丙氨酸、谷氨酸及脯氨酸,其他含量較低,特别低的是色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和胱氨酸,還含有β-丙氨酸。還含3種胡蘿蔔素類和4種葉黃素類,包括蝦黃質和玉蜀黍黃質。麥角甾醇,麥角甾-5,7-二烯醇。

2、尖頂羊肚菌:含3種胡蘿蔔素類,包括δ-胡蘿蔔素及5種葉黃素類。

3、粗柄羊肚菌:含蛋白質,多糖,甲殼質,脂,磷酸鹽。

4、小羊肚菌:含蛋白質,多糖,甲殼質,脂,磷酸鹽,飲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

營養價值

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其菌蓋部分含有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和缬氨酸7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羊肚菌的營養相當豐富,據測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還含有多種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高達1.76 %。因此,有人認為是“十分好的蛋白質來源”,并有“素中之葷”的美稱。人體中的蛋白質是由20種氨基酸搭配而組成的,而羊肚菌就含有18種,其中8種氨基酸是人體不能制造的,但在人體營養上顯得格外重要,所以被稱之為“必需氨基酸”。

另外,據測定羊肚菌至少含有8種維生素: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12、煙酸、泛酸、生物素、葉酸等。羊肚菌的營養成分,可與牛乳、肉和魚粉相當。因此,國際上常稱它為“健康食品”之一 。

羊肚菌所含豐富的硒是人體紅細胞谷胱甘肽過氧化酶的組成成分,另方面能加強維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

挑選方式

羊肚菌是一種極為珍貴的野生菌。挑選羊肚菌一般以個大為優,圓頂為上品,才為野生羊肚菌。尖頂多為種植,肉薄香味不濃郁。故次之。

野生羊肚菌顔色不統一,有褐色、黃色 。家種羊肚菌均為很褐色,尖頂。選擇時應予以區分。

泡發方式

市面上出售的羊肚菌有新鮮和幹貨之分。新鮮的通常被超市冷凍于凍庫保鮮。幹的羊肚菌則是經過晾曬後得到的幹品,味道也更加醇厚。幹的羊肚菌需要經過泡發後才能食用。泡發羊肚菌水的量要适度,以剛剛浸過菇面為宜,大約二三十分鐘後水變成酒紅色,羊肚菌完全變軟即可撈出洗淨備用,發菌的酒紅色原湯經沉澱泥 砂後要用于燒菜,炖湯。切記這酒紅色的原湯是羊肚菌味道和養分的精華所在。

物種分類

菌蓋近球形、卵形至橢圓形,高4-10cm,寬3-6cm,頂端鈍圓,表面有似羊肚狀 的凹坑。凹坑不定形至近圓 形,寬4-12mm,蛋殼色至淡黃褐色,棱紋色較淺,不規則地交叉。柄近圓柱形,近白色,中空,上部平滑,基部膨大并有不規則的淺凹槽,長5-7cm,粗約為菌蓋的2/3。子囊圓筒形,(280-320)μm×μm。孢子長橢圓 形,無色,每個子囊内含8個,呈單行排列。側絲頂端膨大,粗達12μm。

小頂羊肚菌

菌蓋狹圓錐形,頂端尖,高2-5cm。基部寬1.7-3.3cm,凹坑多長方形,蛋殼色。棱紋黑色,縱向排列,由橫脈連接。柄乳白色,近圓 柱形 ,長3-5cm,粗11-20mm,上部平,基部稍有凹槽。子囊(210-250)μm×(15-20)μm。孢子單行排列,(22-26)μm×(12-14)μm,側絲頂端膨大,直徑達11μm。

尖頂羊肚菌

菌蓋長,近圓 錐形,頂端尖或稍尖,長達5cm,直徑達2.5cm。凹坑多長方形,淺褐色,棱紋色較淺,多縱向排列,由橫脈 相連。柄白色,長達6cm,直徑約等于菌蓋基部的2/3,上部平,下部有不規則凹槽。子囊(250-300)μm×(17-20)μm,孢子單行排列,(20-24)μm×(12-15)μm。側絲頂部膨大,直徑達9-12μm。

粗柄羊肚菌

菌蓋近圓 錐形,高約7cm,寬5cm。凹坑近圓 形,大而淺,淺黃色,棱紋薄,不規則地相互交織。柄粗壯,淡黃色,長約10cm,基部粗5cm,稍有凹槽,向上漸細。子囊圓 柱形,有孢子部分150×18μm。孢子8個,單行排列,橢圓 形,無色,(22-25)μm×(15-17)μm。側絲無色,頂部膨大。

小羊肚菌

菌蓋圓錐形至近圓 錐形,高17-33mm,寬8-15mm。凹坑往往長形,淺褐色。棱紋常縱向排列,不規則相互交織,顔色較凹坑淺。柄長15-25mm,粗5-8mm,近白色或淺黃色,基部往往膨大,并有凹槽。子囊近圓 柱形,有孢子部分約100×16μm,孢子單行排列,橢圓 形,(18-20)μm×(10-11)μm。側絲頂部膨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