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古詩版?一千年前的今天,王安石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慶曆二年(即1042年)高中進士第四名,開始了他入仕又出仕,拜相又罷相的精彩人生他是中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他的詩文位列唐宋八大家,有《臨川先生文集》存世,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泊船瓜洲古詩版?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一千年前的今天,王安石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慶曆二年(即1042年)高中進士第四名,開始了他入仕又出仕,拜相又罷相的精彩人生。他是中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他的詩文位列唐宋八大家,有《臨川先生文集》存世。
公元1070年(宋神宗熙甯三年),王安石任同平章事(宰相),加速推行變法。但是由于反對勢力的攻擊,于熙甯七年四月(1074年),被迫辭去宰相的職務。
熙甯八年(公元1075年)二月,王安石第二次拜相進京之時,創作《泊船瓜洲》,言熙甯變法之志。今天我們就來解讀這首名詩,看看這首名詩是怎樣寫成的。從而幫助我們的同學、快速提升古詩七言絕句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我們知道,《泊船瓜洲》這首古詩共有四句: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隻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四句詩實際上是絕句詩結構的四個組成部分,它們依次是起句、承句、轉句和合句。通常我們習慣稱之為“起承轉合”。
那麼,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怎樣寫成的呢?
熙甯七年(1075年)春天,王安石恢複相位奉诏回京,繼續推進熙甯變法運動。在進京的途中,船停在瓜洲過夜。王安石面對當空的皓月心潮澎湃,不禁拷問:今日你送我進京,又有誰會知道哪天你會照我還鄉!
王安石拷問明月是有原因的。
王安石第一次拜相主持變法是在熙甯三年(1070年),卻在熙甯七年(1074年)罷相回到了江甯。那麼,王安石此次拜相進京主持變法,會是功成圓滿,還是再次罷相,王安石心裡并沒有準确的答案。
于是,王安石在這船泊瓜州之夜産生了作泊船瓜洲詩一首,以表達自己勵志變法決心的強烈願望。想到那相送的明月和這被送的國相兩個意象,于是就有了這首泊船瓜洲詩的合句: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合句中的“還”字,準确表達了王安石此時此刻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詩人變法強國福民的決心,另一方面是對變法難免失敗的擔憂。
關于“合句”,古詩詞裡的“合句”又叫“結句”,是“完結、結局”的意思。從詩文結構的角度講,“合句”就是絕句詩裡的“結局”。
有了合句即有了結局,深谙作詩之道王安石知道,接下去就是要構思詩的起句。起句,意思是開端。王安石對自己的内心說:“我們的合句是明月何時照我還,我們合句的前提是什麼?我們合句的前提就是我們的起句。”
王安石自己的内心回答說:“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前提是我們離開京口來到了瓜洲,京口瓜州隻是一水之隔。因此,我們的起句應該是京口瓜洲一水間。”
有了這首泊船瓜洲詩合句和起句,王安石知道,接下去就是構思這首詩的轉句。轉句,意思是轉移話題,和合句是直接的因果關系。王安石對自己的内心說:“現在,我們回到我們合句,再次面對我們的合句我問你,我們合句即明月何時照我還産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明月何時照我還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轉句。”
王安石自己的内心回答說:“明月何時照我還産生的主要原因是,皇上頒诏要我回京繼續主持變法,就像早春二月吹綠江南的春風,一下子又喚醒了我勵志變法的決心。所以明月何時照我的主要原因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
有了這首泊船瓜洲詩的轉句以後,接下去就是構思這首泊船瓜洲詩的承句。承句,既是轉句的前提,又是起句的結果。王安石對自己的内心說:“不錯,春風又綠江南岸,正是我們這首泊船瓜洲詩的轉句。現在,我們構思我們的承句。我們面對我們的轉句我問你,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前提是什麼?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前提就是我們的承句。”
王安石自己的内心回答說:“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前提是,我這次拜相進京,離我上次罷相回到江甯,之間相隔不足一年的時間,就像瓜州距離鐘山比瓜州距離京口也隻是多出幾座山一樣。所以,我們的承句應該是鐘山隻隔數重山。”
王安石對自己的内心說:“很好,鐘山隻隔數重山,正是這首泊船瓜洲詩的承句。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它寫下來。”
王安石自己的内心回答說:“好吧,這首詩的題目是《泊船瓜洲》。起句是京口瓜洲一水間,承句是鐘山隻隔數重山。轉句是春風又綠江南岸,合句是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就是近千年來廣為流傳的名詩《泊船瓜洲》的創作過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