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手機光端機使用方法

手機光端機使用方法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4-23 14:26:09

手機光端機使用方法?原标題:“公益不是一件有餘力才去做的事情”(引題),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手機光端機使用方法?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手機光端機使用方法(一支教您用手機)1

手機光端機使用方法

原标題:“公益不是一件有餘力才去做的事情”(引題)

一支“教您用手機”的娘子軍(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小燕

8月17日上午8點半,北京鍊家石景山銀河大街店的經紀人張俊濤早早來到海澱區阜成路的門店,做好開課前的各項準備:放好專門編制的《手機使用手冊》、調整授課PPT亮度、擺放好桌椅闆凳和水……這門以周邊社區老人為授課對象的“我來教您用手機”公益課,32歲的張俊濤已經堅持了兩年多。

這是貝殼公益團隊推出的“我來教您用手機”課程在該社區門店的第一堂課。除了授課的經紀人,貝殼公益團隊的成員也來到現場給予支持。别看這是一支僅有8人的“娘子軍”,課程開發、城市對接和外部機構合作等功能卻分工明确,她們在職責範圍内不斷深入,相互合作,打造出踐行企業公益力量的成功範本,并在今年5月獲得了“全國工人先鋒号”的稱号。

“就像我爸媽在跟我說話”

“我在大太陽底下就看不清手機屏幕是怎麼回事?”

“我換手機了,這些圖片還有嗎?”

……

9點半的公益課還沒開始,張俊濤已經被老人們圍着求助,他依次手把手地耐心解答,并叫來門店其他經紀人幫忙。

聊起參與公益授課的緣起,張俊濤眼中慢慢有了些淚光。“我母親直到疫情開始,才第一次用上智能手機。新手機拿給她那天,她另一隻手都不知碰哪裡,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太失職了。”從那以後,張俊濤不僅耐心地教母親發信息、打視頻電話,還每天發一條朋友圈。他說:“母親給我朋友圈點贊了,我就知道她下班了,我也安心。”

2020年疫情期間,從河北唐山返回北京的張俊濤接到經理打來的電話。由于疫情期間老人無法出門交水電費、買藥挂号,貝殼公益團隊決定将暫停的線下手機課堂搬到線上,由張俊濤負責給北京石景山五芳園社區的老人上課。

據貝殼公益團隊負責課程開發的吳淑萍介紹,線上的教材開發和授課方式剛剛開始探索,主要結合前兩年的社區授課經驗進行設計,并錄制了一堂示範課給經紀人。通過一遍遍練習、調整和總結,張俊濤在微信群中發語音、文字和圖片,終于教會了群内大多數老人基本的手機操作。

後來,課堂終于從線上回到線下,張俊濤帶去的紙質教材發到了老人的手中,這個瘦削的小夥也見到了自己輔導的“大齡學生”。張俊濤感慨地說:“有個老人學會挂号了,初次挂到号後第一時間通知的人是我,聽到他興奮地說‘成功了’,感覺就像我爸媽在跟我說話,特别高興和欣慰。”

“社區公益要用笨辦法”

“手機APP就是平時用的各種軟件,就是那個小圖标。”

在海澱區阜成路門店的第一堂課,張俊濤的授課内容包括認識手機軟件和防範電信詐騙案例。

授課過程中,他并沒有局限于教材本身,而是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曆引入和講解,還總是停下來問大家講課速度是否合适。

所有的講課内容,都由吳淑萍和小夥伴們設計完成。“社區公益要用笨辦法,和老人多多接觸,通過他們的疑問來了解需求,才能真正站在他們的角度做好服務。”有着多年社區公益工作經驗的吳淑萍于2018年加入剛剛成立的貝殼找房公益團隊,從社區入手進行企業公益實踐。

“剛開始也找不準方向,認為做好事就行了。”貝殼公益負責人賈生平告訴記者,團隊成立初期隻有5人,後來慢慢穩定在8人,經過不斷的摸索實踐,她們決定以“社區”為切入點,這也正是企業的優勢所在。“我們有連接社區的線下門店和經紀人資源,也有多年的社區運營資源和公益經驗,那麼社區需要什麼,我們去做就行了。”賈生平說。

如今,從北京開始落地的“我來教您用手機”公益課流程已逐步成熟,并研發叠代紙質、視頻教材30餘版,陸續推廣到全國48個城市、2017個社區。據吳淑萍介紹,團隊已開展手機培訓課程約9000節,服務老年人約31萬人次,而她自己則仍然在微信群編輯“每日一答”内容,迄今已堅持1100多天。

一封“學生”的來信

在“我來教您用手機”走向全國的過程中,團隊的其他成員也紛紛發揮作用,90後戚桑格就是其中的一位。人類學專業出身的她主要負責線上工具運營和城市對接,她說:“許多經紀人已經通過公衆号、課堂分享等了解了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他們其實也想參與,但不知道如何開發社區、怎麼講課、從哪裡招人,我們就會過去做分享和講解。”

擁有兩年授課經驗的張俊濤,目前負責每周兩節左右的新課開班和經紀人輔導,正逐步向“經紀人導師”轉型。去年教師節,作為公益課資深教師的張俊濤收到了團隊送來的一束花,但他坦言從不認為自己是老師,“可能拿到花的那一瞬間有了些老師的感覺,但我更認為自己是一名社區服務者”。

對懷揣夢想來北京打拼的劉婷而言,感觸更深。剛入職北京門店時,她的業務成交量很少,還一度産生離職的念頭。就在她生日當晚10點,參加她公益課的一位老人給她發來微信,寫道:“劉老師您好!今天是您的生日,生日不能與家人在一起,很是遺憾。如您不見外,明天休息的話,我代表您父母為您慶生,不知這樣做是否妥當……這也是學生對老師的謝意。”

看到消息的劉婷心中一陣暖意,也不由得感動落淚。她說:“老人發來的文字,不僅讓我感受到在異鄉被關心關愛,更重要的是,這是對我的認可,證明我是有價值的。”

一封自謙為“學生”的來信,幫助劉婷樹立了信心,也讓她與這座城市建立了更深的聯結。

吳淑萍也告訴記者,老人們所表現出的好學、認真和關心他人的處世态度,也一直在啟發自己不斷反思,激勵自己把公益事業不斷做下去。“對我們而言,公益不是一件有餘力才去做的事情,而是與企業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并行的”。

今年5月,獲得“全國工人先鋒号”的榮譽後,這個團隊的成員們把微信群名稱改成了“先鋒号車間的女工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