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身上交織着矛盾的兩面,有時候你是不是也會對以下情況百思不得其解。
1.小孩有着仔細認真的品質,比如搭樂高、玩拼圖,要看圖紙,要關注細節。因為錯一發而動全身;但卻在漢字、英文書寫上丢三落四,字多筆少筆,口算計算抄錯題目;
2.小孩情感很細膩,對事物感知很敏感,情緒體驗比一般人敏感得多,比如容易對家長的話共情,聽到别人兇他,會眼含淚水,更願意傾聽溫和的講話;但寫出來的文章卻是幹巴巴的,沒有感情;
3.書包裡的東西擺放得很有規律,筆盒裡的鉛筆放得整齊有序,哪怕是水彩筆,顔色用完歸類,同色系的分類放好;但有時做完作業收拾時,一堆書都忘帶了;
4.講科學知識時,滔滔不絕,很有邏輯和思路,還會運用到實踐, 條分縷析,說得明明白白;但到了自我反思時,比如為何這次考試為何沒發揮好,卻往往什麼也想不出;
5.喜歡看書,主要是喜歡看科學類的書;但又不喜歡看書,比如文學類,隻看看學校發的必讀書;
6.給家長、信任的人很大的認可;但對老人,可以說是完全不聽他們講話。
同樣一個人身上,出現兩種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特質,說明小孩個性也是複雜的,多維的,如果家長再用簡單的思考來看待,碰壁也是自然的了。
因此,現在做家長的,更要具有辯證思維。不然就是應付小孩,疲于奔命;應對學校,被牽着鼻子走。
小孩本身就是多面的、立體的,如果還用老一套簡單觀點往上套,碰一鼻子灰,是常有的事。為何老人經常在孫輩面前無計可施,除了隔代親,還有老人還在延用他們那個時代的思想,那個時境下養成的思維習慣,形成慣性,年紀大了已經很難改變;但也有一些新潮老人,思想比較開明,也比較願意學習新事物,這樣對立情況會少很多,和孫輩相處的就還算融洽。
對家長來說,更是需要學習和成長了,不然連孩子的老人都不如,在小孩那邊認可和信任度也是會打折扣的。
學校的評價标準要辯證看待。學校有自己的一套評價體系,學校是以總體情況作為評價标準,主要看共性,小孩有自己的個性,如果是在共性之外,那評價體系是要對這部分作取舍的。至于取舍的對不對,還是要看家長的處理了。家長是不是願意保護自己小孩個性的部分,會不會為了學校的共性,而把小孩也往共性上推,凡是和标準不一樣的,就和學校一起共同打壓、制止。
家長的做法應該是外圓内方的,或者說和而不同的。社會已是多元評價體系,而學校評價體系還是比較單線的思維。這種多元評價,還是要靠家庭教育來彌補。
家長要辯證看待學校的評價标準,一分為二地看,孩子的優勢、長處才能發揮出來。堅定地用最樸素的觀點去關心、關愛孩子,尊重個性,保護興趣,鼓勵發揮優勢。
不唯學校标準評判人,而用真正關心一個人的成長為标準去看待小孩的成長,這樣,你也會更從容,孩子成長得也更自然,不說小孩将來有多少的成就,但幸福度是不會少的,而這不也是我們做家長最終追求的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