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天悄然來到,人們各大火鍋店的生意日趨火爆。的确,冬季嚴寒時節,很多人喜歡吃熱騰騰的火鍋來驅寒,通過食補 “貼膘”的人也不少。但是養生醫生提醒:吃火鍋一般以肉食居多,所以大家要注意減少嘌呤的攝入。而且寒冷季節是預防痛風發作的重要時期,最好吃火鍋不要過頻,要警惕痛風發作。
那麼吃火鍋怎會引起痛風呢?
吃火鍋時大量進食動物内髒、骨髓、牛羊肉、海鮮、蝦蟹、啤酒以及含糖飲料後,嘌呤代謝障礙導緻痛風發作。有人錯誤地認為隻喝湯不吃肉就沒事,其實,肉湯内所含的嘌呤物質比正常飲食要高出30倍,易導緻體内嘌呤代謝産物尿酸升高,喝酒又易使體内乳酸堆積,抑制尿酸的排出,這就是圍坐火鍋前開懷暢飲的人易患痛風的主要原因。
腳背疼痛紅腫發痛風
痛風是一組因嘌呤代謝紊亂及高尿酸血症所緻的疾病,随着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特别是飲食方式的改變,痛風的發病率明顯增多,并有逐年增長和年輕化的趨勢。在大量進食高嘌呤、高脂肪、高糖分食物及飲酒後痛風患者會出現夜間突然發生的大腳趾(第一跖趾關節)和整個腳背劇烈疼痛和紅腫。患者往往難以入睡,甚至疼得連被子都不能蓋,起床後也不能下地行走。久治不愈,可引起關節畸形,或發生腎功能衰竭。此外,高脂血症、高血壓病、肥胖、糖尿病、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常會伴發高尿酸血症和痛風。
痛風發病“重男輕女”
從發病人群來看,痛風這一疾病更加青睐男性。痛風多發于30-60歲成年男性,這無疑和很多男性應酬多,而且習慣大吃大喝、暴飲暴食、體力活動較少的不良生活習慣有關。男女之比例約為20:1。腦力勞動者及經濟營養良好的階層發病較多。痛風家族發病率也較高。痛風的女性多發生在絕經期後,可能與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絕經後女性如果伴有肥胖、高血壓、飲酒等情況,往往痛風的發生率明顯升高,因此更要注意預防。
發作後應及時就診
痛風發作時疼痛劇烈,在12小時達到高峰,呈撕裂樣、刀割樣,難于忍受,受累關節紅腫灼熱、皮膚緊繃、觸痛明顯、功能受限。應盡快就醫用藥以迅速有效地緩解和消除急性發作症狀。急性期雖可用秋水仙堿、非甾體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等控制病情,止痛效果好,但不能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慢性期用别嘌呤醇、丙磺舒、立加利仙、小蘇打片等藥物治療,能抑制人體尿酸合成或促進尿酸排洩,從而降低血液中尿酸水平,但它的副作用大,大部分患者不能堅持治療。在患病期間要注意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可以同時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此外,多喝水可以促進尿酸的排洩。以往有痛風病史的患者,如果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不要突然停藥。但近期未服用上述藥物的患者,切忌自行加用降尿酸藥物,因為血尿酸濃度的波動有可能造成關節症狀加重、恢複時間延長。
中醫中藥治療痛風
利用中醫藥的優勢,針對其病機特點,在其急性發作期、慢性期加強中醫藥的治療,對預防痛風的複發、進展,具有及其重要意義。
中醫認為,患者先天濕熱體質,或後天飲食不節,加之現代生活導緻髒氣衰弱,濕濁停聚,複因飲酒、暴食、勞倦、情志等創傷等因素誘發,導緻濕熱痰瘀凝滞,絡脈不通,發為痛風。中醫對痛風治療,一般進行分期辨證論治,内外結合。急性關節炎期,辨證為濕熱瘀阻證,治當清熱利濕,化瘀通絡止痛,常用土茯苓、萆薢、薏苡仁、黃柏、蠶砂等,并配合金黃散外敷,可以明顯改善關節局部症狀,并具有排洩尿酸作用;間歇期和無症狀期,治當清利濕熱、洩濁化瘀,藥用蒼術、白術、土茯苓、黃芩、龍膽草、澤瀉、當歸、車前草、通草、仙靈脾、苦參、牛膝、丹參、蒲公英、六月雪等,可以改善濕熱體質,停藥後療效多穩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