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家長打了孩子一大耳光

家長打了孩子一大耳光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03 11:13:41

晴岸 | 作者

樸素的樹、青橙 | 編輯

刷到一個讓人窒息的短視頻。

由于上初中的兒子玩手機成績下降,從學校回到家後的爸爸,竟然脫掉了自己的上衣,還遞給兒子一根鞭子,讓他來打自己。

理由是:

你變得越來越壞是爸爸的責任!

沒教育好你,是我的錯,動手!

我來替你挨打!我來替你受這個罪!

一旁的孩子聽着這些,吓得不敢說話,一動不動。

爸爸就光着後背趴在那裡,還一個勁兒地施壓:

快點動手!

現在連我的話都不聽了是嗎?

反複逼着孩子動手。

家長打了孩子一大耳光(自扇耳光拿頭撞牆)1

有人評論說:子不教父之過,這個父親真是用心良苦,這樣的教育讓人心服口服。

然而,從心理學視角看,這樣的行為能和「教育」挂鈎,絕對是對「教育」一詞的侮辱。

這位父親極端自殘的方式,隻是為了激起孩子的内疚感和羞恥感,進而讓孩子不負重荷,隻得乖乖聽話。

很多網友留言:

我媽就是這樣的。從小到大我必須聽她的,有一次我堅決不肯照她說的做,她就發瘋一樣用頭撞玻璃,一邊撞一邊叫「我怎麼還不死!」最後玻璃碎了她一頭。這個場景從此成為我噩夢的引子。

一次我鼓足勇氣反抗我媽,跟她吵起來,然後鎖上門不再聽她罵街。等我再出門時,發現她不在了,地上全是帶血的衛生紙,當時16歲的我吓得腿都軟了,哭着跑出門找她,後來跪在她面前認錯。

很多年後我才知道那是她憤怒中磕破了手,然後把血抹在衛生紙上故意吓我的。但是很奏效,從那以後我被她拿捏得死死的,讓我朝西我不往東。

這些聽上去堪比恐怖片的「教育方式」,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并不在少數。

今天,壹心理就和你聊聊:令孩子不堪重負的「自殘式教育」。

家長打了孩子一大耳光(自扇耳光拿頭撞牆)2

對自己下狠手的父母,相當于給孩子投毒

綜藝《不要小看我》中,一個媽媽對待孩子的方式「火」了。

這位媽媽自述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要求女兒一定要把長長的課文一字不漏地背完。

但事與願違,無論她怎樣發脾氣,4歲的孩子就是背不下來。

耗到淩晨一點的時候,媽媽開始放大招:

孩子卡一下殼,媽媽就抽自己一耳光;

孩子一直卡殼,她就一直抽。

面對鏡頭,她笑着說:

然後我看到,我女兒的表情變得特别的驚恐。

這個媽媽覺得自己的方法奏效了,既沒有打孩子,孩子又被「鎮」住了,不禁有些得意。

家長打了孩子一大耳光(自扇耳光拿頭撞牆)3

殊不知,「直接打孩子」「打自己讓孩子害怕」,這兩者的本質都是暴力,隻是表現形式不同罷了。

「毆打自己、控制孩子」的形式,往往更隐蔽,給孩子的内心造成的沖突也更大。

因為它往往披着各種「對你好」的外衣:

我已經都這麼痛苦了,你還要跟我作對嗎?

你看,我甯可打自己都不舍得打你!

我甯願傷害自己都要對你好……

難以識别。

其實,凡有點育兒常識的父母都知道,「自殘」根本解決不了實質問題,因為即使孩子服從,那也是因為外驅的恐懼、壓力,而不是内心的意願、力量。

那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父母,選擇對自己下狠手呢?

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供參考。

a. 父母嚴重缺乏安全感

越缺乏安全感,就越需要掌控點什麼。

當父母通過「行之有效」的手段,牢牢地控制住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來,似乎就可以避免重溫曾經失控的焦慮了。

b. 把孩子投射為滿足「我」一切期待的神

最近,「未來少女」谷愛淩和她的媽媽,讓我們看到了無條件的愛。

相反,對于我們多數人,從小見到的都是「有條件的愛」的樣子——如果不能滿足父母的期待,就不配被愛。

就像2019年全國花滑成人組冠軍安香怡,和母親張女士。

家長打了孩子一大耳光(自扇耳光拿頭撞牆)4

張女士渴望當「女強人」,可進入外企後,現實卻以「螺絲釘」的角色來回應她。

為此她非常痛苦、挫敗。

有了女兒安香怡後,她就以「發瘋虎媽」的狀态逼女兒苦練花滑,「虎」到在冰場打罵年幼的女兒,以至于被其他家長舉報。

這類父母,自己還處于嬰兒期的全能自戀中,認定自己很完美,隻是由于種種外部原因未能超越所有人。

既然我不是一般人,那我生的孩子就一定不能是一般人。

所以,如果孩子在學業、工作、待人接物等等上不夠完,就會引起父母的自戀幻滅,打破了父母「我很完美」的自戀幻想。

這時父母就很抓狂暴躁,把怨恨全都傾瀉到孩子身上去,讓孩子承受父母自戀挫敗的暴怒。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這種暴怒是直接宣洩到孩子頭上,對孩子非打即罵,雖然也很糟糕。

但如此一來,孩子很清楚父母是「壞」的角色,内心可以比較坦然地恨父母,也不會有太多内疚。

家長打了孩子一大耳光(自扇耳光拿頭撞牆)5

最可怕的情形是,父母接受不了自己是「壞」的。

所以,幹脆狠狠地自我攻擊。

這樣,既宣洩了對孩子的恨意,成功吓住了孩子;

又沒有成為打孩子的壞父母,甚至從「加害者」搖身一變成了「受害者」,堪稱道德完人。

可事實上,這和給孩子投毒,别無兩樣。

他們不僅無法坦然地恨父母,還會攻擊自己,心疼給自己投毒的父母。

這會讓孩子在心理層面與父母的分離愈加艱難,也成為孩子未來人生的痛苦之源。

家長打了孩子一大耳光(自扇耳光拿頭撞牆)6

「都是因為你,你要為此負責」

所謂養育創傷,很少有一朝築成。

那麼,随着父母的「自殘」日積月累,有苦難言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模樣?

首先,就是自我懲罰。

試想,一個孩子天天看到:

因為我,媽媽狠命抽自己耳光;

因為我,爸爸替我挨鞭子……

這些侵入性場景,是不是太恐怖了?

慢慢的,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塞滿無法消化的異物。

他們不會覺得父母有錯,隻會認為自己攻擊了最愛的人,心中充滿負罪感和虧欠感。

成年後,也不敢過好日子,不敢輕松,更不敢享受。

家長打了孩子一大耳光(自扇耳光拿頭撞牆)7

因為一旦邁出這一步,潛意識中就有一個熟悉哀怨的聲音響起:

看,我這麼痛苦,都是因為你,你要為我負責。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習慣為他人的情緒負責,時常陷入「我必須完美/我必須解決問題」的巨大焦慮中。

然後,是容易走入危險關系。

我一個大學同學,畢業後「遇人不淑」。

男生追她時很熱烈,也很殷勤。

但随着交往加深,她漸漸發現對方的性格偏執,且有自虐傾向。

平時隻要有不順着他的情況,他就會一兩天不吃飯不喝水,甚至發燒嘔吐也不去醫院,必須我同學徹底地認錯道歉、痛哭流涕地求饒才行。

次數多了,同學受不了便提出分手,但此時對方的自殘行為也升級了——扇自己耳光,拿頭撞牆,割腕,往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沖等等……

家長打了孩子一大耳光(自扇耳光拿頭撞牆)8

很明顯,就是想吓住女方,從而不得不配合自己的意志。

事實證明,他得逞了。

更可悲的點在于,我這個同學從小就被父母如此對待,所以她對于這種情緒高度不穩定、危險人格的對象具有高耐受性,任對方剝削、打壓,還會覺得自己錯了,被PUA得團團轉。

家長打了孩子一大耳光(自扇耳光拿頭撞牆)9

愛,是一種稀有的能力

以上場景,我相信沒有任何父母願意看到。

這些動不動就扇自己耳光、捶自己頭的父母,難道他們真的不想愛自己的孩子嗎?

未必。

隻是,愛不光是一種意願,更是一種稀有的能力。

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過:

愛包含的不僅僅是感情,它也是一種行為方式。

如果你去問任何中毒的父母,他們愛不愛自己的孩子,他們中大多數人會斬釘截鐵地說‘愛’,然而可悲的是,他們的孩子卻多半會感受從未得到過父母的愛。

中毒父母所述的愛,很少轉換為哺育關愛的行為。

所以身為父母,要從孩子的感受出發,給到孩子所需要的愛。

不要再那麼「殘忍」了。

要知道,你之所以能用傷害自己的方式吓住孩子,無非是利用了孩子對你天然真摯、發自内心的愛。

家長打了孩子一大耳光(自扇耳光拿頭撞牆)10

如果你是孩子,在有「自殘式父母」的家庭環境中長大,你最重要的功課就是重新建立邊界感

父母自殘,核心就是讓你感到内疚、虧欠,繼而為他們負責。

所以你的邊界感往往是模糊的,總想為别人的情緒(通常是負面的)而做點什麼,讓他們開心、滿意起來。

如果現在有人對你表達失望,你要做的,不是努力讓他不失望,而是撥開心疼、内疚和恐懼,看到:

失望是他的感受,而你不必為他的感受負責。

如果你失望,那你就失望去好了。

這樣,你便擁有了清晰的界限。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有能和不能,有對也有錯。

我們需要接受那些我們做不到的、解決不了的、不完美的部分。

如此,你便走進了一片新的天地。

光透進來,那些傷痕終于被看見,被輕撫,被接納,也終于成為我們自身不再被排斥的一部分。

帶着傷,我們依舊光芒萬丈。

世界和我愛着你。

References:

蘇珊·福沃德《中毒的父母》

時尚先生《天才花滑少女和她的虎媽》

- The End -

作者簡介:晴岸,心理學碩士,年輕媽媽,大千世界中一個耐心的記錄者。知識星球/個人公衆号:晴岸的心理空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