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曉岚
圖/來源網絡,與文無關,侵删
-
有句話說得好:
“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他一定會教會你一些什麼。”
人生的緣分,或許早已命中注定。
愛人、親人、朋友,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更是一種天意。
世界上的人那麼多,為什麼留在我們身邊的隻有那幾個?
因為所有的相遇,其實都是恰逢其時。
不管是好的或是壞的,都是我們人生需要經曆的過程。
相遇是一種緣
人是随緣來到世上的。
從誕生起,誰是我們的父母,誰是我們的兄弟姐妹,這種親緣已經注定,無從選擇。
緣分就像一個圓圈,沒有起點,沒有終點,圓圈裡生活的,是我們。
家庭劇《喬家的兒女》中,講述的就是一家人共擔風雨的故事。
年輕的母親在生下第五個孩子後大出血去世,隻留下五個年紀尚小的孩子,和一個特别不顧家的父親。
幾個孩子無人可依,與生活苦苦周旋,就這樣你幫我、我幫你,互相拉扯着長大了。
能成為家人是需要緣分的,這樣的親情,不會随歲月變遷更改。
正如劇中台詞說的那樣:“能做兄弟姐妹,是幾世修來的緣分,一定要珍惜啊。”
家人,是陪你一同走過童年、少年、青年的人,也因為這份緣,彼此牽挂着走過後來的無數個春夏秋冬。
親情的純粹與真摯,是這世間少有的的緣。
作家張小娴說:
“緣起緣滅,緣濃緣淡,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我們能做到的,是在因緣際會的時候好好珍惜那短暫的時光。”
相遇是一種情
最好的愛情,也許就是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不早不晚,就那麼遇見了。
那一年的大相國寺,17歲的李清照偶遇了太學生趙明誠。
這相遇好似一道光,穿過層層迷霧,驚豔了流年;又如一粒石子,跌入平靜的湖面,蕩起了漣漪。
18歲那年,李清照嫁給了趙明誠。
一個是金石專家,一個是詩詞才女,門當戶對,一見鐘情,更是志趣相投,彼此有着說不完的話。
莎士比亞曾說:
“愛情不是花蔭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語,不是輕綿的眼淚,更不是死硬的強迫,愛情是建立在共同語言的基礎上的。”
幸福的愛情,大概就是在最初的新鮮與濃情淡去後,還能彼此靈魂契合,攜手同行。
佛說: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
紅塵中,總有人漂洋過海,隻為出現在你面前。
人與人能夠相遇相知,是一種情,更是一種愛。
相遇是一種幸
世界那麼大,遇到真正懂你的朋友是一種幸運。
友情,讓不是親人的人,勝似血親。
春秋時期,俞伯牙在漢陽江口撫琴,初遇樵夫鐘子期。
伯牙志在高山,琴音高昂,子期贊歎:“好啊,巍巍峨峨,大人心裡有高山。”
伯牙志在流水,氣勢驚變,子期贊道:“妙啊,浩浩蕩蕩,仿佛奔騰的江河。”
無論俞伯牙撥弦時心中所想為何物,鐘子期總能一語道出。
知音難遇,俞伯牙主動提出與鐘子期結為兄弟,相約次年中秋再到此地相會。
一個是晉國大夫,位高權重,一個是樵夫,行走林莽,雖然國别不同、地位懸殊,但卻心意相通,懂得彼此。
三毛說:
“朋友這種關系,最美在于錦上添花;最可貴在于雪中送炭。”
年輕時,朋友是知己,更是見證自己成長的夥伴;
年老時,朋友是貴人,更是相伴我們一生的親人。
生命百轉千回,世事萬般流轉。
人這一輩子,哪怕隻遇到一個真心對你好的朋友,也是一種幸運。
張愛玲說: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别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人活一世,真的不必太過強求。
倘若是你的,終究會屬于你;倘若不是你的,再努力也是枉然。
當我們懂得所有相遇都是恰逢其時,便能自然地擁抱生活,珍惜擁有的一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