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生窮極奢靡,死後葬入清東陵的莽莽榛榛。那些她生前最愛的寶貝,也被她打包一股腦塞進了自己的陵墓中。其中最富神秘色彩的,當屬下葬時她口中含着的那顆夜明珠。
▲老照片:慈禧梓宮(棺材)奉移。
▲孫殿英盜寶。
盜寶得手後,孫殿英是這樣描述這顆明珠的:
▲夜明珠。
她(慈禧)口裡含着一顆夜明珠,分開是兩塊,合攏就是一個圓球,分開透明無光,合攏時透出一道綠色寒光,夜間百步之内可照見頭發。聽說這寶貝可使屍體不化,難怪慈禧的棺材劈開後,老佛爺像睡覺一樣,隻是見了風、臉才發黑,衣服也有些上不得手了。
看完你是否甚為吃驚:這顆明珠能發出綠色寒光,且能保護屍體萬年不腐。故明珠被從慈禧口中強摳出後,原本栩栩如生的身子,突然垮塌下來。
▲老照片:中元節法會為慈禧焚燒法船。
那麼西奇妹要考考你們:世界上真有夜明珠嗎?它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慈禧要将它含在口中?
别着急,小妹先來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為什麼慈禧要将夜明珠含在口中?這是一種源自先秦時期的文化,叫“含殓”,所含之物叫“含口”。我們現在去博物館,常常能看到“玉蟬”,這樣的玉大多出土于墓主人口中。古人相信“蟬”有“轉世超生”的含義,故在口中含蟬,寄托了對新生的祈願。最著名的“含蟬者”當屬乾隆皇帝了,他含的是一枚潔白的“和田玉蟬”。或許他也祈盼重生,向天再借500年,繼續一統天下吧。
▲劇照:長眠于地宮中的慈禧被珠寶環繞。
當然,所含之物也與階級地位(經濟狀況)有關。民間大多含金、含銀、含銅,或用紅紙包一塊金角、銀角。當然含金屬的寓意就是“含口錢”,祈願來世也不缺錢花。再不濟,就在口中含一口飯,寓意來世不會挨餓。
而慈禧啊,就不一樣了。
▲劇照:慈禧口中的夜明珠被摳出。
她含的是一顆“夜明珠”。
除了對珠寶的喜愛之外,她相信夜明珠可以使自己的遺體萬年不腐,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它從哪裡來?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為這顆夜明珠來自于印度莫卧兒王朝。17世紀時,這個強大的印度王朝富得流油,在散落滿地的寶物中,就有這樣一顆泛着瑩瑩綠光的夜明珠。國王非常喜歡它,便以自己的名字“沙賈汗”為它命名。後來曆經時間的洪流,這顆明珠流落至阿富汗人手中。
▲老照片:尚奢華的的慈禧女士,滿身珠光寶氣。
再後來,我們的康熙、雍正 、乾隆大帝出場了,橫掃準噶爾叛亂。我們的鄰居阿富汗大叔一看,大驚。哇塞那祖孫仨可太厲害了,打不過打不過。隻好頻頻向清朝示好,這顆夜明珠就連同其他珠寶,一同被進貢給了乾隆大帝。可他們也太不了解我們乾小四了。小四的愛好是社稷、美人、老古董。這顆夜明珠在他眼裡隻是一顆破石頭,随手往庫房裡一丢,完事。
▲老照片:尚奢華的慈禧女士。
而慈禧啊,就不一樣了。
她喜歡穿戴的富麗堂皇。
▲劇照:慈禧口中的夜明珠被摳出。
最大最亮的珠寶,才能配上最閃的她。她在庫房裡發現了乾隆的夜明珠,極為寶貝,臨走也要含在口中帶走,因為她聽說口含夜明珠能使遺體不腐,扶我起來還能再戰500年。
夜明珠究竟是什麼?能保持屍體不腐?可事實上被盜墓時慈禧的屍體腐爛了嗎?
沒有。
是夜明珠的功勞嗎?
很遺憾,不是。
▲夜光石。
夜明珠其實是一種能在黑暗中自行發光的珠寶。它是大地内的一些發光物質,經過了幾千萬年,由火山岩漿以及地質運動帶入地表,聚集于礦石中。而古人覺得這些能夠發出美麗熒光的石頭非常神奇,打磨打磨,就成為了夜明珠。古人還給它們取了非常浪漫的名字,叫“随珠”、“懸珠”、“垂棘”、“明月珠”等。
通常情況下所說的夜明珠是指熒光石、夜光石。把熒光物質放到白色熒光燈下照一照,它就會發出美麗的熒光,這種發光性明顯的表現為晝弱夜強。
▲劇照:長眠于地宮中的慈禧被珠寶環繞。
那為何下葬二十多年,慈禧的屍體沒有腐爛,而剛取出夜明珠便發黑腐爛了?
這其實和夜明珠全然無關,實際上通過專家調查,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1.密封性好:
慈禧的棺木工藝當屬頂級,密封性非常好。打開後導緻空氣進入,迅速氧化腐爛。
▲老照片:尚奢華的慈禧女士。
2.做過防腐處理:
地宮内撒過大量石灰,而石灰具有幹燥以及防腐效果。
3.長期瘧疾:
慈禧重病時得了很嚴重的瘧疾,也就是我們說的腹瀉。反複的腹瀉緻使體内的腐敗物質幾近排洩完畢,相對不容易腐敗。
▲老照片:尚奢華的慈禧女士。
4.地下水脈:
據說慈禧的棺木底下有一股地下水脈,神奇的是水脈中竟含有大量的重金屬汞,汞可以有效抑制黴菌滋生。在棺木下有水脈,不知是偶然還是刻意為之?是否是一條水龍脈?這或許也隻有長眠于地宮中的慈禧才知道了。
------------------------------------------------------
對于慈禧的夜明珠,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給西奇妹,發表你的想法。
#本文由西奇博物館原創發布。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