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感恩教育給父母

感恩教育給父母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02 22:11:56

愛因斯坦有一段常被引用的話:“我每天會提醒自己一百次,我的内在和外在生活都是仰賴他人努力的結果。所有,我必須竭盡全力,希望能以同等的貢獻回報我從過去到現在自他人身上所獲得的一切。”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愛因斯坦的話實質上是想告訴我們兩件事:一是感恩,感恩他人成就了自己;二是懂得感恩之後,要用行動回報外界、回報他人。

感恩之後,就是回報

經常感恩,我們就會更加努力地去回報。而付出越多,我們自然也會收獲更多。這樣我們就參與進了一個良性循環。所以,說感恩之心能帶來更多的美好與富足,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對孩子的感恩教育

我們現在都很重視對孩子的感恩教育。我看到很多家長都做得很好。家長們孝敬老人,讓孩子跟自己分享食物,等等。我也在努力學習、總結、反省。

首先,我們可以讓孩子看清自己跟他人的依存關系,看清恩惠來源,看到他人的付出,學會尊重别人的勞動,這是産生感恩心的前提。

我們家小區比較清靜,白天在小區裡遇到最多的就是保潔阿姨和保安叔叔。記得從女兒能聽懂話時起,每次帶她在小區裡散步,遇到保潔阿姨,我就跟她說:“看,阿姨把這裡打掃得多幹淨啊!”這樣說了一段時間,後來就不常說了,因為時間久了,保潔阿姨都認識她了,碰見了,女兒有時能主動問好。這些阿姨也很自然地跟她說話。有時她要去什麼地方玩,不等人家問,就無比興奮地告訴保潔阿姨:“我要去公園了!”顯然把對方當成熟人來分享自己的快樂了。我想,能讓她看到人家工作的價值,尊重他們的勞動,把他們當成熟人和朋友,這就是好的開端。

女兒上幼兒園後,第一周還好,第二周開始有些不愛去。當她跟我抱怨時,我岔開話題,說:“你應該感謝老師啊,老師也想在家裡呆着,那多舒服啊,可是老師不能在家,得去幼兒園照顧小朋友們。”她停止了抱怨,想了想,問我:“老師家什麼樣的?”我說那你明天記得問問老師。然後我又教育她一通,老師多麼辛苦,要體諒老師,多配合協助老師,别的小朋友哭了,要幫助老師去安慰他們,等等。我想,把她的思路這樣轉移了,能幫助她堅強起來,少一些自憐和抱怨。

感恩教育給父母(感恩教育一定要下跪)1

我們還可以通過比較讓孩子看到自己是怎樣的優越

有幾天我女兒抱怨幼兒園的飯菜沒有家裡的好吃。我翻報紙剛好看到一篇扶貧助學活動的報道,其中一個孩子高考考了600分,家裡非常貧寒,為了給媽媽省下錢治病,他常常幾頓飯都不吃,他從沒買過新衣服……我給女兒念了,不知她聽懂多少,反正表情凝重,想必是被震撼得夠嗆,正在嚴重共情。我想等她大了,一定帶她去參加這類活動。我還給她講過我自己小時候的生活狀況,她都非常愛聽。她邊聽邊給加料:“媽媽小時候的滑梯都是黑色的!”——黑色是她認為最糟糕的顔色。

當然這樣的教育也不要太過,因為孩子現在的優越本來是好事,不是他們的錯。關鍵是要讓孩子看到還有不一樣的生活狀況,要知道自己的優越,要學會知足。

其實,與其總是在嘴上唠叨這些,說你如何優越,好像要孩子對此産生負罪感一樣,那還不如索性不給孩子提供太優越的條件。

說教必須有,但更好的辦法是:省下一些說教,同時降低一些物質标準。

當了媽媽以後,我才開始理解其他家長對孩子的寵愛勁頭。看着孩子可愛的小臉,我們真是願意把一切都買來給他,隻為了讓他能高興。所以說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的欲望不好控制,而是家長滿足孩子的欲望不好控制。

我不知道有沒有專家研究過:是否孩子物質越是匮乏,他就越懂得知足與感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所有欲望都得到滿足的孩子,他的快樂其實是更少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小孩都在超市門口坐那種投币的搖擺車。我的女兒兩歲時很愛坐,我規定最多隻能坐兩次。她對這個規定很滿意,跟姥姥還是宋姨出去時,也從不多坐。我看到有些孩子是想坐幾個就坐幾個,家長絲毫不加限制,我聽說過有個5歲的孩子最多一連坐18個!

這個小事讓我發現:其實小孩是喜歡合理的限制和規定的。這些限制和規定會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權利範圍,知道自己是在一個被大人所掌控的框框裡,知道界限在哪,由此他會更有安全感。而 一切要求都被滿足的孩子,就會有一種迷失感,他可能慢慢地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了。他失去了為了得到什麼東西而等待、而努力的樂趣。同時,他也真的會對得到的東西更不珍惜了。

感恩教育給父母(感恩教育一定要下跪)2

當然,物質上該滿足的還是要滿足,關鍵是要适當地設定限制,讓孩子體會到期待、盼望的感覺,讓孩子充分領會事物的價值,幫孩子學會自律、知足,學會珍惜,進而生出感恩之心。

在學習方面,随着孩子長大,家長可以逐漸引導孩子多了解各個學科的發展史。我曾經翻看過一本書《多重宇宙——一個世界太少了?》,由兩位德國人合著。書寫得很生動,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曆史上科學家們為了科學研究曾是怎樣的努力,付出了怎樣的代價。過去還看過一本由一位80後才子曹天元寫的《量子物理史話——上帝擲骰子嗎》,也寫得同樣生動有趣。這樣的書,對理科感興趣的高中生大概就能看了。

家長引導孩子了解這方面的東西有什麼益處呢?學科發展史可以讓孩子們看到各門學科發展到今天是多麼的不易,看到自己所學的都是前人智慧的結晶,那麼孩子就會更加珍視每天所學的知識。心裡存有感激,學習起來态度一定不同。有了這樣的視野,那麼在感激和敬重之後,他自然會想到要去繼承,并且要努力去探索,自己将來也搞出點名堂來。

教育感恩,還要讓孩子多動手去做事情。

可以在家裡做家務,可以跟保潔阿姨打掃小區,可以找機會參與各行各業的勞動。覺得英語課本學得差不多了嗎?給孩子一些素材或是一個主題,讓他自己編寫一個單元的教材……

教育感恩,還要讓孩子學會凡事都看到積極的好的一面,學會發現事物的獨特價值,讓孩子習慣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尋找值得感謝的地方,鍛煉從錯誤、失敗和逆境中去學習、去成長的能力。

堵車時,感謝有這個空閑時間可以放松一下、想想事情;班裡有淘氣的同學,感謝他們的存在,鍛煉了自己控制注意力排除幹擾的能力;别人把髒活、重活都留給了自己,感謝他們的信任,給了自己額外的鍛煉機會;感謝每一次錯誤和失敗;有病了吃藥打針很痛苦,感謝醫學吧,西藥是西醫科學的成果,中藥是祖國醫學的智慧加上萬物的精華……

最後想說,在教育感恩方面,生活中細微的習慣、禮節、儀式也是很重要的。

很多比較西化的家長認為,孩子是可以“沒大沒小”的,我們跟孩子要平等,不必太強調長幼尊卑。我想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家長有正确的想法,然後根據具體情況去把握這個尺度。

比如,我的女兒曾經很喜歡在家裡玩幼兒園上課的遊戲,她當老師,我們是學生,這時她對長輩都可以直呼其名。但是平時不可以。平時早起要問早晨好,睡前要道晚安,“晨則省,昏則定”。在外遇到熟人都要打招呼,但有時,有陌生的路人用莫名其妙的話去逗她,她不喜歡就不予理睬,我也不強迫她答話。這看似不禮貌,但我覺得在她的角度來看,她的反應是很正常的,甚至說明她有分辨能力,所以沒什麼需要改正的。

我也曾是想法很西化的人,但是有了孩子之後,我發現傳統的一些教育方式也很有道理。記得我小時候,家裡來客人時,小孩是不能一同上桌吃飯的。這在現在的孩子看來一定是太過分了。大一些時,可以上桌了,先吃完,必須說“我先吃完了,請慢用,請多吃點。”然後才可以離開。現在想,在孩子還不能完全理解這些禮節的真正含義時,要求孩子先做到這些,養成這樣的習慣,是很有必要的。

跟孩子平等,這同有長幼尊卑的概念并不矛盾。平等指的是人格上的平等,而不是完全平起平坐。正如有位外國教育專家所說,孩子需要的是父母,而不是更多的一個玩伴。孩子需要父母位于他之上,處于主導地位。而做父母的重要責任之一,就是把孩子擺在恰當的位置上。如果我們已經把孩子放在了皇帝的位置上,還怎麼能指望他去感恩?

感恩教育給父母(感恩教育一定要下跪)3

父母養育孩子本是盡自己的本分,并不是為了日後的感恩。隻要父母是無條件地愛孩子,并且不是溺愛,那麼孩子自然是會愛父母、感激父母的。我們教育孩子要有感恩的心态,并不是為了自己的受益,而是為了孩子有個健康的心态。

感恩也并不隻是對父母的感恩,我們要培養的是前面說過的一種對事物的泛泛的感恩心态。在這個培養的過程中,禮節、儀式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古人拜祭祖先、拜祭天地、拜佛、拜聖賢都是很有意義的。我們拜的是什麼?在我看來,是表達對宇宙萬物、對佛與菩薩、對祖先、對聖賢的敬意和謝意。

在很多宗教及文化裡,都有飯前祈禱感恩的儀式。現在看,這樣的做法也是很有道理的。這樣的儀式不僅可以培養我們的感恩之心,同時也可以讓我們更健康——我相信受到祈禱和感謝的食物吃下去對身體更有益處!

感恩之心是強求不來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對平時小的禮節的要求,讓孩子習慣于敬重長輩的做法。有了基本的恭敬和尊重,才有可能生出感恩之心。

據此,我想我們家長是否可以在自己的家庭裡創造一些大家能接受的、可行的儀式,以便有更多機會去把我們的感恩心情表達出來。我們可以在飯前、在周末、在節假日,以自己獨有的形式去表達感激、增強家庭凝聚力。

比如我曾告訴女兒在吃飯時,對自己要吃的東西說我愛你、謝謝你。她真的很高興地去說了。她會對自己愛吃的東西說:“小米粒,我好愛你啊!謝謝你!小黃瓜,你好可愛啊,謝謝你!”她平時就很喜歡小的東西,也常對各種小東西說話,所以這在她看來是很自然的做法,一點都不别扭。

古話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就是這個意思,知道了這些食物的來之不易,也就會更加感激那些為此付出勞動的人。

心存感激之情,你心中的世界,将是無比美好的。

感恩教育給父母(感恩教育一定要下跪)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