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代不同:皴裂:皮膚裂開。皲裂:皮膚開裂。
2、出處不同:
(1)皴裂:唐代 · 李延壽《南史 · 梁紀中 · 武帝下》:“執筆觸寒,手為皴裂。”白話譯文:在寒冷的天氣裡握着筆,手都被凍得皮膚開裂了。
(2)皲裂:清朝 · 張廷玉《明史 · 劉崧傳》:“家貧力學,寒無罏火,手皲裂。”白話譯文:家裡貧困,所以努力學習,天寒地凍沒有爐火取暖,手都被凍裂了。
3、側重點不同:
(1)皴裂:皴裂多見于農村用冷水洗衣冼菜的婦女之手和涕淚常流的小孩的面部皮膚。
(2)皲裂:皲裂為純梓的寒冷幹燥氣候所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