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闆怎麼打啊?“打竹闆,響連天,我們來到了渤海灣渤海灣,風光美,到處青山和綠水青山綠水緊相連,有一顆珍珠落玉盤這顆珍珠,人人看了都說好,她就是我們美麗的城市秦皇島……”,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竹闆怎麼打啊?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打竹闆,響連天,我們來到了渤海灣。渤海灣,風光美,到處青山和綠水。青山綠水緊相連,有一顆珍珠落玉盤。這顆珍珠,人人看了都說好,她就是我們美麗的城市秦皇島……”
我市原創快闆作品《暢遊秦皇島》,在不久前舉辦的“2018京津冀快闆邀請賽”中榮獲三等獎,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衆多快闆高手中代表我市脫穎而出的這位獲獎者,當時剛滿11歲。
他叫賈亦真。
記者張玫
瓜子兒臉,瘦高挑,兩隻眼睛忽閃着那麼一股子機靈勁兒,别看賈亦真今年才12歲,那也是各種演出場子裡有名有号的小角兒。左手節子闆兒五塊,右手大闆兒有一雙,隻要他這兒動靜一響,全場觀衆的目光就算被套住了。
您想教我學,我自己學會了
說起賈亦真這打快闆的本事,不得不提到他的父親——賈後行。
賈後行,師從我國相聲名家魏文亮、曲藝理論名家高玉琮。25歲那年,秉着對曲藝的一腔熱愛,賈後行報名參加了快闆大師張志寬、李少傑在天津開辦的快闆培訓班。“那是1999年,一個班裡就13個人,為期一個月,我是辭了職去學的。”回想起當年,賈後行說,雖然隻有短短一個月,段子也隻學了《武松打虎》《三打白骨精》,還談不上“精”,充其量隻能算“會”,可是兩位老師教授的技法和理論,在他的心裡紮下了根。舞台演出加上自己的辛苦練習,他的快闆藝術漸漸發芽、開花,賈後行這個名字也在小島曲藝界慢慢傳播開來。
2007年年底,賈亦真出生了。
按照常理,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即便沒有刻意學習,每天的耳濡目染也會讓賈亦真對快闆産生興趣。“為了教他,可費了勁了!”賈後行用手指着兒子賈亦真說,開展快闆教學,一來是為了普及快闆藝術,二來是希望有了同伴,可以促進賈亦真學習。可是賈後行千算萬算卻怎麼也沒算到,賈亦真對快闆根本不理不睬。“你說東他往西,你讓他幹什麼他偏不幹什麼。”賈後行說,最嚴重的時候,氣得他把快闆都摔了,可賈亦真依舊不冷不熱。
看到孩子沒有學習快闆的興趣,賈後行便把精力放在别的學生身上,可沒曾想,就在賈亦真5歲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拿起快闆打了起來,不僅節奏準确,左右手配合得還非常地道。“什麼時候學的,沒人知道。上手就能打,還有模有樣的。”這一下,賈後行心裡可樂開了花。
當年您教我,如今我教您
打快闆是個力氣活兒,更是個腦力活兒。它要求表演者腦子想、嘴裡說、手上打,同時還要配合語氣、表情、身段動作。從第一次打闆兒到現在,不知不覺已經7年了。7年裡,賈亦真學會了《繞口令》《哪吒鬧海》《武松打虎》等大段子。2017年暑假,當時的賈亦真隻有10歲。這個年紀的孩子或在小區裡踢球,或是奔波在各種興趣班,而賈亦真卻被父親送到了天津竹韻齋進行封閉訓練。
“大海邊,鳥語花香景色美,從這花叢裡鑽出了一個小頑童。嘿!這個小孩兒,圓圓的臉蛋兒如滿月,鼻如懸膽嘴唇紅……”2月23日,在市品笑軒己亥年開箱演出中,賈亦真擔任開場快闆表演,一段《哪吒鬧海》被他演繹得伶俐生動。他一會兒是頑皮嬉戲的哪吒,一會兒又成了龍宮獻藝的海螺女;一會兒是捋着胡子大笑的海龍王,一會兒又成了抻着脖子勸話的龜丞相。隻見他手裡竹闆翻飛,節奏随着故事發展時快時慢,聲音也時弱時強,弱時猶絲,不絕如縷;強時似馬,戛玉锵金。台上的賈亦真一人分飾多角,台下的觀衆聽得出神,連叫好都忘了。隻在唱罷收闆的那一響後,觀衆方才如夢初醒,掌聲叫好聲一湧而上。
對于如今的賈亦真,賈後行坦言“自己已經不是個兒了”。通過多次專業培訓和業界行家的指點,賈亦真就像插了翅膀,技術上突飛猛進。“現在換成他教我啦!”賈後行笑着,一臉驕傲地說。
原來您開場,現在我開場
“秦皇島,我特别熟,我是這兒的活地圖。想上哪,您跟我談,我給您當個導遊員。”從7歲登台到現在,賈亦真大大小小的獎不知道獲了多少。去年,原創快闆書《暢遊秦皇島》在“2018京津冀快闆邀請賽”中榮獲三等獎。從北戴河到山海關,從鴿子窩到懸陽洞,“導遊員小賈”打着他的竹闆,站在北京的舞台上,把家鄉秦皇島仔仔細細地介紹了個遍。
中國曲協副秘書長、評委常祥霖在比賽現場看到《暢遊秦皇島》之後說:“這個節目非常好,曲藝工作者應該多創作這樣的節目讓孩子來演,要灌輸給孩子愛家鄉的思想,隻有愛家鄉才能愛國家。”
品笑軒相聲社是我市唯一一個相聲茶園,也是賈後行和賈亦真每周六“戰鬥”的地方。品笑軒班主吳迪說,賈後行、賈亦真在這裡一般會擔任開場快闆,因為開場這十幾分鐘非常重要,觀衆能不能在這段時間安靜下來,台上的節目是否吸引人,這些都關系着整場演出的成功與否。“說白了吧,第一個節目是否出彩,影響着觀衆觀看整台演出的心情。”吳迪說,原來開場賈後行表演居多,但現如今的開場闆基本上都是賈亦真擔任。
“賈亦真的表演,觀衆非常認可。”吳迪說,《暢遊秦皇島》這個段子在品笑軒演過很多次,每次都能引發觀衆深刻的共鳴。“觀衆大多是咱秦皇島本地的,快闆内容更是咱們家裡人耳熟能詳的地方,大家聽着親切、自豪。”作為我市唯一相聲平台創辦者,吳迪說,他非常敬佩這對父子,“因為他們是發自内心地要把傳統藝術傳承下去。”
你是我的驕傲,我是您的延續
當年那個牽着不走打着倒退、拒不學快闆的孩子,現而今成了園子裡的小角兒。每到演出,觀衆鼓掌、叫好、送花籃,賈亦真享受着舞台,卻又不敢有絲毫怠慢。除了每周六晚上品笑軒演出,每周日下午島上書店演出,賈亦真一直保持着每天最少半小時的練習時間,每到寒暑假還要繼續去天津培訓。去年,他又開始跟随市詩詞學會副會長王紅利老師學習詩詞古文。
“不管是相聲、快闆,還是大鼓、評書,都是中國傳統文化這棵大樹上的枝幹。”賈後行說,想要枝幹長得壯、伸得遠,就必須汲取主幹的營養,而主幹的營養便是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我們說的大多是傳統段子,那麼對傳統文化曆史了解得越多,演繹作品的時候就越自如。如果不了解,那就純粹的背詞兒了。”
整個采訪中,賈亦真始終坐在一旁,認真聽父親跟記者聊天。采訪最後記者問他:“賈亦真,練快闆辛苦嗎?”他說:“辛苦。但是我必須學好,我得繼承我爸啊。”聽他說完這句話,賈後行欣慰地笑了。記者問他有沒有什麼夢想,他說:“我現在隻想把闆兒打好,理想嘛……”賈亦真眨了兩下眼睛說:“我想去世界各地打快闆,讓他們都聽聽!”
編輯:李志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