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發電的衣服,你想穿嗎?
話說,無論是智能夾克
還是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等等
這些智能可穿戴設備
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
早已經屢見不鮮了
。。。
但是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可穿戴智能設備都面臨着續航的問題,這些産品雖然貼近我們的身體,但是依然需要靠電池來驅動…
換句話說,你要随時記得給它們充電,不然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給你好看!
科學家們也一直在思考用人體來給可穿戴設備供電的方法,比如之前我們就介紹過用體溫發電的手表。
它采用了NASA應用在空間站上的黑科技——溫差發電,即兩種不同電導體或半導體的溫差引起兩種物質間的電壓差的熱電現象。
此原理基于1821年發現的賽貝克效應(Seebeck effect),能成功地将熱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目前這項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軍事、航海、空間探索等多個領域。
依靠人體産生的熱量即可發電,而當你運動時,發電效果更會猛增,運動量越大,皮膚就會越熱,皮膚越熱,手表就能獲得更多電量~
所以戴上它,無形之中就會鼓勵你多多運動,哪怕是啪啪啪呢!~
其實,除了體溫發電之外,還有多種腦洞發電方式讓人眼前一亮~
比如,最近加利福尼亞大學一個團隊就研發設計了一款能發電的衣服…
這件衣服上印有很多微小薄膜的電器元件,如摩擦納米發電機、生物燃料電池,還有超級電容器等等。
而其發電的方式也很特别~有兩種,一種是“摩擦”,一種是“汗液”。
其中,在衣服手臂内側和腰部分的微米級厚度的正負電極薄膜材料,就是摩擦發電的關鍵。
當你在走路或跑步時,手臂擺動就會使這兩部分材料相互間摩擦,兩個摩擦電極性不同的摩擦材料薄層之間會發生電荷轉移,使得二者之間形成一個電勢差,而這些電力電壓就會被存進電容器中。
與此同時,當你運動過後産生的汗液被生物燃料電池接觸後,内含的酶會觸發汗液中存在的乳酸和氧分子之間的電子交換,産生連續的低壓電流,也被存儲進電容器中。
如此一來,當連接智能手表等低耗電設備時,就能為其供電,相當于小型的充電寶…
看到這很多朋友應該也看明白了,其實這件衣服不是關鍵!而是這些印刷在衣服上的微小薄膜電器元件。
據開發團隊稱,這些電子元件都非常輕薄,還非常結實柔軟。
且具備防水的特性,甚至直接扔進洗衣機裡清洗都沒有問題。
所以該研發團隊表示,它們可以印刷在不同的織物上面…比如研發運動套裝,穿着運動打球就能發電。
當然,現在談量産還有點不現實…畢竟這些元件和儲電系統的優化還需要多多改良,而這也是現在很多科學家努力的方向。
不得不說,如果真的按照這樣的思路設計下去,或許我們真的能夠進入一個智能設備永不斷電的時代也說不定呢…
每天都要給各種智能設備充電的日子,真的夠了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