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他就是你心中那個能幹的暖男
文化基因解碼是眼下浙江文旅融合發展頭号工程,需要全方位挖掘曆史,落地項目,引領轉化。2021年,古古閣将在這方面加大推薦力度,給大家推送更多精彩故事,助力紹興文旅發展、鄉村振興。本期解碼蘭亭文旅度假區的舜王廟——
解碼紹興,古風大會群網友拍攝《大舜》微劇,推薦王壇舜王廟
1
舜王廟地處稽山腹地,俯瞰小舜江,坐擁青山萬疊,氤氲千年
江上年年春草,津頭日日行人。
借問山陰遠近,猶聞薄暮鐘聲。
唐代詩人皇甫冉這首《小江懷靈一上人》,寫的就是王壇的小舜江之景。小舜江是虞紹平原數百萬人的飲用水源,清澈潔淨。這裡青山萬疊,碧江如龍,空氣新鮮,是真正的養生福地。舜王廟,就在這片雲水間,飛檐挑角,氤氲千年。
王壇鎮,地處紹興城東南,與上虞、嵊州接壤。舜王廟座落于該鎮雙江溪村舜王山之巅,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記載,1500多年前的南朝梁時,此地已有舜王廟,且頗具規模,足見此廟之古。
今舜王廟,為清代鹹豐年間(1851-1861),王壇孫岙村監生孫顯廷重建,後有修繕。廟堂建築坐北朝南,由山門、戲台、東西看樓、大殿及配殿、外廂房等組成。
舜是遠古時代部落聯盟領袖,也是中華道德始祖,舜王廟即為紹興人們紀念這位始祖而建。
舜王廟建築構件精美,殿宇宏偉,結構獨異,曆來受到國内外建築學家和藝術家的珍視。其雕刻精湛聞名于世,石雕、磚雕、木雕被譽為“三絕”。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圓雕、貼花等,一磚一瓦一木,千姿百态,内容多為當地風土人情、民間習俗,寓意深刻。舜王廟有前殿、後殿各三間,規模宏敞,氣勢巍峨,内有虞舜像。
舜王廟還有“三奇”:一是奇地,廟中有一塊5平方米的泥地,不管是鋪石闆,還是澆水泥,都會被拱開;二是奇樹,一棵巨大的香樟樹,枯死三年後,居然再爆新芽而重生;三是奇魚,據說,過去,每到舜王生日,小舜江裡的浮魚,會頭朝大廟,像在朝拜。
小舜江水從廟門前緩緩流過,過去交通不發達的時代,這是一條王壇山民與外界相通的重要通道。因為地處要津,舜王廟會非常熱鬧,一直延續至今。每年農曆九月二十七日左右,這裡都會舉辦廟會,如今擴大為虞舜文化節,成為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經濟活動兼具的大型活動。
廟會期間,第一項活動是祭祀虞舜。在舜王神像前,置豬、羊、雞、鵝、魚等福禮,參祭者宣讀祭文,齊行叩拜之禮,祈求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之後,還有舜王巡遊、歌舞表演等衆多活動。廟會十分熱鬧,七裡八鄉之人都會趕來,進香,求簽,看戲,買土特産,隆重而簡樸,古風存焉。
範仲淹曾寫過一首《谒堯王廟》,用來形容這場面,很貼切:
千古如天日,巍巍與善功。
禹終平洚水,舜亦緻薰風。
江海生靈外,乾坤揖讓中。
鄉人不知此,箫鼓謝年豐。
2
浙東一帶,舜帝傳說之遺存最為完整,王壇舜王廟即其一,這也是舜帝出生此地的佐證
舜,也尊稱大舜、虞舜,是父系氏族部落聯盟首領,其出生于何處,三地争搶:山西、山東、浙江。有不少專家覺得,最為可靠之地是浙江上虞和餘姚一帶,包括王壇範圍。
先秦典籍《孟子》《竹書紀年》最早涉及舜帝出生地。《孟子》說舜帝出生于諸馮,東夷之人。《竹書紀年》記載,舜帝之母叫握登,見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
古時男子有姓有氏,舜姓姚氏虞,餘姚、上虞由是而得名。曆史學家史樹青先生認為,河姆渡遺址即為古代所傳之姚墟。河姆渡文化距今約五六千年,舜距今約四五千年,在時間上銜接緊密,史家論斷在時間上站得住腳。而在空間上,專家考證,浙東剛好是東夷之地,靠海,諸馮就是今天餘姚蘭江街道的馮村一帶,與古籍所載相符。
大舜與娥皇、女英
王壇丹家村兩位老人,欣然參加我們的古風活動,他倆古銅色的皮膚像極了上古遺民,贊!
另外,從與紀念舜帝有聯系的山川地名來看,山西、山東等處關于虞、姚、妫、諸馮、曆山、雷澤、河濱等地名也較多,但一般比較分散,不成系統。而獨有浙江上虞、餘姚一帶,遺存最多最集中,系統最完整。舜江、舜井、曆山、百官、虹漾、東山指石、象田……史書上出現的,這裡應有盡有。尤為特别的,大舜生母叫握登,後母為仇氏,上虞就有紀念她倆的仇亭和握登山,這為别處所無。
我們知道,文化遺存最為完整系統的,才最有可能是祖地。如越瓷窯址,浙江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大抵不成系統,隻是其中一分支;而隻有紹興及周邊,從古及今,窯址有完善的發展脈絡,所以才是越瓷發祥地。這就像我們現在的工廠,總部産業鍊是最完善的,隻有産能跟不上時,才會尋求向外突破,建立新的加工廠。
所以,從這點來判斷,舜出生于上虞、餘姚一帶的可能性最大。王壇,在地理上,與上虞是一個整體,這個地方出現舜王廟,也是舜帝出生于這片土地的遺存證明,順理成章。
司馬遷《史記》中講舜帝是冀州人,即今天山西運城一帶,古稱蒲阪,也沒錯,因為他講的是舜帝建都之地,是他第二故鄉。其他地方舜帝傳說遺存,也是同理。
所以,堯禅舜時,堯王之子丹朱,與舜帝争位,舜帝跑到浙東來躲避,其實就是回老家了。
今天,王壇鎮,有三個村,分别叫王壇村、青壇村、坎上村。這三處村落,很有來曆,它們構成了一套完整體系,即上古時期虞舜的大祭之禮。傳說記載,這麼解釋:王壇即黃壇,虞舜巡狩會稽山時,在王壇村築壇祭天,插黃旗,着黃服;在青壇祭地,插青旗,着青服;而祭月呢,虞舜則設在坎上。
這三個村莊的來曆,也是舜帝與此地關聯不同尋常的證據。蘭亭文旅度假區内,文化深藏,很多地方并不顯眼,細究起來,真是令人驚歎。
3
舜帝很溫暖,有人情味,上古神話裡,這些内容也許最接近曆史真相
中國上古神話編得比較任性,不成系統,很多地方讓人難以理解。
這些上古神話中的人物,關于堯與舜的傳說,最有人情味。
舜帝生于姚墟,故以出生地姚為姓氏,字重華。姚重華,這個名字就很像我們現在的名字,不玄,像鄰家大哥的名字。
據傳說記載,舜帝長得不帥,身材矮壯,皮膚黝黑,頭大而圓,龍顔大口。有點吓人的是,兩眼還是雙瞳仁,故名重華。舜不受家人待見,可能跟他長得醜有關系。
舜帝家境貧寒,但他很能幹,耕田、打漁、制陶,樣樣能幹,精益求精。舜很熱心,常給人以溫暖,甯願自己吃苦,也不讓别人吃虧。鄰家需要幫助,他會放下自己的活,先幫助鄰家。
舜是中華第一大孝子。
舜帝的父親有眼而分不清善惡,得名瞽叟。這個名字,當然不一定講舜帝父親是個不見光明的瞎子,也許是後人為表達厭惡之意而為其取名。恰如“蚩尤”之名,是“愚蠢而錯誤”之意,這明顯是黃帝取勝之後,對這個南蠻首領的侮辱之辭。
出生不久,母親就去世了。瞽叟娶繼室,叫仇氏,生下弟弟象。象從小被嬌寵,傲慢無禮,但父母很偏袒他。繼母彪悍刁蠻,她的兒子象教養也不好,父親瞽叟也很頑劣。三人經常欺負舜帝,對他很苛刻,稍有小錯,就要重罰,這個家雖然充滿暴力,但舜帝依然熱愛。
舜帝一天到晚從事繁重的勞動,後母每天隻給他吃兩頓飯,中飯不給他吃。鄰居看不過去,幫舜帝說話,認為其後母太過分。舜帝說:農家以節儉為本,一日兩餐足矣。
舜帝很有仁慈之心,牛耕地很辛苦,都不忍心抽打它們。他抽鞭子時,不打牛,打在布袋上。黑牛聽到鞭子的聲音,以為在打白牛,努力拉犁;白牛以為在打黑牛,也努力拉犁。
舜帝每聽到一句善言,看到一樁善事,都學習推行。二十歲時,舜帝之孝已聞名鄉裡。他的德行感動了蒼天萬物,看他幹活累,大象來幫他拉犁耕地,鳥兒來幫他捉蟲除草。
堯是一個聖君,當政期間,為了征求大家意見,特意設立謗木,相當于我們現在巡查組的公開意見箱,平民可以自由方便地發表意見。三十歲時,堯帝想找一位繼承人,召集部落聯盟酋長會議,大家推薦舜帝,認為舜帝孝悌可用。
堯帝于是要考察舜帝,把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他,内部考察。還替舜帝築了糧倉,分給他很多牛羊,送他一把琴。并且派九個兒子與舜共事,從外部考察。
舜領着兩個妻子回到家,後母和弟弟見了,非常妒忌。象看到兩個漂亮的嫂嫂,想占為己有,于是開始謀殺哥哥。他與父母商量說,大家對舜帝不好,以後舜帝肯定要報複,不如先下手為強,現在把他殺了,娥皇、女英歸自己,牛羊、糧食給父母。
繼母借口糧倉漏雨,要舜帝上去修理一下。舜帝上了糧倉頂,繼母、瞽叟和弟弟象悄悄抽了梯子,在下面點燃柴火,想燒死舜帝。舜帝卻一手持一個鬥笠,當作翅膀,從屋頂上安全跳了下來。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繼母對舜帝說,挑水路太遠,不方便,要他在家旁邊挖口井。等到井已挖深,象與父母一起,飛快填土,把舜帝活埋了。
三人自以為得計,暗自高興。回到家,象歡快鼓琴,以示慶祝。誰知,舜帝不一會大踏步走了回來。三人大驚失色。原來,舜帝挖井時,偷偷地在井壁上挖了一條通道,得以逃生。
舜真是有大智,父母和象想殺他,總不能得逞;他們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助時,舜就出現在他們面前。三人接連設計謀殺,都沒有成功後,他們有沒有使用更多手段,不得而知。但舜一如既往,勤奮孝道。
寫到這裡,我想笑,覺得後人編故事,很離譜。舜帝都成為家裡财神和網紅了,而且品德那麼好,父母還要殺他,這很沒道理。
不管這些了,我們繼續贊美舜帝。因他的影響,堯兩個女兒在夫家謹守婦道,不以貴驕人;九個兒子也都從舜處學到了許多有益品行。
舜就是有這個感召力,凡是他住過的地方,很多人相随聚居,彼此謙恭禮讓,互幫互助,往往一年成村,兩年成邑,三年成都。
堯經過長時間考察,讓位于舜。舜成為聯盟首領後,孝順父母,依如往昔。他也賜封弟弟很多土地,但知道他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就不斷改變他的職位,把他在封地上調來調去,讓他一直奔忙于路途,沒有時間靜下來做壞事。
舜帝注重教化,強調以德服人,成為中華文化由野蠻走向文明的重要推手。司馬遷說: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孝行被曆代傳頌,他的故事“孝感天地”成為後世《二十四孝》之首,舜帝也因此被尊為中華道德始祖。
劇組在王壇丹家取景
去丹家,可以去安基灣農莊吃飯,那兒有土雞蛋買。莊主董小龍電話13575507568。
書法:周關洪 文化扇提供商:紹興越藝坊扇業
4
舜帝治理天下有一套,他與堯王在位的日子,被尊為“堯天舜日”
大舜發揚堯的光榮傳統,不負衆望,親賢人,遠小人,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這就是史上著稱的“堯天舜日”。
當時,天下有十六個賢人“八元”“八恺”, 堯帝未能啟用,舜處理政事時,他們都得到了重用,分管土地和教化,使天下母慈子孝,秩序井然。
天下還有不才子混沌、窮奇、梼杌、饕餮,謂之“四兇”,勢力強大,做惡多端,堯帝未能處罰,舜帝不畏強權,将他們一一流放。
堯帝去世後,舜在政治上大興改革,改變堯時聯盟治理成員職責不清的現狀,一一明确職責。如,命禹擔任司空,治理水土;命棄擔任後稷,掌管農業;命契擔任司徒,推行教化;命臯陶擔任士,執掌刑法;命垂擔任共工,掌管百工……如此,官員們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按時考核,積極性大增,政績卓然,天下大治。
舜帝61歲繼位,在位39年,100歲時,在南巡途中去世,崩于蒼梧之野,葬于九嶷山。因兒子商均不肖,将天下禅讓給大禹。
堯舜是儒家推崇的古昔聖王,特别是舜,對于儒家,意義更為特别。因儒家重視孝道,舜以孝著稱,故其人格形象就成為了儒家倫理典範,孔孟極為推崇,倡導人們向他看齊。
當然,也許事實上,堯天舜日,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美好,禅讓也許并不是發自内心,而是不得不讓,也許同樣充滿着争鬥與殺伐。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對上古的想象,堯舜的正能量,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在我們内心深處,成為最深刻、最有向心力的象征符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