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肉鮮美又營養,是優質蛋白的良好來源,脂肪含量高的魚DHA含量還豐富。
可是很多朋友就是不愛吃魚,問及原因大都回答:
有刺,好危險,還太腥了,受不了。
嫌刺多可以買刺少的魚,比如桂魚、鲶魚、鲅魚、黃花魚、鲈魚、青花魚、三文魚、鳕魚。
至于腥,自有方法應對,這篇文章就結合理論和實踐,來跟大家分享4種去腥的方法,看看你家都用起來了嗎?
一、魚為什麼會有腥味?
這主要跟魚的養殖環境和新鮮度有關,比如:
某些藍藻和放線菌代謝會産生土臭素,生活在同一水域的魚能直接吸附土臭素,也能通過進食藻類蓄積土臭素,這就使得魚有了土腥味。[1]
魚體内還含有一種叫氧化三甲胺的物質,雖然它沒有氣味,口感上還有鮮味道,可是魚死後氧化三甲胺會在微生物和酶的聯合作用下,降解成三甲胺、二甲胺等有腥味的物質。
海魚的三甲胺含量遠高于淡水魚,是海魚腥味的主要來源。[2、3]
魚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很容易氧化分解成有醛、醇、酮,這些小分子的物質具有揮發性,聞起來也是腥的。
研究認為,其中的醛類物質是淡水魚腥味的主要物質。[4]
魚表皮粘液和魚肉中的各種蛋白,經過一系列的反應也會産生有腥味的δ-氨基戊酸、δ-氨基戊醛、六羟基吡啶等有腥味的物質。
這麼看,魚的腥味成分還真是複雜,那該怎麼去除呢?
二、烹調中如何去腥?[5]
1、做魚時加點兒酸
三甲胺是堿性的,烹調時加點兒酸就能和堿反應,生成無腥味的物質。所以建議:
煎魚比如三文魚、鳕魚、青花魚前,把檸檬汁、鹽和黑胡椒塗抹到魚的表面,腌制10~15分鐘再煎,不僅能去腥,魚的口感還有檸檬的清新。
炖魚時先把西紅柿煸炒出醬,然後加入水,水開後再加入魚,我們家經常這樣炖巴沙魚塊,巴沙魚塊隻要解凍後放鍋裡,不用做任何其它處理,做出來的也不腥,魚湯還有西紅柿特有的酸爽,每次都會吃得連魚帶湯一點兒不剩;如果炖鲫魚湯,可以把魚炖出白湯後淋一點兒醋,同樣去腥。
2、加香辛料來掩蓋腥味
就像是香水可以掩蓋身上不愉快的一些味道一樣,做魚時加些味道強烈的香辛料比如蔥、姜、蒜、辣椒、花椒、桂皮、八角、胡椒粉,也能掩蓋部分腥味。
所以蒸魚前建議給魚打些花刀,把姜片插入花刀裡,魚肚子裡也放些姜片和蔥絲;或者把蔥絲、花椒等香辛料熬煮半小時,冷卻過濾後,蒸或炖魚前用來腌魚。
3、用鹽和酒腌魚
用鹽腌魚就像腌蘿蔔一樣,能讓魚出水,然後魚肉細胞裡的部分腥味物質就跟着溶出來了,而酒精有很好的揮發性,所以很多地方做魚時都會放點黃酒、米酒或白酒,它們就能協同配合把腥味物質帶走;另外鹽還能抑制細菌繁殖,減少三甲胺的産生,這也有利于去腥。
所以建議用鹽和酒塗抹魚的表面去腥,如果怕鹽塗抹不均,也可以鹽水裡加入蔥段和姜片,把魚肉浸泡半小時。
不過鹽吃多了容易患高血壓,所以如果放的鹽多,可以腌制20分鐘後再用流水沖洗兩分鐘去掉部分鹽。
4、料酒去腥
料酒是把上面三種去腥方法結合起來,複配出來的去腥調味料,看它的配料裡既有酒和鹽,還有香辛料,無論是提前用來腌魚或者炖煮中直接淋鍋裡,都很方便。
▲某料酒配料表
不過,需要知道的是料酒的酒精含量也不低,按照标準SB/T 10416-2007,酒精含量都要≥10%,接近葡萄酒的酒精度數,比啤酒大概4度的酒精度可是高很多。
而即使是反複煮沸,也還是會有酒精殘留。所以如果家裡有孕婦或小寶寶,最好少用或不用料酒去腥,可以聯合鹽和酸(醋、檸檬汁、蕃茄醬)去腥。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
魚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氧化後,也會産生腥味物質,而越不新鮮脂肪氧化程度越高,所以要想魚腥味小,買新鮮的魚也很重要哦。
另外,相比于魚肉,鱗和腮的腥味物質含量更高,所以烹調前徹底的去鱗和腮同樣重要。
今日互動:你家做魚時都怎麼去腥?又怎麼去手上的腥味呢?或者有沒有好吃的魚的做法,都來分享吧。
參考文獻:
[1]洪偉, 周春霞, 洪鵬志,等. 水産品腥味物質的形成及脫腥技術的研究進展[J]. 食品工業科技, 2013, 34(008):386-389,399.
[2]王國超. 羅非魚腥味物質成分檢測及脫除方法的研究[D]. 中國海洋大學, 2012.
[3]陳軍, 趙立, 孟玉潔. 帶魚脫腥工藝研究[J]. 江蘇農業科學, 2012, 40(002):223-225.
[4]付湘晉. 白鲢魚脫腥及其低鹽魚糜制備的研究[D]. 江南大學, 2009.
[5]周蓓蓓, 胡王, 陳小雷,等. 魚制品腥味物質檢測分析及去除技術研究進展[J]. 食品研究與開發, 2016, 37(014):185-19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