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大名如雷貫耳,市巷坊民無不談之色變。
它不僅從人身上抽食汁液,還将惡毒的病菌播撒人群。
最要命地是,它還有着令人羨慕的“大長腿”!
給跳蚤畫像的大人物第一位給跳蚤畫肖像的是英國人羅伯特·胡克,他是與牛頓同時代的著名科學家,而且二者是同事。
隻可惜小氣的牛頓容不下他,憑借自己的威名各種打擊嘲諷,以至于他死後很長時間都不為人所知。
但是,胡克公認研究微生物最早的一批學者,他利用自己改裝的顯微鏡,硬是畫下了一大批微小生物的肖像,并将其編撰成一本叫做《顯微志》的圖集,該書曾幾百年都是歐洲的暢銷書。
而上圖中的跳蚤畫于1665年,看着這張圖,我們不得不感歎,胡克不僅觀察的仔細,而且繪畫水準竟如此之高。
後來,荷蘭商人安東尼·列文虎克憑借自己對打磨光鏡的樂趣,制造了當時歐洲最先進的放大鏡。
他在1680年,對跳蚤進行了詳細仔細地研究,他不僅畫出了跳蚤的各個部位,而且連跳蚤的卵、幼蟲等也做了細緻地研究。
而在1886年,歐洲人非常喜愛一種叫做“跳蚤馬戲團”的類似卡通的作品,該作品主角就是跳蚤。
雖然我們現在覺得這種東西很“落後”,而實際上在那個年代,這種作品是相當前衛的。
地球上的古老“居民”
科學家推測,跳蚤可能誕生于侏羅紀到白垩紀早期的這段時間。
得出這個結論,則與在中國東北地區發現的跳蚤化石有關。
現代跳蚤大約有2500多個品種,其中絕大多數是寄生在哺乳動物身上的,當然也有寄生在鳥類身上的。
但是,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鳥類身上的跳蚤是由寄生在哺乳動物的跳蚤的某個分支。
跳蚤很挑剔,對宿主有着嚴格的要求,它們一般隻寄生在一種物種身上,很少會有交叉寄生的現象。
這種固定的寄生關系應該是一種自然選擇的結果。
一般一種物種的生活環境和習性都是固定的,所以也導緻不同的跳蚤之間很難産生基因交流。
此外,跳蚤本身對溫度、濕度等條件有着嚴格要求,再加上它的生命周期的複雜程度,這些都使得它們傾向于過“固定”的生活——即便它們有着共同的祖先。
跳蚤身子是窄扁的,這有助于它穿行于毛發之間。而身上的骨片具有非常強的抗擠壓能力,這也可以有效地防止被宿主的“瘙癢動作”而扯爛。
而最誇張的是它長長的、發達的後腿。
一般一隻跳蚤隻有3毫米長,但是它卻可以往上跳高18厘米,水平跳遠33厘米。
也就是說,跳蚤可以輕松地跳到比自己高幾十倍的地方。如果換做是人的話,則可以跳高或跳遠一百多米。
科學家們曾經很好奇,跳蚤是如何做到的這點的。直到通過分子學等研究才發現,跳蚤能做到這一點,歸功于它腿部的發達彈性蛋白。
它們就好比“拉彈弓”一樣,通過腿部的肌肉一點點儲蓄能量,最後通過彈性蛋白快速釋放,如此就可以跳到誇張的距離。
曾經很長時間,人們認為跳蚤是地球上彈跳力最好的動物,後來人們發現一種叫做沫蟬的昆蟲比跳蚤的彈跳能力還要好。
但是,這絲毫不影響跳蚤作為“彈跳高手”的美名。
此外,不像其他昆蟲擁有“複眼”結構,跳蚤隻有一個眼點,甚至有的跳蚤完全沒有。
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跳蚤的視力并不好。
跳蚤的變态發育
跳蚤的一生要經過四個時期:卵-幼蟲-蛹-成蟲。
雌性跳蚤産卵數量會根據食物充足情況,以及環境是否适宜而改變。
一般一隻雌性成蟲跳蚤一生可産下大約5000枚蟲卵。
蟲卵在未來的2天至2周内,相繼孵化,變成幼蟲。
幼蟲的跳蚤沒有“肢體”,完全一副“毛毛蟲”的身闆。
幼蟲完全沒有視力,害怕光線,它們雖然可出現在毛發裡,但是更多見于地毯、沙土之中(比如早年的土坑等)
幼蟲的生存能力極強,可以動物脫落下的角質層等為食,也可以以其他未能成功發育的卵為食。
幼蟲經過4到18天之後,就可以進入蛹蟲階段。蛹蟲階段,快則4天“破繭”,慢的可以一年不吃不喝進行休眠。
蛹的“孵化”是根據外界環境來調整的,比如當震動增加、溫度升高、二氧化碳濃度升高,都可以加快該進程。
而實際上,這些刺激信息無非是在提示“蛹”:你身邊正好有宿主在,趕緊出來“大展宏圖”吧。
而過了蛹蟲這個階段,我們熟悉的跳蚤(成蟲)模樣就“躍然紙上”了。
破蛹而出的成蟲一定要立刻找到宿主,并吸食血液,否則很快就會在幾天内死去。
此外,成蟲階段的跳蚤,在不吸食血液之前是無法交配的,隻有吸食血液之後,雌雄性才能真正成熟。
一般來講,成蟲的跳蚤可以成活2-3個月,但是也有存活一年以上的情況。
跳蚤與“鼠疫”曆史上發生的恐怖“瘟疫“,其中就包括鼠疫。鼠疫可以分為腺鼠疫和肺鼠疫,腺鼠疫主要可由皮膚傷口、消化道等傳播,如果不加治療,2-8天就可奪人性命。
而肺鼠疫則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往往病人得病之後,快則數小時就可因肺組織破壞嚴重而使人一命嗚呼,因為肺鼠疫死者面色、手指等部位發黑,所以曾經它也被稱為黑死病。
黑死病
鼠疫是我國規定的39種法定傳染病的第一位,它以其極其“令人可怕的”傳染性,即便我們有特效藥,仍對其要格外關注。
而在很長時間裡,人們并不知道鼠疫是什麼,西方人認為它是來自上帝的懲罰。
他們還認為空氣中存在着緻病因子,隻有把自己包裹嚴實以及不洗澡堵塞毛孔才能抵擋住它。
直到上世紀初,人們才在實驗室裡發現了鼠疫杆菌,然後經過一系列地研究和調查,最終在齧齒類動物身上找到了它。
鼠疫杆菌
從那時起,人們才終于知道,鼠疫的發生與老鼠有關。
曆史上的鼠疫大爆發,往往發生在災荒時期,要麼鬧鼠災,要麼缺少食物使有的人打起了老鼠的主意。
這種近距離的接觸它們,使得它們身上的跳蚤得以有機會叮咬人。
在上文我們說了,跳蚤對宿主是挑剔的,老鼠身上的跳蚤一般并不情願咬人。
鼠蚤
但是,離開了老鼠的跳蚤,饑餓難耐,即便它們最後會死去,但是它們還是會選擇饑不擇食。
而這一過程,就導緻它攜帶的鼠疫杆菌通過口器進入到人體,最終釀成了悲劇。
結語進入新世紀以後,中國各地的衛生條件飛速發展和改善,人們已經很難直接在人身上發現跳蚤了。
但是,在貓狗等動物身上還可以時有見之,尤其是那些沒有得到照料的流浪貓狗。
跳蚤是一種古老的物種,它是名副其實的寄生蟲,不僅吸食血液,還可能攜帶大量的病毒、細菌等病原體。
而它們就靜靜地藏在某個幽暗的角落,等待着新的機會的到來。
人們切勿小看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