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置疑,“斷臂維納斯”從這尊雕像被發現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不愧為美的典型,美的化身,堪稱無與倫比。但“有臂的維納斯”也未必就一定不美。近讀《米洛斯的維納斯》,筆者驚歎于清岡卓行先生藝術睿智的獨到見解,便“話”不自禁地也想就此話題聊上幾句,希冀引起對此類話題頗感興趣的同行的話趣。
這樣設想一下吧,若是把“斷臂維納斯”和“真正的原形維納斯”并列排放在一起,不知清岡卓行先生是該作何感想,是否仍然會堅持一“己”之見——“她”是“為了如此的秀麗迷人”,才“必須失去雙臂”的。
想必像這樣的兩座藝術雕像(其實本來就是一座),人們對它們的藝術審美評價恐怕也會跟清岡卓行一樣不會改變吧——她們是美的典型。無論是她們的秀顔,還是她們那豐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線,或是她們的脊背,無處不洋溢着勻稱的魅力,顯示出她們的高貴典雅和豐滿誘人的驚人調和,使人百看不厭。
然而讓人疑惑而有些不解的是,《米》文的作者清岡卓行先生竟是如此地情有獨鐘于“斷臂維納斯”——“失去了兩條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麗臂膀,卻出乎意料的獲得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抽象藝術效果,向人們暗示着可能存在的無數雙秀美的玉臂”。這可真是“此時無臂臂勝有臂”呀。但卻對“真正的原形維納斯”(19世紀法國艦長杜蒙·居維爾的回憶錄,解開了100多年來維納斯的斷臂之謎。 維納斯是希臘米洛農民伊奧爾科斯1820年春天刨地時掘獲的。出土時維納斯右臂下垂,手撫衣衿,左上臂伸過頭,握着一隻蘋果。當時法國駐米洛領事路易斯·布勒斯特得知此事後,趕往伊奧爾科斯住處,表示要以高價收買此塑像,并獲得了他的應允。但由于沒有足夠的現金,隻好派居維爾連夜趕往君士坦丁堡報告法國大使。大使聽完彙報立即命令秘書帶了一筆巨款随居維爾連夜前往米洛洽購女神像。誰知伊奧爾科斯此時已将神像賣給了一位希臘商人,而且已經裝船外運。居維爾當即決定以武力截奪。英國得知消息之也派艦艇趕來争奪,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混戰中雕塑的雙臂不幸被砸斷。從此,維納斯就成了一位斷臂女神。)“将懷着一腔怒火”。更将維納斯的“續臂方案”視作“奇談怪論”。
而當“真正的原形維納斯”那兩條令人銷魂勾魄的玉臂一覽無遺地呈現在人們眼前時,未必就一定如清岡卓行所言的會叫人“暗自畏懼”。在清岡卓行看來,一味地“為了秀麗迷人,為了自己的麗姿,或是失去雙臂,或是無意識地隐藏那兩條玉臂”,筆者以為那才是真正的叫人“畏懼”——因為如此刻意唯美而為之,那幾乎與自殘又有什麼兩樣,豈不是對藝術的戕害嗎?固然殘缺也能成就為一種缺憾之美,但那畢竟終究還是存在着一些缺失,多多少少總會讓人覺得有些無可奈何吧。
人們之所以設計多種方案來複原維納斯那“兩條失去的玉臂”,也許就是為了還原呈現出維納斯的藝術整體美,那也許是為了讓人們更欣賞到維納斯原汁原味的精美絕倫吧。對于像這樣的一座雕塑藝術珍品來說,其任何部位都是喪失不得的,别說是唯一“必須喪失那兩條玉臂”而“為了如此秀麗迷人”。比如:眼睛捅壞了,維納斯的心靈世界就會一片黯然;鼻子缺了,維納斯的生命綠洲就會一片枯黃;乳房擰掉了,維納斯的母愛天池就會一片幹裂;玉臂沒了,維納斯的創造之手也就随之沒了,“機械是手的延長”的比喻再也動聽不起來了。
如果再發一次奇想:讓“斷臂維納斯”和“真正的原形維納斯”——那個出土時“右臂下垂,手撫衣衿,左上臂伸過頭,握着一隻蘋果”的維納斯——神奇地複活,她們一齊來到清岡卓行你的面前,可否冒昧一問:“你會更鐘情哪一位,清岡卓行先生?”藝術之美總是和現實之美融合在一起。這也許是大多數不難回答的,想必清岡卓行先生你也不會例外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