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孫悟空原型揭秘

孫悟空原型揭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3 21:01:07

文:白玉基(作者原創授權)

孫悟空無疑是小說《西遊記》主角中的主角。

作者在整部書中編排了很多的妖魔鬼怪,在以唐僧取經成功為原則的情況下,這些個妖魔鬼怪悉數被代表着正義力量的、降魔除妖團隊授權下的領銜者孫悟空所降伏。

一般地,所有妖魔鬼怪在出場時都身披正面畫皮,直到虜獲唐僧之後露出獠牙,再到被徹底降伏之時顯露原型。

這種程式化的精心編排恰恰是《西遊記》作者苦心經營之下對後世讀者作出的暗示,也是深埋在作品中最重要的“密鑰”;是《西遊記》作者頻頻向讀者作出的宣示:“所有妖怪都有原型”!除了孫悟空之外,作者借孫悟空之手明确顯露了所有妖怪的原型。

當廣大讀者一個個沉迷于《西遊記》美妙故事情節之中時,少數學者會冷靜地思索“孫悟空的原型是誰?”的問題。孫悟空慣于揭開妖怪們的畫皮,那麼該由誰來揭開孫悟空的這張“猴皮”使《西遊記》主角之原型顯露于大庭廣衆之下呢?揭皮之人惟廣大讀者!

孫悟空形象早在宋代以“猴行者”形象出現在了舞台雜劇中。

孫悟空原型揭秘(孫悟空原型探秘)1

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中:

行程遇猴行者處第二

僧行六人,當日起行。法師語曰:“今往西天,程途百萬,各人謹慎。”小師應諾。行經一國已來,偶于一日午時,見一白衣秀才從正東而來,便揖和尚:“萬福,萬福!和尚今往何處?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經否?”法師合掌曰:“貧僧奉敕,為東土衆生未有佛教,是取經也。”秀才曰:“和尚生前兩廻去取經,中路遭難,此廻若去,千死萬死。”法師雲:“你如何得知?”秀才曰:“我不是别人,我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猕猴王。我今來助和尚取經。此去百萬程途,經過三十六國,多有禍難之處。”法師應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緣。東土衆生,獲大利益。”

法師行程湯水之次,問猴行者曰:“汝年幾歲?”行者答曰:“九度見黃河清。”法師不覺失笑,大生怪疑,遂曰:“汝年尚少,何得妄語?”行者曰:“我年紀小,曆過世代萬千,知得法師前生兩廻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害。法師曾知兩廻死處無?”師曰:“不知。”行者曰:“和尚蓋緣當日佛法未全,道緣末滿,緻見如此。”法師曰:“汝若是九度見黃河清,曾知天上、地府事否?”行者答曰:“何有不知。”

以上文字中有很多信息與吐谷渾有關。

白衣秀士,在西北着白衣者何人?《大唐西域記》中唐僧對阿耆尼國中人物有描寫:“吉乃素服兇則皂衣”。意思是這裡的人,通常喜好穿着白色衣服,隻有在喪禮中穿着黑色衣服。“阿耆尼國”指新疆南部的一處由吐谷渾政權管轄的古鎮。在今天的青海,隻有土族人平時穿白色衣服,喪禮中要穿深色服飾。曆史上吐谷渾之孫葉延,自幼苦學漢文,成為了吐谷渾王國三百多年大業的開創者。在《晉書·卷九十七 四夷》西戎 吐谷渾P.2537--2542中有記載:“吐谷渾,然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水草,廬帳為屋,以肉酪為糧。其官置長史、司馬、将軍,頗識文字……”。根據筆者對《大唐西域記》開篇一段文字的破譯,現實中的法師唐玄奘對青海的風土有很詳實的記載。大唐高僧在取經途中聲名遠播,西域諸國君王争相供養。吐谷渾王時年在西域亦具有霸主地位,幫助唐僧取經?足以滿足曆史、地理、情理條件的!很明顯,“猴行者白衣秀士”在這裡映射的是吐谷渾王葉延。

孫悟空原型揭秘(孫悟空原型探秘)2

一句“九度見黃河清”也道破了吐谷渾葉延王九歲登基的史實。有道是“天下黃河貴德清”,事實上青海境内的黃河水基本上是清的。隻是在雨季較為渾濁,一年之中隻有冬季最清。能見黃河清的地方隻有在青海境内無疑。猴行者隻有九歲嗎?這“九歲”是個值得紀念的數字,吐谷渾王葉延就是在九歲稱的王,自葉延起迎來了吐谷渾王國的興盛。在吐谷渾的曆史中,吐延王戰死,部将們在黃河邊擁立九歲的兒子葉延為王。九歲的白衣秀士保唐僧西去求經,這當然是作者所編的故事。在極具影響力的文學作品當中,要塑造一個角色,這個角色的原型絕不會是一般凡人。在西北地區的神話中,“靈魂不滅”是昆侖文化最基本的人文時空觀,西北少數民族群體公認凡“王”者皆是天神下凡,完成使命後返回天庭。這位九歲的秀士,他聲稱“我年紀小,曆過世代萬千”,書中角色說出這等诳語,正是作者要展示昆侖人文時空觀的精髓,這裡的“法師”也不再是現實中的某個具體人物,而是許許多多中原佛家的靈魂。由此可以推斷,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中已經将猴行者與吐谷渾諸王的靈魂及化身聯系在一起了。

在《西遊記》中,作者當然能領會《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各角色所映射的對象為何人,在《西遊記》中,“孫悟空身高不足四尺”、“倒像個食松果的猢狲”。并沒有說他就是“猢狲”。作者如果真在描述猴子,沒有必要指明“身高不足四尺”。其實讀者們也知道“猴子”是不可能保護唐僧取經的,這裡的“猴行者”肯定是在映射某個重要的曆史人物。吐谷渾葉延王九歲稱王,《西遊記》作者才會說他“身材鄙陋,倒像個食松果的猢狲”,用“身高不足四尺”這等描述要表現一個西北地區的曆史人物,這樣的人物也隻能是吐谷渾王葉延。在古代,中原地區爵位分為五等,“侯”是爵位中的二等。在北方胡國權貴者就有“萬戶”、“千戶”、“百戶”之稱者。稱他為“猴行者”也可以取其諧音“侯行者”,“侯”者乃“萬戶侯”也,“猴王”者,“萬戶侯王”也;“猴行者”既然是“萬戶侯”又怎能是“行者”呢?曆史上,吐谷渾政權對印度佛的傳播和傳承有很大的功勞。政權瓦解後,其後裔也一直在傳承、發展着印度佛教。吐谷渾諸王的化身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行者”,諸王的靈位也已成了今天青海佑甯寺的護法神。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銅頭鐵額”就是戴頭盔、穿鐵甲的士兵,這也與吐谷渾占領青海湖的曆史相符。

關于句子“九度見黃河清”,一般理解便是:“我九歲了”!按明朝文人的叙事風格,對這數字“九”完全可以進一步引申:九五乃至尊之數。在這裡“九歲”的角色人物影射的非王即侯,不過在曆史上吐谷渾葉延九歲稱王之外,中原漢朝還有一位九歲稱王的典故,那就是被王莽于西元元年扶上皇位的西漢平帝劉衎。

“九歲”,在《西遊記》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中以另一種方式進行了叙述:在本回中,孫悟空學藝途中偶遇一名樵夫,樵夫聲稱:“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育至八九歲,才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姊妹,隻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發不敢抛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隻得斫兩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間,貨幾文錢,籴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所以不能修行。”在這裡,我們有理由認為這名樵夫影射的既是吐谷渾葉延王,又是西漢平帝劉衎。《西遊記》講述的是西域的故事,在西域青海建立“西海郡”的正是王莽。

王莽篡權之後以莫須有的罪名将千萬中原百姓發配至青海成立“西海郡”,目的隻是為了要圓他的統領“四海”之夢(在當時已經有北海郡、東海郡、南海郡)。

孫悟空原型揭秘(孫悟空原型探秘)3

在《西遊記》故事中也有明确表示:“自王莽篡權時,在此山下壓着一隻神猴”。

一句“自王莽篡權時”,表面上是在暗示一個曆史時期的起點,但也能讓讀者聯想起九歲稱王的漢平帝劉衎。在明清小說家的作品中,同樣的一件事物或是故事情節能讓不同的讀者讀出多個不同的版本,這正是文學的、引以為豪的魅力所在。

孫悟空被勾魂至陰司,在生死狀上分明寫着“魂字1350号”,如果以西漢王莽篡權時作為時間起點,這1350年,肯定是指在中原大地上敲響元朝覆滅之喪鐘之時。明王朝的奠基者曾在黃河邊上挖出“獨眼石人”正是在此年。

《西遊記》中交代,美猴王要拜師學藝,從離開花果山算起至學成歸來整整用了二十年之久。史書稱,葉延在位時間是329年—351年,葉延之父吐延在公元329年被姜錯所殺,葉延即位隻有九歲。在位二十二年,吐延臨終囑咐“保衛白蘭”,葉延率衆占領青海湖周邊直到去世也正好是二十年左右。

《西遊記》第二十八回中,唐僧趕走孫悟空,孫悟空回到老家花果山。作者暗喻一位吐谷渾王去世,這個王應該是吐谷渾第二代王吐延。孫悟空在花果山聞衆猴被二郎神殺去一半,二郎神是吐蕃王的化身,在這裡應該是羌人姜措。接着在第二十九回中,唐僧誤撞黃袍怪洞府,洞中有一女子三十歲。她言:我是那寶象國國王的第三個公主,乳名叫做百花羞。隻因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中間,被這妖魔一陣狂風攝将來,與他做了十三年夫妻。這名女子應該是吐延之妻,葉延之母。十七歲嫁,做了十三年夫妻正好三十歲。這十三年恰好與吐延王的執政年限吻合,這“八月十五夜”也恰好是吐延王的祭日。吐延王在一次戰鬥中被川壩羌人姜聰所殺,中原曆史并未記載其祭日是哪一天,但土族人的民俗中非常憎恨中秋八月十五之夜的月亮,聲稱這一夜土族先民的王被殺,如果月藏雲中也許能幸免于難。至今保留着不過“晴朗”中秋節的習俗,每逢晴朗月明,家中老婆婆會用三把“鍋底灰”來羞辱月神;若逢烏雲遮月,則歡天喜地祭拜月神。

孫悟空原型揭秘(孫悟空原型探秘)4

這位黃袍怪也十分了得,孫悟空聲言:“我五百年前是你的祖宗”。孫悟空沒有誇口,孫悟空是吐谷渾王的集體靈魂,孫悟空可以是吐延,也可以是吐延他祖。《西遊記》中也明确交代了黃袍怪的來曆:上天點卯時少了一位星宿,離開天界一十三天,在地上正好是一十三年;他與百花羞有十三年姻緣,百花羞是寶象國公主,她也是天上佛前侍女。“寶象國”的出處在《大唐西域記》中。唐玄奘對大千世界作了四大部洲的劃分之後又将南瞻部洲劃分成四塊:東人國;北馬國;西寶國;南象國。其中南象國和西寶國皆為吐谷渾王國内部的蘇毗國的領地。在昆侖文化系統中,天上星宿下凡非王即侯,《西遊記》中又稱他為“黃袍怪”,在吐谷渾的曆史中,這位從天上下凡的妖怪豈止袍子是黃色的,他的帳房也是黃色的!曆史上吐谷渾的羌語稱呼就是“阿柴”,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霍爾王——黃帳王。三公主名叫“百花羞”,表面上形容有“羞花”容貌,實際上取其諧音就是“白花袖”,“白”即是蘇毗王的族姓,民間傳說中的“白帳王”。“花袖”專指土族女人的“七彩袖”。連起來理解就是“白帳王的公主,黃帳王的花袖袖媳婦”。在史詩《格薩爾王傳》中,代表吐谷渾王國的三位領袖就是“黃帳王”、“白帳王”和“黑帳王”,後來均被格薩爾王所征服。這與曆史上的“吐谷渾被吐蕃擊敗”相符。

孫悟空原型揭秘(孫悟空原型探秘)5

五行山下被壓五百年?孫悟空強調:“五百年前我是你祖宗!”

“五行山”,其諧音也可取“無形山”。它是如來手掌所變,這裡當然象征佛法庇佑下的政權。在這樣的山下被“壓”500年,象征着一個政權被另一個強勢政權統治500年。在曆史上吐谷渾慕容氏政權是在公元665年瓦解的,《新唐書·西域上》中記載:“貞元十四年,以朔方節度副使、左金吾衛大将軍慕容複為長樂都督、青海國王,襲可汗号。複死,停襲。吐谷渾自晉永嘉時有國,至龍朔三年吐蕃取其地,凡三百五十年,及此封嗣絕矣。”龍朔三年即公元663年,從這一年起慕容氏領銜的吐谷渾王國淡出了曆史舞台,但該王國首領被“素和”(蘇毗)貴族所取代,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白帳王”統領了該王國。被易主的吐谷渾王國依舊活躍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與原先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新誕生的吐谷渾王國成為了吐蕃王朝的屬國(或邦國),用《西遊記》神魔手法形容就是“被壓在了五行山下”。從此,“吐谷渾”三個字也淡出了中原王朝的史書。但到了元朝,官方的文書中又冒出了一個地方政權的名字——“西甯州土人”。蒙古人稱這群人為“察罕蒙古”(意思是白蒙古),至今青海湟北土族人以“白蒙古”自居。政治上,首領易名為“土司”。算算看:公元663年,再過500年就到了公元1163年,去掉虛年,成吉思汗(1162-1227)就在這一年誕生了。一歲的成吉思汗解救不了壓在五行山下的吐谷渾部衆,所以《西遊記》中又用孫悟空的口吻補充道:“被壓五百多年”。曆史上,吐蕃政權待吐谷渾殘部不薄,但蒙古與吐谷渾有着深厚的同根同源的血肉關系,蒙古崛起後,吐谷渾部衆攝于其鐵騎之威欣然投靠也是必然的趨勢。後來吐蕃引進的印度佛教取代了吐蕃政權,蒙古王國也全盤吸收并繼承了印度佛教,經過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共同努力,源于印度的、在中國北方生根發芽的佛教被冠名為“藏傳佛教”,又經過了蒙古王的強力改造,藏傳佛教形成了統一的派别——“格魯派”。所以在《西遊記》中壓孫悟空的是如來,解救他的是如來的徒弟觀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