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告白祖國的三行情書

告白祖國的三行情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18:05:52

告白祖國的三行情書?“我相信,冰雹和暴雨從來都是從容抵達你的臉龐,水分飽滿的雲朵落在馬的背上,彩虹從兩座山峰之間架起,炊煙從牧民的哨聲中消散,草原更深處,草木回歸草木,我們回歸自我”前段時間,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态學專業碩士生張盤紅在畢業答辯時朗誦的一首原創短詩《我相信》在網絡上“火了”他用細膩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又一幅壯闊蒼茫的西北野外景象,有人說這是西北漢子的溫柔,也有人說這是一份來自理工科學生的“終極浪漫”,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告白祖國的三行情書?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告白祖國的三行情書(把深情寫在祖國大地上)1

告白祖國的三行情書

“我相信,冰雹和暴雨從來都是從容抵達你的臉龐,水分飽滿的雲朵落在馬的背上,彩虹從兩座山峰之間架起,炊煙從牧民的哨聲中消散,草原更深處,草木回歸草木,我們回歸自我。”前段時間,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态學專業碩士生張盤紅在畢業答辯時朗誦的一首原創短詩《我相信》在網絡上“火了”。他用細膩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又一幅壯闊蒼茫的西北野外景象,有人說這是西北漢子的溫柔,也有人說這是一份來自理工科學生的“終極浪漫”。

“我的詩詞本就像一本備忘錄,把自己經曆的、期待的都寫下來,再慢慢回味,就能更加明白自己哪裡需要改進,哪裡值得留戀。”由于專業需要,張盤紅經常會跟随老師去往甘肅、西藏、四川等多個地方進行考察。每次做完實驗後,他喜歡躺在草原上看雲、看鳥,和當地牧民聊天,而他待得最久的地方——甘肅省甘南草原腹地的甘南草原國家站(以下簡稱“甘南站”)就成了他科考的“常駐點”,也是遠離煩惱的“世外桃源”。

奔向世界科學前沿,用特别的方式記錄下科學之美,不同專業的學生有專屬的奇思妙想。在西北工業大學,有一群來自航天學院的年輕人,他們奔赴各地的發射場,用自己的鏡頭記錄着火箭發射瞬間。

這一封封寫給自己熱愛的專業的“三行情書”,正是新時代青年在尋找科研答案征途中,留下的一枚又一枚青春印章。

“我相信高原的風,沒有吹走你内心的溫度,牦牛的脊背上,挂滿了草玉梅的種子,麥克村的傍晚總是溫柔,麻雀在電線杆上跳躍,老鷹飛過的地方,都是你要尋找的遠方。”張盤紅創作的詩歌中經常會出現的飛禽走獸都是他在野外考察時常見的,“大自然就是生态科研人的實驗場和歸宿”。

《我相信》這首短詩創作于去年9月,正是張盤紅在甘南站進行野外實驗的關鍵階段。談起這首短詩的創作場景,他依然曆曆在目。那一天,張盤紅在野外實驗場先後經曆了暴曬、狂風和暴雨,最終看到天空中架起了一道彩虹。“一天之間,我經曆了幾次天氣變化,就像我們的實驗一樣,也會面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總要相信是會見到彩虹的”。

“由于我國西部寒、旱區生态環境脆弱,我們在野外實驗得到的數據就可以助力當地進行植被修複、荒地修複,并指導當地牧民更加科學有效地放牧,讓草場的價值更加最大化。”蘭州大學的這支高寒草地生态學研究團隊,自1992年起就紮根高原,立足田野,圍繞草地退化、濕地面積萎縮、黃河水源補給量減少等重大科學問題,守護着祖國西部的綠水青山。

曾經有當地牧民問科研隊:“這些身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草到底有什麼研究意義呢?”剛來到甘南站時,張盤紅也糾結和質疑過自己的選擇,“周邊同齡人都在火速地出成績,但我們待在野外,什麼時候才能看見成績呢?”

兩年前,在一次野外的濕地采樣作業中,張盤紅“偶遇”了一位牧民,看到又有青年學生來到自己世世代代生活的這片草原,牧民描述了30年前的一幅場景:一群青年騎着馬、拿着紙和筆,在這塊濕地上比比畫畫着,那正是建立起這間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第一批蘭大師生。

“沒想到他們讓這片土地的生态越來越好,放牧更加合理化,牧民收入也越來越多,更沒想到他們會堅持這麼久……”牧民講述着草原的變化,一點一滴張盤紅都記在了心裡。

張盤紅的野外生活非常簡單,做實驗——實驗失敗——再次做實驗……周而複始。這是很多科研人都會面臨的問題,想在短時間内得到實驗結果非常困難。如何在艱苦的條件中堅守下來,如何在重複的工作中找到意義,張盤紅喜歡用前輩的故事治愈自己。

“如果自己找不到答案,就去科學家身上尋找答案吧。”在張盤紅看來,前輩的經曆可以告訴年輕人真正的科研是怎樣的過程,會學習到解決具體問題的方式,也會感受到甘願坐冷闆凳的科研精神,“他們就像一本人生指南、一個錯題本,我們可以看到錯題是如何産生的,也可以看到通向正确道路的方向,也許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有一位同學的鏡頭已經去了三次文昌,可他自己還沒有去過文昌”

紮根西部,有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尋找科研的意義,把浪漫情詩寫給草原;仰望太空,也有一群年輕人,用一幅幅浪漫的攝影作品講述着祖國奔向星辰大海的故事。

今年7月24日,長征五号B遙三運載火箭托舉着問天實驗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次發射吸引了全國約10萬人一起去現場見證,其中就有西北工業大學攝影學會-火箭隊的年輕人,他們用鏡頭記錄下與衆不同的火箭發射瞬間,因此也被稱為“追火箭的少年”。

西北工大民航學院碩士生張正樸是團隊的負責人。談到當初創建團隊的過程,他覺得更像是一次偶然事件中的必然。

2020年5月5日,是我國長征五号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的日子。得知消息後的張正樸有了一股想要去現場看火箭發射的沖動。當他說出想法之後,迅速得到了十幾名同學的支持。但去海南拍火箭,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不僅需要跨越幾百公裡的距離,就連湊齊所需的專業拍攝器材都很困難。

“很幸運,一批又一批志同道合朋友的加入和支持,才延續了我們想做的事情。”一些有設備的同學開始“拼單”,一個相機機身、一個長焦鏡頭、一個三腳架……這些承載着這群青年航天夢想的設備,從全國各地發往海南,第一次的火箭拍攝任務就是這樣被“硬”湊成的。由于拍攝所需的器材數量多、價格高,團隊經費有限,後來的每一次拍攝,也是這樣一點一點湊起來的。張正樸回憶說:“有一位同學的鏡頭已經去了三次文昌,可他自己還沒有去過文昌。”

“我們因為共同的航天夢想聚集在一起。”有人因為一組又一組照片認識他們,也有人從他們的青春熱血中獲得力量而加入。2020年,還在讀高中的李秉文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了火箭隊拍攝的照片,他眼前一亮,“以往的火箭發射影像,機位比較固定,描述的是整個火箭發射的過程,但火箭隊拍攝的照片中,有沙灘上的人山人海、火箭雲、助推器分離……這是一件很有魅力的事情,後來我用盡了力氣想要加入他們”。

“火箭發射時的轟隆聲,仿佛順着地面傳進我的身體,我感受到地面在震動、現場人群在歡呼,這是直播畫面無法帶來的心潮澎湃。”對于西北工大民航學院本科生李官翰來說,航天夢一直指引着他努力奮鬥。“小時候,很享受自己折的紙飛機飛向天空的感覺,長大後,希望能看到自己參與制造的大飛機可以飛上天空、飛向太空”。

去年,李秉文考入了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學院,如願成了團隊的一員,他覺得這就是一次浪漫的追“星”之旅。“很多人看到的隻是火箭發射成功的瞬間,但背後是無數航天人日日夜夜的努力。如果我們用自己的相機講述更多的中國航天故事,也許就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去實現祖國航天夢”。

“把一幅又一幅火箭發射的攝影作品變成藝術品,感染了千千萬萬的人。”李官翰眼中的浪漫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曆和故事,但因為有了同一個夢想,在各自熱愛的領域中創造着美好的未來”。

對于張盤紅來說,在野外的日子讓他對自己的人生規劃産生了新的思考。他發現,随着社會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湧入城市,一些農村卻面臨着青年流失的難題,“我從農村走出來,因此我想回到最需要我的地方”。

如今,已回到家鄉服務基層的張盤紅,開啟了人生新旅途,有了新夢想。再談到“浪漫”,他說出了自己的理解:“很多美好的東西是在經曆長期的堅守之後才被發現的,我經曆過它平靜的日子,也經曆過它的風雨,能讓自己真正融入就是真正的浪漫”。(見習記者許子威)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