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立式風車

立式風車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6-07 06:05:15

立式風車(寶應的八帆立式風車)1

​寶應荷園的風車

文/何平

寶應人最引為自豪的一首歌就是《九九豔陽天》,我的記憶中曾經作為寶應廣播站的開始曲每天播送。這首歌的歌詞寫得很有寶應的鄉土氣息,尤其是這幾句:

東風呀吹得那個風車轉哪,

蠶豆花兒香呀麥苗兒鮮。

風車呀風車,那個依呀呀地轉哪,

小哥哥為什麼呀不開言?

這詞裡提到了風車,這是歌詞描繪的畫面中一個主要的景物,也是寶應地區農村很典型的一種排灌的工具。

這風車是什麼樣的呢?在寶應的荷園有風車,就像文首圖片中的樣子,據說當年電影《柳堡的故事》時,這裡也是拍攝地之一。不過,那時的風車不是現在的風車。現在我們看到的不是裡下河地區的風車,而是荷蘭式的風車。

我最近讀到一位雖然沒有到過寶應、卻十分關注寶應的學者的文章,這位學者的網名叫楓影斜渡(以下簡稱楓影),他對寶應的風車進行了深入的考證,很有見地,我下面介紹把他文章中的有關内容。

立式風車(寶應的八帆立式風車)2

《柳堡的故事》劇照

立式風車(寶應的八帆立式風車)3

《柳堡的故事》劇照

立式風車(寶應的八帆立式風車)4

《柳堡的故事》劇照

立式風車(寶應的八帆立式風車)5

《柳堡的故事》劇照

立式風車(寶應的八帆立式風車)6

《柳堡的故事》劇照

首先來看幾張電影《柳堡的故事》的截圖,我們可以看到畫面中有風車,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而是類似風帆型,而且不止一個風帆的風車。這種風車的學名應該叫“立式八帆風車”。

這種風車在寶應應該是很有曆史了,起碼可以上溯到明代。我在明朝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一書中查到有關記載,其卷一雲:“揚郡以風帆數扇,俟風轉車,風息則止。此車為救潦,欲去澤水以便栽種。蓋去水非取水也,不适濟旱。”這裡的揚郡,指今江蘇省揚州、泰州、江都等地,蓋亦包括寶應在内。尤其這種風帆主要的用途是救潦,即排澇,也是很符合裡下河地區的水旱特點的。

楓影先生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證據,是風車之國荷蘭人在1656(清順治十三年)年5月經過寶應時寫下的文字。這是當時的荷蘭使團成員約翰·尼霍夫所著《荷使初訪大清》一書中提及的。這本書最早以荷蘭文出版,時間很早,後有多種譯本,包括英文本、法文本等,楓影先生精通多國文字,考證了多種文本,為我們找到書中對寶應風車的記述是:

我們在這裡見到大量的風車:這是用一種與我們不同的方法搭建而成,通過安置在帶有鐵軸主杆上的多面卷簾風帆的旋轉,有效地進行排灌。在運河的東邊,良田沃野,稻田成片,一派富足豐饒景象。當地的農民種植這種莊稼,必須恪守時令,适時播種,确保稻田的濕度,水多爛秧,水少枯苗。為避免稻田旱澇,根據莊稼生長需要,用風車進行排澇和灌水。辛苦勞作,悉心呵護帶來的是年年豐收。

立式風車(寶應的八帆立式風車)7

1665年法文版插圖

立式風車(寶應的八帆立式風車)8

法國國圖收藏荷使初訪大清手稿: 寶應城

不同版本的書都附有插圖,寶應也有一張插圖,這些插圖應該是出于一個版本,有的隻是方向反了,有的是由手繪變成了銅版畫。我們仔細看一下這圖中的風車,竟然與《柳堡的故事》中的風車是十分相像的。楓影先生還收集到美國傳教士甘博(Gamble)在1924年-1927年來華期間拍攝的照片,就有天津海河口長蘆鹽場的“八帆立式風車”,比較清晰地展現了這種風車的樣式。

立式風車(寶應的八帆立式風車)9

天津長蘆鹽場“八帆立式風車”(1924年-1927)【美】甘博(Gamble)

楓影先生還仔細比較了這種立式八帆風車與荷蘭式風車的不同,指出了這種風車适合裡下河地區的特點:他寫道:

“八帆立式風車” 通過調整風帆的角度, 控制風帆的“受風面”,以保證需要的轉速。這種“八帆立式風車”對搭建場地幾乎無要求,風帆因風力大小卷放自如。風車主軸豎立旋轉,對主軸的磨損和受重減輕。從而對風車的材質要求不高,制作咬合齒輪轉盤無需較高的工藝。

八帆立式風車造價低廉,取材容易。制作簡便,搭拆容易,維修方便,經久耐用;成為裡下河農耕地區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高郵寶應一帶的農耕地區,地勢低窪,四面來水,農耕的最大危害是“澇” 。“八帆立式風車”不僅承擔着排水防澇,還承擔“灌溉”。 隻要打開“排水渠”上的不同“閘口”就能解決“排”和“灌”的問題。

他還通過文字對比和仔細地觀察電影上的細節,發現并指出:

作者在這裡描述“風帆”時,特地用了“簾”一詞,“簾”多用竹子,蘆葦制作。“簾”是通過卷起和放下起開閉作用。這也說明作者在高郵寶應一帶見到的立式風車的風帆是“蓆簾”,而不是“帆布”。

這一點在1957年拍攝的電影《柳堡的故事》中得到證實。拍攝電影時,估計當地的風車已經很少使用,臨時拼湊起來作背景用,可見到蓆簾風帆上有多處破損大洞,有些關鍵部位缺少“連接”部件,這會直接影響風車的穩定性和傳動性,這些都是“八帆立式風車”實際使用時的大忌。

但是,無論如何,在拍攝《柳堡的故事》電影時,寶應地區還有這種“八帆立式風車”,但現在卻沒有了。不過,我覺得,看過這種風車或者知道這種風車結構的人應該還有健在的,所以通過他們描述或指導,制作出寶應典型的“八帆立式風車”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了,再過些時日,恐怕我們都不再知道寶應曾經的風車是什麼樣子了,把荷蘭的風車搬到寶應來,真的很丢臉。人家荷蘭人都知道寶應有一種與他們不同的風車,而我們卻茫然無知,這豈不太尴尬了嗎?我希望縣政府有關部門應該重視起這項工作來。

把寶應的八帆立式風車恢複起來,說不定還可以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呢(在2017年12月8日在韓國濟州島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主持的會議上,決定将荷蘭的風車制作工藝收入非物質文化遺産((Lijst van Immaterieel Cultureel Erfgoed van de Mensheid)名冊中)。

本文系【何平】原創作品,寶應生活網經授權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