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流傳很廣泛 的一句話,是孔聖人《論語·學而篇》裡的一段話。
一般的解釋是:若能時時反複溫習已求得的學問,不是很高興嗎?
歪批:實際上聖人說的不是這個意思。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可能是以下幾種意思。
要想學就要時時練習,不也就是說說嗎,誰能做的到呢?可見,聖人也隻是說說而已,而我們很多人卻當真了,輕言輕信害死了多少讀書人啊。
人要是學會飛翔,那是很快樂的事。畢竟,飛翔是人類的夢想,畢竟隻有飛得更高,才能飛得更遠。連聖人也覺得人要飛翔中話是很開心的事。
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要時時練習,也就是說說而已,誰能學得完呢?誰能記得那麼多呢?如果真能記得,那不就成了一個呆子嗎?聖人時代的學習不是我們現在要學習的科學知識,而是西周的禮、樂、詩、書等,聖人的意思是學習那些東西學不完,能學多少是多少。
學習就是經常要做的事,不也是一種言論嗎?學習要經常做,就說明很少有人能堅持下來。而且這也就是一種言論,既然是一種言論,也就是說說和提倡,能做多少是多少。所以聖人是提倡,我們不要太當真。
學習要養成一種習慣,不也要受到責備嗎?愛學習的人注定要受到責備,為什麼呢?成天學習的人還要不要幹活?還要不要幹工作?還要不要做出業績?沒有工作業績、工作成績、工作表現,隻是學習好,如何提薪、晉級,如何成長為有用的人?
可見,聖人的願意是要德慶我們,學習沒有錯,但不要死學習、學習死,要學以緻用,真正成為有用的人。這才是聖人告訴我們的。
作者:麒鑒,資深自由撰稿人。中國金融作家協會理事,人民出版社讀書會簽約名家,博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