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哈爾濱雙井村發生了一件怪事!村民郭太豐十分疑惑,自己在村外的一塊承包的魚塘内明明放了三四千斤的魚,但是無論是平時用漁網還是地籠捕撈,都并沒有捕上來多少魚,感覺不太對勁。于是為了弄清楚怎麼回事,當即就決定抽幹魚塘裡的水,看看究竟是什麼東西在作怪。
然而,魚塘裡的水都要放幹淨了,也沒見有多少魚。本來郭先生隻是認為或許是像此前傳聞會吃魚的鳄雀鳝或者别的什麼大型魚類,但沒想到結果遠超他所想。
據悉,就在水即将抽幹,等待将這個大家夥撈上岸的時候,堤壩上的一處雜草叢突然傳來了一陣沙沙沙的響動,郭先生遠遠看着還以為是誰遺落的水管,出于好奇于是趕緊前往查看。然而,映入眼簾的居然是一條重達上百斤、有4米長的大蟒蛇。
經過專家的初步鑒定,它是一條紅尾蚺,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實自從郭先生開始抽水的時候就有不少人在關注此事,隻是沒想到最後是保護動物作怪。網友們紛紛表示疑惑:為何東北會有熱帶蟒呢?同時也為郭先生捏了把汗,這一巨蟒的絞殺力量驚人,幸好沒有造成更大危害。
4米長、百斤重!紅尾蚺的緻命絞殺有多可怕?
紅尾蚺,一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區域,比如中美洲、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附近島嶼的物種。從外形來說,一般都是2-3米,體重在30斤左右。當然這裡是這一物種的平均值排除了個别較大的野生個體,并且像人工養殖的紅尾蚺體長也可達4米,體重約90斤甚至更重。
而顔色方面,像它名字一樣大多以紅色或者棕色為基調,尾部呈現磚紅色,背部則是以褐黃色的斑紋為主。不過對于紅尾蚺而言也并非全都是有紅色基調斑紋,因為現如今随着人工培育的分化,已經有很多紅尾蚺有别的體色表現,比如白化、鲑色。從生活環境來說,紅尾蚺幼蛇會攀爬于林木或者矮樹上,而成年後則會轉為地面行動。它們的獵食範圍涵蓋了多種哺乳動物和鳥類,其中最喜歡鼠類。
民間曾流傳:大蛇為蟒、大蟒為蚺。生活中相信都有人見過蛇,但是蟒和蚺除了在動物園,絕大部分人都沒有親眼見過。确實,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别就是“蚺”一般來說體型上會更大,而紅尾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是除此之外,比較明顯的區别還體現在獵食絕技上。蛇類以及蟒攻擊的時候一般都是首先靠嘴咬住獵物,然後再用身體緊緊纏繞獵物的心髒部位,雙管齊下讓獵物成為肚中食。
而“蚺”卻不一樣,它們并非主要依靠嘴巴,而是用強壯而有力的軀體來完全勒住對方,進而導緻獵物的胸腔無法擴張窒息而亡。對于紅尾蚺來說,它的尾巴十分有力,曾經科學家們有做過一個實驗來證明它的緻命絞殺力量到底有多大。研究成果表明,紅尾蚺其中一些較大個體的絞殺力可超過10萬帕斯卡的壓強,在這樣的強力下相當于千斤重的物體壓在人類胸膛。
而更為可怕的是,都說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雖然在拼命絞殺獵物的時候蟒蛇自身也會受到一定的壓迫力,但是卻并不會影響到生命安全。這是因為它們并沒有橫隔膜,而是依靠渾身上下數百條肋骨運動來呼吸。當絞殺獵物的時候,它們能控制其他部位的肋骨調整呼吸,從而使得無論是捕食還是用餐都能絲毫不受影響。
科學家觀察到被血壓袖帶纏住的紅尾蚺如何呼吸
美洲紅尾蚺為何會現身東北?一胎可産50隻小蟒蛇,會不會還隐藏有蟒蛇窩?紅尾蚺通常而言主要分布在美洲的熱帶區域,但是此次卻罕見現身了我國東北。首先,從分布區域來說就不符合常理,東北緯度這麼高如今已經進入9月,為何它還能存活。其次,從生存習性來說,這條跑到東北的紅尾蚺居然跑到了魚塘偷魚吃,按照一般情況下的紅尾蚺它不應該跑到當地叢林裡生存嗎?
雖然在野外發現,但是魔方看來很有可能和頻繁發生的鳄雀鳝以及城市市中心頻繁的白狐等事件一樣,它也是人為放生的。其實這一點也并不完全是基于它出現在了不該出現的地方,也是基于這條紅尾蚺自身的外形特點。其實前文也有介紹,野生的純種紅尾蚺個體一般不會達到4米長以及上百斤的重量。并且從體色來說,它也屬于人為養殖的紅尾蚺亞種,沒有典型的紅色調膚色。
當然,其實今年的氣候也是比較反常的,從6月開始至今部分地區一直比較熱,整體上東北的溫度也是比往年高一些。因此紅尾蚺也可能是基于此,于是就這樣存活了下來。但是無論是自然野生的,還是人為養殖的,它都屬于保護動物,遇到它隻有遠離。若真的造成損失比較大,其實每個省份都有野生動物損害人民财物賠償的相關規定,至少通過此方式也能找回些損失。
據悉,一條紅尾蚺一胎可産下50隻小蟒,而4-8月又剛好是它們的交配季節。那麼,除了這條大的紅尾蚺外,會不會還隐藏有一群小蟒呢?按照中央氣象台的最新預報,北方又即将被冷空氣霸占,加之随之而來就會進入秋冬季節,蟒蛇要在東北的野外生存幾乎是不可能。因此,對于當地人來說自然不必擔憂這條紅尾蚺會不會育有小蛇窩。
不管怎麼說,目前這條大的紅尾蚺已經被抓住,相信後續相關部門會有相應的保護措施,而受損的農戶也能申請國家賠償,也算是找到魚塘魚越來越少的源頭。畢竟紅尾蚺沒有傷人造成更嚴重的後果,這也算皆大歡喜。你們覺得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