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讀書會有哪幾種

讀書會有哪幾種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9 17:43:02

讀書會有哪幾種?前言近幾年來,讀書會已經成為了一門聚集流量、創造商業價值、促進群體智慧連接的新型學習模式,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讀書會有哪幾種?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讀書會有哪幾種(讀書會的6種類型)1

讀書會有哪幾種

前言

近幾年來,讀書會已經成為了一門聚集流量、創造商業價值、促進群體智慧連接的新型學習模式。

從線下讀書到線上聽書,從參與式讀書到體驗式讀書,從領讀人到導讀師……各種知識付費平台、各種知識型IP都入局了讀書會。

雖然他們的定位、服務、産品類型、業務模式都不盡相同,但他們都具有讀書會的性質和特點。

讀書明明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為什麼讀書會這麼受歡迎呢?

第一,讀書會是一種促進團體信息共享、智慧共享、情緒共鳴、深度對話的學習形式。

在這樣一種團體碰撞的氛圍中,參與的每個人都能突破自己原有的思維局限,實現跨界創新。

第二,讀書作為知識活動的入口,是教育、培訓等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做教育,如果從讀書的環節深挖,之後會有很強的延展性。

第三,與其說讀書會是産品經濟,不如說是服務經濟,與其說是服務經濟,不如說是體驗經濟。

體驗,才是真正讓人獲得存在感、成長感、幸福感的方式。

那麼,讀書會都有哪些類型呢?我們今天就來細細地梳理一下。

【大咖分享型讀書會】

大咖分享型讀書會,即邀請一些行業内有影響力的人,圍繞一本書來做分享,分享自己的專業見解和獨特認知,讓參與者從分享中獲得一些啟發和思考。

2014年到2016年期間,我做了一個【醒職場讀書會】,每周邀請一位大咖培訓師來做分享,每個月根據學員的反饋和期待,做兩場線下讀書會。

線上讀書會總共做了60場,線下讀書會總共做了43場。

這種純分享型的讀書會的本質,是用輸出倒逼輸入。

分享狀态下的思想輸出,是讀書最好的結晶,不僅能帶來内化的加速,也能帶來思想的共鳴。

【問題解決型讀書會】

2015年,我開始對接一些企業讀書會的業務需求。

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企業客戶普遍都希望通過讀書會的方式,幫助員工解決一些問題,促進績效提升。

因此,我在讀書會中加入了問題讨論和案例分析的環節。

我不僅會帶着學員深度閱讀企業指定的那本書,還會提出一些問題,設計一些案例,來讓學員身臨其境的模拟、思考、創造。

讀書會中帶着參與者讨論問題時,最有趣的部分,就是根據案例情境,大家一起繼續往下深挖,通常這時候能夠挖出更有價值的、規律性的東西。

一個好案例或者好問題,能夠鼓勵大家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最終為學員提供解決問題的多個途徑

【主題閱讀型讀書會】

2016年,我運作了一個讀書會叫做“如果”共讀社群。

“如果”共讀社群每個月組織一場線上共讀活動,每月一個主題,匹配4本和主題相關的書籍,帶領大家持續讀書4周。

舉例來說,假設這個月定的主題是時間管理,那麼這個月我們就會篩選4本時間管理領域的經典書,帶着學員每周讀一本,四周時間剛好讀完4本。

每周讀完一本書之後,需要寫讀書感悟打卡,當然,也能看到其他人寫的讀書感悟。

同一本書,感悟卻是多樣化的。

四周過去,大家就會在時間管理這個領域形成體系化、完整性的知識結構。

這就是主題閱讀型讀書會,它既立足于知識點,又能突破書的局限,用主題閱讀把不同書裡、文章裡的知識串聯起來。

舉個例子:關于拖延,可能有好幾十本書都在講,像《拖延心理學》《拖延方程式》《戰勝拖延》……每本書的角度、内容都不一樣,那究竟聽誰的?

當然是把這些書都看一遍,找出他們的共性、差異點,再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對“拖延”的認知——這才是有效的學習。

【用戶共創型讀書會】

2016年,随着《化書成課》這門課程的出爐,我同步創辦了【化書成課研習社】。

它的目的,是給《化書成課》的學員提供磨課平台、實踐基地、知識變現的輸出通道。

因為學員學習了《化書成課》的課程後,就能開發出帶有個人特色的一門原創課。

為了驗證課程價值和強化課程品牌,他們就可以通過【化書成課研習社】的線上平台和線下平台來做分享。

學員分享的是他們自己“化書成課”的課程内容,在分享過程中,一方面能夠提升自己的授課能力,一方面可以根據現場參與者的反饋來優化自己的課程。

課程優化到一定程度,學員就可以通過授課來實現知識變現。

這種讀書會并非純分享式的,因為運用“化書成課”的技術,學員可以把書中的知識點轉化為各式各樣的學習活動,讓他們的受衆在體驗中習得新知、提升技能、重塑心态。

這種讀書會叫做用戶共創型讀書會,在這類讀書會裡面,讀書會的内容是由用戶共同創造的。

用戶産生内容,内容創造價值,價值帶來收益——這就形成了一個共赢閉環。

當然,做這種用戶共創型讀書會的前提條件有三個:

一是你能夠營造出一個用戶共同創造内容的氛圍和條件;

二是你能夠幫助用戶産出越來越優質的内容;

三是你有資源能讓用戶産出的内容實現變現。

【深度鍊接型讀書會】

2017年,我意識到:

讀書會建立的初衷,其實是提供一個場域,讓人和人之前産生思想與情感的雙重連接,讓各種觀點在這個空間裡面自由流淌,讓每個人都能被激發出超越自身的創造力和洞見。

于是,我們設計了“深度悅讀”的讀書會活動。

每期,參與者需要帶上自己讀過的書來到現場,每人5分鐘分享自己手中的這本書。

一個人分享的時候,其餘人作為聽衆,靜靜地聆聽或者做一些記錄。

可分享的内容如下:

(1)閱讀這本書的原因和目的(感興趣/有困惑想尋求答案/聽别人推薦等等)

(2)一句話概括這本書的主要内容

(3)讀完書後發現書的内容與自己所期待的不同之處或相同之處

分享結束之後,參與者把自己帶來的書放在一張桌子上面,讓這些書整整齊齊地排列,然後每個人可以從中選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相當于交換圖書。

每個人拿到交換後的書之後,可以閱讀20分鐘(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章節來讀),然後找到這本書的所有者(帶這本書來現場的人),去和他分享自己剛才短時間内的讀書感悟:

(1)選擇這本書的理由

(2)讀過的章節及内容概括

(3)閱讀後的心得/體會

這種方式能讓大家轉換視角、深度鍊接,并在短時間内吸收到這些書中的精華。

【多維體驗型讀書會】

2018年底,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成為了【績效提升主題促動會】的會長。

在為企業提供促動式工作坊的過程中,我醍醐灌頂的發現,促動技術和讀書會的結合,是最貼近于讀書會本質的一種形式。

因為,用了“促動技術”的讀書會,能給參與者帶來豐盛的體驗、奇妙的感官刺激、群體智慧的引爆、認知和心智的突破

所以我發起了【促動式讀書會】這種創新模式。

促動技術的架構性設計,讓團隊中的每個人,能夠自由貢獻自己的想法、經驗,分享自己的感受、期待,并且在促動師的引導下,讓團隊的創新力發揮作用,最終的成果是大家的靈感湧現而成的智慧。

促動式讀書會和傳統的讀書會不一樣,大部分讀書會喜歡告訴你,你應該怎麼做;

而“讀書會促動師”會現場給你提供機會去探索、去體驗、去實踐,讓你在這個過程中真正的發生改變。

所以每次促動式讀書會活動,參與者的體驗感都很強,有些人甚至說這種體驗深入骨髓、深入細胞,這樣的反饋更堅定了我把促動式讀書會發揚光大的信心。

所以,從2019年開始,我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讀書會促動師,也帶着他們與一些平台/企業合作,做了很多場促動式讀書會,探索出了讀書會的千萬種變化形式。

讀書,有時想一個人讀,有時想跟知心朋友分享着讀,有時想邀約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讀,有時想集結一群人一邊碰撞一邊讀。

讀書是自覺,讀書會是覺人;

讀書是自律,讀書會是他律;

讀書是獨享,讀書會是共享。

如果你是一個讀書會運營者,你是傾向于給讀書會中的書注入生命,還是給讀書會中的人注入生命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