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記者 林寶珍
最近,一則新聞引起了諸多關注:江西南昌一女子,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身着睡衣,躺在濕漉漉露台上,渾身酸痛,無法動彈。消防員趕到現場後,詢問墜樓原因,女子一問三不知。對此,網友衆說紛纭,有的說“喝多了”,更多人分析“可能是夢遊吧”?不少網友還分享了自己或身邊人夢遊的離奇經曆。
什麼是夢遊?為什麼會發生夢遊?民間有一種說法:不能叫醒正夢遊的人,否則對方會發生危險。這是真的嗎?那麼,如果家人有夢遊的問題,又該如何正确對待呢?
一起來聽聽福建省級機關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吳美娜的建議。
10歲男孩半夜爬陽台吳美娜醫生介紹,在她的門診中也曾接診夢遊患者,就在前不久,門診中就有一名媽媽帶着一臉憂愁的10歲兒子前來就診。媽媽說,兒子從一年前開始,夜間偶爾會自己爬起來,在家裡走來走去,她知道這是夢遊,便跟着,走一會,兒子就自己回床上睡覺了;最近,她不淡定了,因為發現,小朋友會爬上自家陽台,“還好有防盜網攔着,這種情況出現2次了。”媽媽擔心地說。
吳醫生安撫這位媽媽,小朋友應該是“夢遊症”。
“夢遊症”并非做夢導緻
“‘夢遊症’專業名稱為‘睡行症’,是異态睡眠的一種。”吳美娜說,人的睡眠分為好幾個階段,通俗來講,有淺睡眠、深睡眠、做夢期,大腦調控着這些睡眠期的轉換;當出現外界因素的幹擾時,這種調控可能出現紊亂,進而出現一些異常的行為,其中就包括“夢遊”。
夢遊多發生于前半夜,初入睡2-3小時之内,從深睡眠向清醒期轉換時出現。也就是說,這時夢遊者睡得很沉,并沒有做夢。所以,雖然叫“夢遊症”,但他不是做夢導緻的。
夢遊發作時,表現為從床上坐起、目光呆滞,做一些刻闆無目的的動作,持續數分鐘後躺下繼續睡覺;也有表現為離開床鋪,打掃衛生、開門外出,甚至有開車等行為,發作時通常不說話,但可有喃喃自語。次日不能回憶。
兒童夢遊多有遺傳因素據統計,夢遊症在普通人群的發病率為1%-15%,兒童高達17%,首次發作多在4-8歲。
為什麼會出現夢遊呢?有多種因素,其中就有遺傳因素。據介紹,父母有一方患病的,子女患病率為45%,父母雙方均患病時,子女患病率為60%。此外,過度疲勞、壓力過大、情緒緊張、飲用含咖啡因飲料等導緻“睡眠剝奪”,也是發病的重要因素,
一些疾病也會引起夢遊,如甲亢、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腦炎、腦卒中等疾病都可能誘發。
兒童的夢遊症,大部分不需要特殊治療,在青春期後自然消失。同時,要避免過度疲勞、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創立良好的睡眠環境,睡前避免憋尿、避免飲酒喝咖啡等。
不建議叫醒夢遊者,引導其回床睡覺
“夢遊發作時,是不易喚醒的,所以,不要試圖喚醒。”吳美娜醫生說,強行叫醒夢遊者,可能會導緻其突然的精神混亂,嚴重的還會導緻夢遊者醒後攻擊他人。所以,夢遊的人确實不建議被叫醒,隻要做好保護措施、避免危險,盡量引導患者上床睡覺即可。
在預估患者可能發作夢遊時,提前叫醒也很有效。另外,注意做好安全防範工作,如,移走房間内危險物品,卧室安排在底層等。當然,如果發作頻繁或者有潛在危險,可适當進行藥物治療或心理行為治療。
「知多一點」“異态睡眠”還有這些情況
“夜間行為異常不一定都是夢遊。”吳美娜副主任醫師介紹,常見的異态睡眠,除了睡行症(即夢遊)以外,還有睡驚症、REM睡眠行為紊亂、夢魇、睡眠麻痹等,此外,還需要排除夜間癫痫發作等。
睡驚症:表現為突發覺醒,伴有尖叫或者呼喊、表情極度恐懼,發作時呼之不應、旁若無人。持續一至數分鐘後自行停止,醒的時候不能回憶。與夢遊症有相同的發病因素。
睡眠相關性進食障礙:在睡眠期的覺醒期間反複出現無意識地進食和飲水,每晚一次或多次。
睡眠麻痹:常發生于入睡或覺醒過程中,發作時人雖然清醒,但不能說話、睜眼、發聲和移動四肢、軀幹和頭,患者意識完全清醒,因此感到恐懼,通常持續幾秒到幾分鐘後自行消失,或在外界刺激下消失,或通過努力掙紮活動也可中斷睡癱症。
夢魇:表現為一個長而複雜的噩夢,常常導緻覺醒;可能與精神因素有關,如受到刺激或經曆了非同尋常的生活實踐。
REM睡眠行為紊亂:夜間睡覺時大喊大叫、手舞足蹈等,多見于老年人。
編輯:小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