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最令人動容的詩詞

最令人動容的詩詞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19:57:36

詩在可以言傳的文字部分之外,常另有須待神解自得的部分,這部分内容是潛藏在文字之外的。如果詩道如花,則顯示的内容如花色,潛藏的内容如花香。一首詩能否“風旨深永”,常靠聲貌之外,是否有動人的言外之意。

詩的潛藏内容,細分則為象征、隐喻、影射、暗諷、歧義、雙關、調侃、反諷八種。本文隻談談象征與隐喻,因為這兩種比較類似可以作為一個大類來分析。

最令人動容的詩詞(詩詞要寫得動人)1

象征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取某一易見的事物,代表某一不易見的意義,取兩者間強弱、邪正、興衰的模拟性,引起特殊認知,作為生動的啟示。象征和隐喻不易分别,隻能說象征是暗喻的重複出現,并在意義上有一緻性。或者象征是衆多隐喻集合成為一個象征群,合鑄成一幅象征的視景。

如屈原的《離騷》是一篇三百二十四句的長詩,其中有上百的隐喻,統一為修潔己身堅持上達的過程,象征着殉美忘身永不放棄的追尋旅程。全文太長,不便引以為例。試引晚清李範之的《朝鮮行》七言古詩中的一小段:

從此臣佗除帝号,落花流水送南唐。發憤椎秦苦不早,釜底遊魚籠中鳥。蜀伎來舞魏宮前,群臣争美櫻花好。櫻花璀璨别人枝,雲霧長封太極旗。白發谯周寫降表,河山空戀夕陽時。杜鵑夜半聲啼血,千載仁川水嗚咽。......

(《晚清四十家詩選》)

寫東亞風雲,朝鮮被日本占領時的亡國情景,在“日人歡笑韓人哭”的實際悲劇之後,都用象征隐喻手法。舉曆史事件中西漢在南越除帝号的趙佗,南唐“春去也”的後主,戰國末期召大鐵椎的張良,替蜀寫降魏表的谯周,以及來到魏宮舞蹈的蜀妓,曆史人物衆多,原本是各不相關的,都被詩人融合差異,象征同一事件。而“落花流水”、“釜魚籠鳥”、“璀璨櫻花好”、“霧封太極旗”、“夕陽”、“杜鵑啼血”和“嗚咽江水”,所有字面都是相互關連的隐喻,集合編織成統一指向的亡國象征。這象征經過一長串的暗喻,顯得血淚斑斑。

最令人動容的詩詞(詩詞要寫得動人)2

又如《詩經》的《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隻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隻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樂隻君子,福履成之。

樛木是一種樹身低矮處扭曲不直的樹,像故意不願挺立筆直,使藤蔓都有可以夤緣攀爬上來的機會。這毫無架勢肯下降身份親近藤蔓的樛木,看在葛藟的眼裡,真是歡喜極了。這就象征後妃不拉架子,不動辄嫉妒衆妾,讓衆妾能依附她,由于後妃恩德施及下妾,下妾均有機會侍奉君子,同心協力讓君子快樂,而且福祿安吉。

全詩三章,反複呈現這隐喻,隐喻便成了象征。第一章葛藟累之,是開始茂盛起來;第二章葛藟荒之,荒是掩蓋擴大(荒是相對的,荒年就稻麥而言是萎縮,就野草而言是掩蓋擴大);第三章葛藟萦之,萦是旋繞得意。可見這三章的葛藟,一章比一章快意,有其層次性,而這三章的君子也由福祿的綏(安定),進而為福祿的将(壯大、進步),再進而為福祿的成(成就),自安定中求進步,自進步中求成功,亦有其層次性。連贊美祈禱都具有步驟深淺,一章更勝于一章。

此種衆妾依附繆木的象征,在時間的長流中,象征會稍有演變,到後代便成女性依附男人的女蘿與松幹,齊代王融的《詠女蘿》“冪靂女蘿草,蔓衍旁松枝”,女蘿能蔓衍上松枝,覆披遮布,自有一番快樂景象。但若攀附的隻是一株蓬麻,就象征着另一景象了。

試看杜甫的《新婚别》: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傍!

這是妻子在新婚時隔夜就要和新郎離别的埋怨話,不是怨夫婿,而是怨為她婚姻作主的父母,絮絮哀怨,征夫臨别時也無從安慰,隻覺自身不是牢靠的松幹而是蓬麻罷了。女蘿松枝便成了一種傳統的象征基型。

最令人動容的詩詞(詩詞要寫得動人)3

又如明倪嶽的《蓮池》詩:

蓮生失其地,羞與衆芳伍。

獨笑采蓮人,不識蓮心苦。(《青溪漫稿》)

詩題《蓮池》就是一個象征,象征着世上最後的一塊淨土,蓮在陸地上已經無處站腳,為了羞與衆芳為伍,一直隐退遠遁,放棄了所有的陸地,退到據守着水中央了,但是可笑的采蓮人卻不懂得蓮花懷芳抱節的苦心,還像欣賞桃花李花一般,劃到水中央去采它。這詩的言外意思,當然不隻在比較蓮花與衆花的孰優孰劣,而是将“蓮心”作為一個純潔出群的象征。

又如明人李堯民的《題樵者》:

朝出深山暮即還,斧斤常系在腰間。

得柴何必論多寡,擔着不如放下閑。

(《雍野李先生快獨集》)

字面上描寫樵夫擔柴,朝出暮還,從采獲量上看,腰間的斧斤總是多砍多爽,肩頭的柴擔總是愈重愈佳。但詩人跳出算盤之外,卻說柴多不一定勝過柴少,所得随緣就好,不必計較,挑着重擔總不如放下安閑些。此種說法在字面外形成一個人生的隐喻,說是一種生活的象征也無不可。

最令人動容的詩詞(詩詞要寫得動人)4

再則如《詩經·齊風》的《東方之日》:

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東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發兮!

日出東方,鑒照天下,象征君王明察于上;月盛東方,明如燈炬,象征賢臣明察于下。将日月象征君臣明照,此種原始象征,在周代早已成了普遍的共同認知。如《邶風·柏舟》“日居月諸,胡叠而微?”問日呀月呀,你們為什麼也常常有幽微不明的時候呢?日月應該常明,若有陰蝕不明,便是象征君臣失道、世風衰敗了。

本詩隻在作回想,回想從前太陽出自東方,一切上軌道,那漂亮的新娘,娶到我室内來了,何以能娶到我室内來的呢?“履”是禮的意思,“即”乃是成就的意思,“履我即兮”是說因為我遵照禮節做,才能成就這美好的婚姻。次章再重複回想,回想從前月亮盛于東方,“君明察于上若日,臣察于下若月”,上下都上軌道,那漂亮的新娘娶到門内來了,何以能娶到門内的呢?因為我遵照禮節去做,新娘才能因禮節齊備而出發前來了。這兩章據王肅的注解,是說古婚姻合于正禮,而現今則多淫奔,說古君臣明盛有道,而現今則昏暗無道。在日月明盛象征君臣明察之外,借古諷今,弦外之音是影射當今君臣不像君臣,以緻婚姻不像婚姻。

将太陽象征君王,早變為“成型角色”,後人都循此發揮。錢起《贈阙下裴舍人》:“陽和不散窮途恨,霄漢長懸捧日心。”陽和乃是出太陽的春日,陽光明媚仍不散窮途的恨,是恨自己懷才不遇,但霄漢間永遠懸着一顆捧住太陽的心,這忠誠是可以鑒諸天日的,不以遇不遇而有所改觀。此種“不論窮達戀明主”的想法,已成為潛藏在中國詩人創作時原始的心态。

最令人動容的詩詞(詩詞要寫得動人)5

王昌齡的《長信怨》: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将團扇共徘徊,

玉顔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詩中首句“平明”“金殿開”已經統一聯想着太陽,至詩末才結出日影,正表露出心心念念皆精神貫集于此。玉顔雪白,蒙受不到陽光照顧,而昭陽殿頂寒鴉烏黑反倒蒙受日影照射,自己不如烏鴉而羨慕烏鴉,怨意全在弦外,怨中有無限慕日的情懷。

明人淩雲翰的《題忠孝圖》,即沿循這象征而衍生出來:

葵萼傾心向太陽,萱花樹背在高堂。

忠臣孝子如佳卉,憑仗丹青為發揚。

(《柘軒集》)

因為太陽就是君上,隻須畫向日葵與萱草,向日葵一心追戀太陽,萱草倚在北堂前,就象征着中國人的忠臣孝子,稱為“忠孝圖”。葵萼想起君王,萱草想起慈親,這兩種植物早已成為圖騰般的象征圖案了。

#詩詞##唐詩宋詞##詩詞##原創詩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