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教材
課文解讀
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馬麗華,山東濟南人。1976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散文《藏北遊曆》《西行阿裡》《靈魂像風》,報告文學《青藏蒼茫》,散文集《終極風景》《追你到高原》,詩集《我的太陽》,長篇小說《如意高地》等。被譽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二、故事背景
1996年,馬麗華從遙遠的山東來到西藏,正如三毛癡迷于撒哈拉大沙漠一樣,馬麗華深情地眷戀着藏北高原的雪山草地。西藏這種自然和人文“秘境”,讓馬麗華産生了“審美眩暈”。馬麗華的足迹幾乎走遍了西藏的每一個角落。她曾自豪地寫道:我所能談及的西藏已被自己的目光注視過,已被自己的雙腳接觸過,已被自己的心靈感知過。多年的西藏遊曆,讓馬麗華有機會對自己的所到之處進行觀察、欣賞、體驗、記錄,這段經曆不經意間構成了她個人生命中最有價值的部分。馬麗華說:從中提取的關鍵詞,全都響亮而光彩。
三、理解詞義
1.醞釀:比喻做準備工作,如事先考慮、商量、相互協調等。
2.恭順:恭敬順從。
3.豁然:形容開闊或通達。
4.虔誠:恭敬而有誠意。
5.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個又一個接連不斷地到來。
6.曆曆在目:(物體或景象)一個一個清清楚楚的在眼前。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總寫各拉丹冬的特點,交代時代背景。
第二部分(②—⑬):描寫“我”在各拉丹冬的所見所感。
第三部分( ⑭ ):發現流水,抒發情感。
五、問題歸納
1.“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富有雕塑感。”一句運用什麼修辭?這句話有何作用?
此句運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棱角多、層次分明,富有雕塑感的特點。
2.第①段的結尾句,有什麼必要?
交代長江考察熱及有探險者犧牲在這項事業裡,說明“認識長江”是一項既危險又偉大的事業。這次“我”随攝制組接近各拉丹東也是一件危險而又偉大的事情,為下文描寫各拉丹東作鋪墊,引起讀者的關注。
3.第②段運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辭,有什麼表達效果?
準确生動地刻畫出了各拉丹冬嚴寒氣候停留的時間之久。增強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為下文描寫作者爬各拉丹冬山的艱難埋下伏筆。
4.寫安托師傅“力大如牛”,而此時卻“氣喘籲籲”,有什麼作用?
“力大如牛”的安托師傅都“氣喘籲籲”,側面襯托出各拉丹東環境的惡劣。
5.作者把走路,比作劈靂舞的太空步,有什麼作用?
本題運用比喻效果分析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幽默風趣的筆調把活動時緩慢的動作比作霹靂舞的“太空步”,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高原反應帶給作者的痛苦。
6. “蠕動”一詞有何表達效果?
“蠕動”一詞傳神地寫出了人在冰谷裡行走時身影的渺小,側面表現了冰谷的寬闊巨大。
7. “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裡盡情賣弄着它的無所不能的創造力。”請從詞的角度賞析這句話。
本題運用賞析句子三步法。“賣弄”本是有意顯示、炫耀自己的本領的意思,這裡是貶詞褒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冰峰、冰河、冰谷等景物令人目不暇接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冰塔林奇美景色的贊美之情。
8. “眼看着興緻極高的夥伴們,大口喘着氣,扛着攝影器材,翻過一面冰牆,不見了。”從對夥伴們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我”怎樣的心情?
本題運用對比作用分析法。“我”正遭受着缺氧反應與新傷的劇痛,無法行動,而夥伴們卻興緻高昂繼續工作,在強烈的對比中表現了“我”郁悶的心情及對夥伴們的羨慕之情。
9. “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這句話在句式上有什麼特點?請簡要賞析。
運用短句,富有節奏感,具有音律之美,讀起來朗朗上口,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改變冰體形态的驚訝、贊美之情。
10.第⑪段中“端詳着冰山上縱橫的裂紋……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此處的想象有什麼作用?
由冰川的裂紋和皺褶想象到漫長時光裡冰川的前進和後退,并通過對“是否就是年輪”的疑問,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力的贊美。
11.結尾句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和作用?
本題運用結尾句(段)作用分析法。結構上,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内容上,交代了作者在各拉丹冬發現流水聲,暗示各拉丹冬是長江的源頭,寓情于景,贊美各拉丹冬作為長江源頭哺育了西藏,哺育了中華文明。
六、課文主題
本文記述了“我”跟随攝制組在各拉丹冬遊覽的經曆,描繪了雪域高原的壯美景色及自然景物給“我”帶來的震撼,表達了“我”對自然神奇偉力的贊美。
課後思考探究
一、作者首先描述了各拉丹冬的神秘及神奇,然後重點描繪了冰塔林奇觀的景象。隆冬将盡時,作者遠眺各拉丹冬,看見各拉丹冬雲遮霧障,密雲磅礴,主峰難現真容,作者感覺到神秘。來到各拉丹冬以東幾公裡處,作者出現高原反應,身體、行動不适。走近冰塔林,看見冰塔林的冰峰、冰河、冰谷及冰的莊園、冰的院落,聽到風聲川流不息、看到形态各異的冰體,作者感歎于如此美麗的奇觀。
二、作者描寫各拉丹冬的冰塔林奇觀是按照移步換景的遊蹤順序進行描繪的。首先從礫石堆上四面張望,晶瑩連綿的冰峰、平坦遼闊的冰河曆曆在目;然後沿冰河接近冰山,發現整座冰塔林就由許多冰的莊園冰的院落組成,自成一天地;最後置身冰窟裡,聽到四周都是川流不息的風聲,看見了形态各異的冰體。
三、1.句中的“賣弄”一詞,原是有意顯示、炫耀自己的本領的意思,在這裡屬于貶詞褒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冰塔林中的冰峰、冰河、冰谷等景物令人目不暇接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冰塔林壯觀景色的由衷贊美之情。
2.作者運用聯想的表現手法,由四周呼嘯的風聲聯想到風聲自地球形成以來它就在這裡川流不息,寫出了冰窟之外風聲的大和急,同時也表現出冰塔林悠久的曆史。
3.句子運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辭手法,把呼嘯的風比作刻刀,賦予陽光和風以人的行為動作,生動形象地表明了冰河上形成的各種形狀是被陽光和風經年累月照耀和吹刷的結果。
4.運用想象的表現手法,由冰山的裂紋和皺褶想象到漫長時光裡冰川的前進和後退,并通過對“是否就是年輪”的疑問,表現了作者對冰山奇景的驚歎,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贊美。點撥:要認真閱讀課文和所給例句,确定引發感想的“點”,即感受最深的地方。然後分析寫作技法,用簡練的語言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表述出來。
四、示例:“那是堅冰之下的流水之聲”暗示各拉丹冬是長江的源頭,“它一刻不停,從這千山之巅、萬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表明各拉丹冬作為長江的源頭,不僅僅哺育了西藏的土地及民衆,更是一瀉千裡,浩浩蕩蕩地流經祖國大地,哺育中華民族的文明。這個結尾表現了文章的主題,也與文章标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相呼應。
五、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