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簡評董仲舒的天人感應

簡評董仲舒的天人感應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19:13:42

“董仲舒的法術”,也許有人看到這幾個字會覺得奇怪,畢竟,從我們所學過的曆史來說,董仲舒應該是一位西漢時期的儒家大師,他學的是孔孟之說,習的是六經之藝,也不是道士,巫師,怎麼也不可能和法術沾邊,更何況是作為以“敬鬼神而遠之”“子不語怪力亂神”著稱的孔之門徒,就更應該遠離此類方術之流。

但事實上,就算他自己和世人都認為他是一個正統的儒學大師,但董仲舒的相關學說與先秦儒家,尤其是孔子、孟子的思想主張根本是南轅北轍,大相徑庭。

甚至有些理論簡直顯得荒唐可笑,與巫術無異。比如求雨和止雨。

簡評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董仲舒的法術)1

上圖_ 古代農民耕作

我國古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社會,不管是國民經濟還是政治穩定,都仰賴于農業,而雨水又直接影響着農業的生産産量。可以說,中國古代很多次的社會動蕩和戰争都與旱澇災害有關。

而董仲舒大師,就天才的解決了這個困擾了從古到今無數人的難題。照他說,隻要用他的方法,就絕不會在有什麼旱澇災害,可以随時随地,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要晴就晴。

據《漢書》記載:“仲舒治國,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雨,閉諸陽,縱諸陰。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國,未嘗不得所欲。”

也就是說,在董仲舒看來,之所以幹旱,是由于陽氣太過,陰氣不足,如果要求雨,那就要遮蔽陽氣,釋放陰氣。具體的做法有很多,比如燒化公豬、公雞,埋死人骨頭,此為閉陽;要挖水溝,開山泉,此為縱陰。

同時,還要禁止男性出外上街,飲酒聚會,這還是閉陽。與此對應,女子則要滿面春風,熱熱鬧鬧,滿街亂跑。對了,要記得,不管哪個季節求雨,都要選在水日舉行。

簡評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董仲舒的法術)2

上圖_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

當然,最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莫過于董仲舒求雨之法中的一句:“令吏民夫婦皆偶處”

難道讓男女行房中之事也可以求雨嗎?不過也對,按他的理論,雲雨之事,自然是雨露滋潤嗎!還好那時沒有掃黃的行動,要不然董仲舒首當其沖是要被抓走的。

至于說道他的止雨之法,也不複雜,隻要把求雨之法全部反過來就行。而且,其中也有一句經典的話:“書七十縣,八十鄉,即都官吏千石以下,夫婦在官者,鹹遣婦歸。”

也就是說,夫婦在官屬同居的官員,都把妻子趕回家,并暫停男女同居。可為什麼非要強調千石以下,難道千石以上的官員就不用受這些條件限制,依然可以行雲布雨?這也可以分等級執行嗎?我一開始還認為董仲舒是一個心思單純,耿直的純儒呢,現在開來,它還是很會揣摩上級,審時度勢的嗎!

簡評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董仲舒的法術)3

上圖_ 漢朝官員

其實,如果他的方法真的如史書所說,“行之一國,未嘗不得所欲。”那也罷了,最怕的就是他這邊一本正經,如巫漢神婆似的“其雨其雨”禱告不止,那邊天氣就是“杲杲出日”般晴空萬裡。要是這樣,真不知他該如何面對台下的官吏和百姓,他又要承受怎樣的心理壓力和創傷,場面得有多尴尬,他的老臉又該往哪擱。而每當午夜夢回,在黑暗中歎息時,不知他會不會有一種理想破滅後的幻滅感,窒息感。

而最重要的是,他的求雨、止雨之法不僅僅記載于史書,還被董仲舒親手記錄于其最重要的學術著作《春秋繁露》中。某種意義上,這也算他自己把自己的黑曆史保存下來,傳之後世。

總的來說,陰陽學說在董子的學術思想中占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正是用簡單的陰陽二元論來解釋一切自然的,社會的,政治的現象。

簡評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董仲舒的法術)4

上圖_ 《春秋繁露》是中國漢代哲學家董仲舒所作的政治哲學著作

正如他自己所寫:“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

而且,在他看來,陰永遠是從屬于陽的。所以,自然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至此,三綱五常得以确立。

從此以後,不管君主做的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做臣下的隻能無條件的服從,君主擁有最終解釋權,或者他根本不需解釋,他隻有無限的權利,卻不承擔相應的義務。董仲舒為封建皇權構建了一套森嚴的等級秩序,難怪自他之後,儒家正式被确立為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畢竟,如此便利的控制愚弄百姓的工具束之高閣而不用就太可惜了。

簡評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董仲舒的法術)5

上圖_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而反觀先秦儒家,孔子所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不僅要求臣像臣,子像子,且按順序,更要求君盡君道,父盡父道。“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責任和義務是雙向的。

至于孟子,就幹脆點透了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當然,統治者肯定不願意看到這種思想大行其道,這也是先秦儒家一直不受重視的原因之一。

到了董子這裡,儒家與其說是一家學派,不如說變成了儒教。

就像他自己教書授徒,也是深居簡出,等級森嚴,不與弟子們接觸,而是讓幾個大弟子代為次相授業。自己則神神秘秘,高不可攀,俨然一位宗教教主。

而孔子則正與他相反,每日與弟子們厮混在一起,開心了就引吭高歌,悲傷了就涕泗滂沱。率性而為,是為真人。

簡評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董仲舒的法術)6

上圖_ 董仲舒 西安石刻像

其實,董仲舒從他少時讀書時就有些神神叨叨,稀奇古怪。“三年不窺園”說的就是他為了讀書,以至于廢寝忘食,連續三年都沒有進過,看過自己家的花園一次。我不知道這個故事是否言過其實,但如果這是真的,那可不是什麼學習認真,刻苦,一絲不苟能搪塞的。這簡直是一種病态,對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極大的危害。就連同為古人的王安石也作詩諷刺他,說與其這樣讀書,還不如把書本扔掉,在“杖策遊園日數巡。”

總之,董仲舒不是一個可愛的人,與其說是大師,更像歌德的著作《浮士德》中那位伏案于故紙堆裡的老學究浮士德。他的理論,他的思想,他的主張,沒有什麼是具有獨創性的,不過是從先秦諸子那裡東取一鱗,西取一爪,再混雜,拼湊而成。

大雜燴這道菜在美食中也許口味獨特,回味無窮,但在思想領域,可就實在是乏善可陳,味同嚼蠟了。

作者:雲之彼端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漢書》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