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現在越來越多人認可,數據将作為新的生産資料進入世界經濟的舞台。不同于傳統生産資料越用越少的事實,數據是在使用過程中越來越多。這種特征,可能會對新的商業政策與規則制定産生哪些較為明顯的影響。
生産資料是生産力中的物質因素。随着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傳統的生産資料的内涵發生了變化,抽象的數據被賦予了物質屬性,變成了數字經濟時代的勞動對象之一。勞動者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鍊、人工智能等技術作用于數據,使原始數據根據勞動者的需求發生了形态和數量的變化,這種變化本身不創造價值,但由于用上述技術處理後的數據應用到勞動過程中能夠極大提高勞動生産效率,所以帶動了社會生産力的提高。既然數據成為生産資料的一部分,那麼傳統生産資料涉及到的商業規則對于數據來說也會涉及。比如生産資料存在所有權問題,在現實經濟中,數據對應的就是“知識産權”問題。比如生産資料在生産過程中随着價值轉移存在折舊,現實經濟中對過期或陳舊數據庫的估值也會有快速貶值的現象。當然,數據跟傳統生産資料也有區别,比如數據隻要能持續更新,保留的曆史數據越多,數據庫估值就越高,新數據加舊數據有1 1>2的效果。
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 胡麒牧博士
(提問與整理:宋恒宇)
歡迎各位媒體朋友轉載使用!
轉載規則:注明來源即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