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手機」,現在好像沒幾個人會提這個詞了。
因為全面屏到來之後,屏幕尺寸貌似一夜之間來到 6 字頭,大屏早就沒什麼好稀奇的了。
但早些年,大屏手機可是很吃香滴。
很多品牌在推出常規系列的同時,都會搞個大屏版本。
比如,三星 Note 系列,iPhone 6 開始的 Plus 版本等等。
(三星 Galaxy Note 20 Ultra)
原因不用多說,消費者喜歡大的。
六年前的 5 月,小米也開始超大屏手機之路,推出了小米 Max 系列手機。
初代小米 Max 的屏幕尺寸為 6.44 英寸。
(小米 Max)
如果隻是對比數字,6.44 放在現在完全不突出,畢竟現在的手機普遍在 6.4~6.7 這個範圍内。
But,對比尺寸不能隻看對角線長度,還得把比例考慮進來。
小米 Max 的屏幕比例為 16:9,屬于矮胖型的,所以機身寬度直接來到 88.3mm。
(淺握一下小米 Max)
啥概念呢?
K50 的屏幕尺寸為 6.67 英寸,但機身寬度僅 76.15mm。
So,就算和現在那些屏幕尺寸數字看起來更大的手機相比,小米 Max 依舊算巨無霸。
随手畫了一個不太嚴謹的對比圖,左邊是 MAX,右邊是 K50。
就在前幾天,雷軍還在微博上回憶到這款機型,表示團隊當時還錄了一段用小米 Max 打乒乓球的視頻。
後續機型雖然機身沒有再繼續增大,但趕上了全面屏這個風口,顯示面積再度提升。
比如小米 Max3 就采用了一塊 18:9 的屏幕,視覺效果那叫一個壯觀。
(小米 Max3)
不過大歸大,小米 Max 系列的定位并沒有很高。
同期比較高端的正面指紋識别、NFC、玻璃後蓋,一個也沒有。
不過當時用戶的困擾主要在性能方面,骁龍 6 系列處理器,确實有點不太能打。
以至于,直到現在都還有一些網友記得,被卡頓、加載慢支配的經曆。
不知道是因為産品力不行,還是受全面屏浪潮的影響,2018 年小米 Max3 上市之後,這個系列斷更了。
其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還是有不少網友期待 Max4 的。
但直到 2019 年,小米宣布對旗下産品線進行了一次優化,把重點放在數字系列、CC 系列(現 Civi 系列)和 MIX 系列上。
當時,雷軍還在最後給米粉一棒槌——洗洗睡吧,今年沒有 Max 和 Note。
當時還覺得,既然提到「今年」(2019 年),言下之意就是以後不确定。
但...現在都 2022 了,3 年,Max 系列估計已經涼透了。
要不是雷軍在微博來了一波回憶殺,基本沒人會扯到這個話題吧...
莫非,小米有意複活這個「巨無霸」系列?
勸大家别抱太多希望,以我在數碼圈鬼混這麼多年的經驗來看,很懸。
要不然現在怎麼可能一點風聲都沒有?
不過話說回來,小米也好,其他廠商也罷,有必要再開一條超大屏的新産線嗎?
還别說,更大的屏幕,還真能帶來不少優勢。
你有沒有發現,近年來消費者的需求,以及手機廠商最卷的配置,都太™占地方了。
揚聲器,得要大音腔,還得是倆;馬達,得是大尺寸 X 軸線性的,别的看不上。
電池容量越大越好,快充功率越高越好,但這倆配置都會讓電池體積變大。
無線充電,得加一個線圈,又要犧牲寸土寸金的内部空間。
不過最占空間的還要數相機。
主攝、超廣角、長焦全都想要大底,再加上潛望式結構、懸浮防抖、微雲台這些大型結構,不把内部空間榨幹才怪呢~
如果做到「我全都要」,那手機無疑會變得又厚又重,手感捉雞。
但一旦屏幕尺寸增加,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了。
最近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
之前藍廠不是發了一款 7 英寸的旗艦機嘛,叫 vivo X Note,配置和後來的 vivo X80 Pro 很像。
但由于大屏優勢,在電池增加 300mAh 的同時,X Note 的厚度還少了 0.35mm。
(vivo X Note)
而且吼,大屏天生善于分散熱量,尤其是在某些處理器不争氣的情況下,你懂的~
說是這樣說,但現在市面上稱得上超大屏幕的直闆機,嚴格來說隻有兩款,選擇很少。
一款是剛提到的 vivo X Note,搭載骁龍 8 移動平台,定位旗艦。
另一款式定位入門的榮耀 X30 Max,搭載天玑 900,配置除了大屏之外平平無奇。
你希望更多廠商,加入超大屏賽道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