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陪大女兒甜寶閱讀繪本《駱駝與羊》,原定2篇的閱讀量僅完成了1篇,盡管這樣,也召來她的煩躁與抱怨:與過去相比,讀次數增多,占用時間,頗感疲倦。
圖片來自網絡
為什麼要重複?我的解釋大意如此:
第一遍:讀《駱駝與羊》時,女兒逐個字讀,且有蒙、混現象:例如伸,認分别讀作sheng,reng,伸出牆外來,讀作伸出“邊”外來,長處,讀作“zhang”處。
第二遍:有不用心的現象存在,糾正後,依然是讀作“zhang”處,讀作伸出“邊”外來。
圖片來自網絡
第三遍:整篇文章沒有錯誤,重點詞語着重強調:長處,牆,脖子,伸長等。
第四遍:描述故事大意及收獲的寓意,大意:駱駝利用能吃到高牆内的樹葉,舉證個子高好;羊能夠通過牆上的破洞,舉證個子矮好。寓意:每個人或者物體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不能隻看自己的長處,他人的短處。
圖片來自網絡
分析:
解釋以後,女兒也認同了多次讀的必要性,頻頻點頭,然而我和妻想與她達成的共識不止于此,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1.讀繪本的目的不是像流水線一樣,隻為了産量,更應該關注學習的質量,甚至為了質量可以精簡數量,做減法(計劃2篇減為1篇),盡精微,不能書本數量堆砌“廣大”,而應該用腦海中的文化知識。
2.完成會的知識,叫做“練習”;研究、識記出錯的點兒,疑惑的點兒,新的知識點兒,才能稱為“學習”。
3.白岩松說“有一種痛苦叫做不應該痛苦而痛苦”,制定讀書的流程:第一遍⭕️生字詞;第二遍:強化讀背⭕️内容;第三遍通讀課本;第四遍:表述大意及相寓意。流程的制訂可以消除“不應該”這一思維定式,減輕“不應該”的情緒化,同時也可以基于流程,建立規範的制度約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